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050) 编号:02-042-0090
学生:弥陀大愿浅述,释开吉学习心得报告之九。惭愧弟子开吉,今日恭敬报告的主题是「弥陀大愿浅述」。
自古人皆有志,而弥陀之志乃行超普贤,卓绝古今之超世志,亦即阿弥陀佛之四十八大愿。弥陀之大愿是如何成就的?世尊于《无量寿经》中为我们介绍,法藏比丘于世间自在王如来会下,遵照老师之指示,参访二百一十亿诸佛剎土。此数字代表大圆满,即遍法界虚空界所有诸佛剎土,法藏比丘都去考察与参访。他取长补短,用五劫时间,摄取一切诸佛剎土之真善美慧,而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因此,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集诸佛剎土美好之大成。于是法藏菩萨遵佛之明训,于大众之中,宣说其所发妙德难思之殊胜大愿,此悲愿如同大虚空,诸妙功德深广无边。此大愿之经文流传后世,由于诸译之差异甚大,或二十四、或四十八,是以莲公会集诸译,广撷众长,而成今日之会本。念公赞此会本「文约义丰,诸译所具之弥陀胜愿备显无遗」。
净宗祖师善导大师,于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中,提出其中有五愿是最为重要的,第十二愿「定成正觉」、第十三愿「光明无量」、第十五愿「寿命无量」、第十七愿「诸佛称叹」、第十八愿「十念必生」,善导大师说,此乃弥陀真实之愿,应当看作是四十八愿之心要。第十二愿「定成正觉愿」,是指往生之人决定成佛。此乃弥陀之本心,念念希望广度无量无边的众生往生极乐,一生成佛,而且所成的是究竟圆满的佛,与阿弥陀佛无二无别,足见弥陀心量及悲愿之广大。善导大师于此愿立四名:一、必至灭度愿;二、证大涅盘愿;三、无上涅盘愿;四、住相证果愿。由善导大师所立之四名,亦可显示此愿之奥旨。念老言,此愿是「弥陀宏誓之心髓」,正是因为诸佛的本怀就是希望一切众生决定成佛,为实现这个愿望,才有十念必生之殊胜大愿。定成正觉愿中说,往生极乐世界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舍除分别的妄惑,了达宇宙人生之真相,远离烦恼,六根同归寂静,深明涅盘之理体,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由此可知,极乐世界不能不去。海贤老和尚、刘素青老菩萨都是念佛自在往生极乐世界,当生成佛。能够信受奉行念佛法门之人,乃世间最具善根、福德、因缘者。
第十三愿「光明无量愿」,此愿与第十五愿「寿命无量愿」,净影法师称为「摄法身愿」,《甄解》以此二愿为真报身之德。无量寿是竖穷三际,由于寿命无量,所以诸佛常住,众生有所依靠;无量光是横遍十方,遍法界虚空界无处不现,度化无量无边的苦难众生。因此,此乃弥陀大悲方便之本,是报身之实德。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是弥陀光寿无量法身之流现。法藏正是发愿在他成佛之时,光明无量无边,普照遍法界虚空界一切国土。而阿弥陀佛之光明善好,更是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可见弥陀之光明是绝胜于诸佛的,推究其原因,就在于弥陀的愿力超绝于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因此本经云,「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正此之谓也。
第十五愿「寿命无量愿」。首先是极乐世界的教主(即阿弥陀佛)寿命无量,此寿命无量是真实的无量,非有量的无量。如果教主住世时间短暂,教化的时间就很有限,很多众生就无由得度,因此寿命是第一德,若能住世长久,则利益众生无量无边。我们之所以殷殷恳求师父上人长久住世,度化我等凡愚众生,就是这个道理。其次,此愿又明极乐世界国中人民之寿命亦皆无量。澄宪法师说,这是净土第一德,因为对修行人而言寿命至关重要,如果修行未有成就而死魔降临,寿命终了,在轮回中再度投胎转世,必然耽误数十年之工夫,如此下去,到何年何月方能修成正果!因此,生死间隔,这是退缘的根本。极乐世界之所以能够长享极乐之根本原因,就在于寿命无量这一愿,有此前提条件,凡夫往生者才能够一生决定成佛。
第十七愿「诸佛称叹愿」,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称赞弥陀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诸佛都赞叹极乐世界国土的依正庄严,都劝导自己的学生往生极乐世界,还有很多很难教的学生,诸佛也都把他们送到极乐世界去,请万德万能的阿弥陀佛亲自教导。世尊也不例外,于此娑婆秽土之中,称扬赞叹阿弥陀佛,以及极乐世界不可思议的功德庄严。我们今日能够闻到净土法门,学习《无量寿经》,都要感恩阿弥陀佛此愿的加持。因此这一愿是至关重要的,如果没有这一愿,下面十念必生就形同虚设,因为闻名才能够持名。黄念祖老居士总结《会疏》批注说,诸佛称叹之义有三:一、诸佛赞叹阿弥陀佛圣号。二、诸佛赞叹一切称念弥陀名号的人。三、诸佛自己本身也称念弥陀圣号,依念佛三昧圆成佛果。此总结道破诸佛称叹愿之真实义,特别是第三条,道破好大天机,让我们净业学人坚定信心。想必此亦为诸佛之身行言教,劝化我等凡愚众生,原来诸佛都是称念阿弥陀佛成佛的。
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愿」,黄念祖老居士对于此愿之批注着墨甚多,于《科注》中长达八页。念老于一开头就说,「日净宗古德较量诸经,余经中《华严》独真实;若与此经相较,则此经为真。又本经诸大愿与此愿相较,则此愿最为真实,盖表此愿乃真实中之真实也」。这就是师父上人在讲经中常常讲的,此愿乃弥陀大愿之核心,是本愿中之王,是真实中的真实,四十八愿悉归第十八愿。愿文曰,「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方众生闻弥陀名号,能够以至诚之心,信顺所闻之净土妙法,真信切愿求生净土,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普愿一切众生共见弥陀如来,同生极乐世界。乃至十念,念老指出,指称念弥陀名号,「下至仅得十念者,亦得往生」,此念是口念佛名之念,也就是指的持名念佛。善导大师于此愿之真实义不同于古来大德之说,提出深有见地的看法。一、十念是指口称,且通于三辈,摄于九品,上者尽形寿念佛,下者仅念一声,皆可往生。二、唯除五逆,毁谤正法,善导大师不同于古德提出的造作谤佛之罪就等于宣判死刑之说法,而指出五逆谤法不得往生者乃佛止恶之意,方便之说,因此还是有救。《观经四帖疏》曰,「但如来恐其造斯二过,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摄也……若造还摄得生」。因此佛在此是止恶的意思,此恶太严重,希望众生不要造作此恶业。
黄念祖老居士在批注中也特别强调念佛之方法,所谓平常心是道,念佛之人只要老老实实、绵绵密密称念这句弥陀名号,自然暗合道妙,念念离念。念佛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大的功德,就是因为念念暗合实相的缘故,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够轻视这句阿弥陀佛名号,其功德真实不可思议。
以上是惭愧弟子开吉习讲弥陀大愿之学习心得报告,不妥之处,敬请师父上人、诸位法师大德慈悲惠予指正,无尽感恩,阿弥陀佛!
老法师:开吉法师的报告。开吉在我这里也住了很久,我们对他也很了解,他也很难得。但是他有缺点,这个缺点就是说到的没做到,如果说到能做到,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以一定要说到做到。至于为什么说到做不到?也就是说还放不下,这是烦恼习气太重。第二、对于诸法实相没见到,如果真正见到诸法实相,他就放下了。诸法实相是什么他晓得,不是不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的还能争吗?虚妄的还能执着吗?我们对于虚妄的还要争、还要执着,这就是没放下,所以天天生烦恼不生智慧。果然搞清楚了,它真的是虚幻的。我们每天面对屏幕的时间很长,大家都用计算机,屏幕上所显的相就是幻相,就是弥勒菩萨教给我们的,唯识所现的。这个幻相,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我们讲现象包括这三种。这三种现象从哪里来的?都是从阿赖耶高频率所产生的幻相,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二千一百兆次的生灭。我们现实的环境,六根所接触的这个世界,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它的相似相续相,它不是真的,是相似相续相,全是假的。这个相你看得清楚、听得清楚,决定不能执着,决定不能分别,决定不可以在相上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无始无明破了;不分别,尘沙烦恼破了;不执着,见思烦恼破了。无明、尘沙、见思统统破了,恭喜你,你成佛了,你是什么地位?法身菩萨,你无需要阿弥陀佛加持,你就能生实报庄严土。
所以要认真想想,放下的利益大还是不放下的利益大。不放下,继续搞六道轮回,这一生当中善业多、恶业少,来生人天福报,干这个去了。这也不能一定,为什么?来生到哪一道决定在最后一念,最后一念是贪,饿鬼道去了;最后一念是瞋恨,地狱道去了;最后一念是愚痴,畜生道去了,在最后一念。最后一念,经上讲的是佛号,那恭喜你,你非常幸运,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是讲最后一念。我们天天念佛念成习惯,希望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不是别的念头。但是你要想到,你把你最喜欢的、最心爱的那一念要抛下,临终还想到就完了,你这一生修行全功尽弃了。这也就是我们常常提醒自己好事要做,利益众生的事情,这是什么?这是大悲心。帮助众生一定要干,决定不能放在心上,决定不能有我这个善事有善果,不要想这个。果想什么?果都想极乐世界,我不要世间果报,我不要十法界果报,我专求极乐世界果报。所以一切善心、善念、善言、善行,总都回向给求生净土,没有其他的念头,我们往生才有把握,有其他念头没把握。做什么样的好事、善事都回向给众生,帮助他们远离烦恼、业障,这样好,帮助他们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不许有人间天上福报这些念头,不能有,这个东西要看淡。
如何能达到这个目的?经论教给我们,海贤教给我们,能持戒、能吃苦就能远离;不能持戒、不能吃苦,这个习气断不了。这习气一定要知道很重,无量劫来养成的。所以时时刻刻要提得起观照功夫,把这个世界,一定要常常想到这是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产生的幻相。你能常作如是观心就淡了,知道什么?这是错误,我不再走这条错路了,这就好。生活一切随缘,绝无攀缘,攀缘是我心里想怎样怎样,不想,随缘,随缘度日,心里头什么都不放,只放阿弥陀佛。
要相信往生不难。你们看到悟弘的报告,他给我们讲彤彤往生的故事,十三岁的小女孩,没有宗教信仰,最后往生前两个月,她从闻佛法到往生六十天就圆满成就。不难,难在放下。她病重,想寿命不要了,跟阿弥陀佛说寿命不要了,我就求往生,家里人支持她,也把亲情放下,她成就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只要肯放下就能往生。放下最重要的,放下我执,末那讲的四大烦恼常相随,放下我爱、放下我慢、放下我痴,这个世出世间一切法我都不爱。我们有能力帮助别人,我买了一百一十二套《四库全书》,买了二百七十套《四库荟要》,我看吗?我不看。我念阿弥陀佛、我念《无量寿经》,其他的我都不看。这什么?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分散到各个大学,全世界的大学,国家图书馆收藏,不会失传了,我们目的在此地。纵然有灾难,不可能全部毁掉,总会有几套留传下去,用心在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