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吉法师: 汤恩比博士的宗教观

admin 心得分享评论阅读模式

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056) 编号:02-042-0106

MP3下载

学生:汤恩比博士的宗教观,开吉法师。

近日,有热心同修将英国汤恩比博士关于宗教的论述整理出来,呈送给恩师上净下空老法师,老法师慈阅后,于内文中标注了许多小字批注。弟子恭敬学习,体会到汤氏所阐述的观点与净公恩师的理念、与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教育真正是不谋而合。

一、当代政治需要统合,宗教则应保持多元。汤恩比博士认为,当前核子时代,世界各国政治统合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政治统合的基础是文化上的和谐,最关键者,是人类彼此基本道德价值观的一致性。

近年来净公恩师大力提倡大唐贞观之治的治国宝典《群书治要》。汤恩比博士曾说,「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恩师指出,这并非是指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而是指中国文化。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是《群书治要》大放光明的世纪。

二00五年,当老法师与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迪长老见面之时,长老忧心的问到:这个世界还会有和平吗?老法师指出,如果能把四件事情做好,世界就能和平。第一、国家与国家之间,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第二、政党与政党之间,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第三、族群与族群之间,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第四、宗教与宗教之间,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如此就能够天下太平。老法师最后说,这确实是非常困难和棘手,但是如果从宗教团结下手,是可以做得到的。

汤恩比博士认为,高级宗教的存在目的(净公注:明心见性),令一切人类都能够和宇宙现象背后的精神实相(净公注:诸法实相),直接的接触(净公注:证悟契入),并使人类能与此一精神实相和谐共存(净公注:六和敬、四摄)。宗教的目的,使人类能够完全明了、体验宇宙的真理(净公注:宇宙人生万物的真相,诸法实相),依真理之道过着身心和谐的幸福生活。由此可知,多元宗教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和谐共存,是带给世界永久安定和平的根本保证和重要基础。

二、在这个全球一体时代,不同宗教信仰在世界地图上区域性明显分割,可能会转变为更细致的多元信仰的均匀分布。汤氏认为,交通信息传播技术发展,使地球各地已经变成彼此紧密相连而没有距离,因此,地球上的任何居民有机会认识所有宗教(包括一切的哲学、意识形态等思想)。往后,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口,彼此明显的共在同一个地理区块之中(净公注:澳洲图文巴即是证明)。澳洲图文巴有居民十二万人,有八十多个族群,有一百多种不同的语言,是典型的多元文化城市。二0一二年十一月,弟子在斯里兰卡联合国多元宗教论坛中,曾聆听哈比哈山长老的高足汉尼夫先生介绍图文巴的多元宗教实践,令人印象深刻。

三、以史为鉴,不同宗教(包括同宗教内的不同教派)彼此对立冲突,使人们对该宗教失去信心,导致世界整体性的宗教信仰衰退。汤恩比博士通过观察发现,宗教、教派之间的纷争,造成社会大众对于宗教失去信心,甚至会造成宗教信仰上的全球性衰退(净公注:佛门古德曰,三学一源佛法兴,三学互诤佛法亡)。各宗教之间的和谐相处是多么的重要(净公注:六和道场,百忍家风,佛法大兴也)。

近日净公恩师题写「三学兴衰」墨宝,首先引用古德之言说:「佛法之盛也,三学(律禅教)一源。其季也,三学鼎立。其衰也,三学互诤。其极也,三学内讧」。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恩师指出:「当其世,唯孤臣孽子,力揭三学一源,万法同体,万法一如,自他不二,世界族群宗教本来是一家,以救之耳」。因此,只有遵循海贤老和尚六和道场,百忍家风的德范,不同宗派之间彼此互相赞叹,才能够使佛法真正的复兴。

由此可知,面对当前的世界宗教问题,净公恩师与汤恩比博士都有理念相同的看法,我们只有放下彼此之间的对立与冲突,和谐相处,才能够重新建立人们对宗教的信心。

四、不同宗教、不同教派应该化解对立,彼此合作,共同为此时代中人类遭遇的生存困境,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引。只有如此,各宗教才能够赢回人们对它们的忠贞信仰。汤恩比博士提出两个改革方向:首先,各宗教彼此相处态度、行为方面有所转变,彼此互爱,相互合作。各宗教的教徒彼此齐心一志,那将会比任何方式都更能够有效的赢回人们对它们的忠贞拥戴。再者,宗教的真正使命是要向人们提供劝诫与忠告,带给人们帮助与慰藉。当前时代人类生存已经遭受威胁,各宗教必须彼此合作,一同为人类的和平、社会正义提升而努力。

二0一四年二月,印度尼西亚宗教部副部长拿萨努丁.乌玛博士到香港拜访上净下空老法师。弟子在现场聆听这两位仁慈睿智的长老之间的对话,内心感到无比的震撼。拿萨努丁副部长是一位仁慈而谦虚的伊斯兰教领袖,致力于《古兰经》的教学,通过电视台的传播,听众多达五千万人。言谈中他表示,自己十分感念瓦希德长老对他的提携与栽培,也感恩瓦希德长老使他认识了净空老法师。

从今年七月开始,印度尼西亚在全国中小学推动《弟子规》的教育,并将蔡礼旭老师的《细讲弟子规》翻译成印度尼西亚文。副部长非常认可这本教材,并且说:一千多年前,穆罕默德提出,我们要去中国寻找智慧。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我觉得如果回教徒只学习回教,他绝对不会深入了解回教。他需要去了解另外一种文化、另外一门宗教。此观点和汤恩比博士所论述的不谋而合。

上净下空老法师说:穆罕默德是和中国唐太宗同时代,所以回教传到中国,是穆罕默德在世的时候亲眼目睹的。中国的穆斯林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印度尼西亚爪哇的回教是郑和传进去的。郑和是穆斯林回教徒,他对佛教也很有研究,他的老板永乐大帝是佛教徒,所以,他对这两种宗教都很深入。换句话说,爪哇的穆斯林有中华文化的血统在其中。上净下空老法师还建议在印度尼西亚建瓦希德总统大饭店,用于举办多元宗教论坛,促进宗教与宗教之间的交流。

哈比哈山长老曾送给上净下空老法师一部非常好的《古兰经》批注,是大约一百年前,由中国知名的王静斋阿訇所翻译的。老法师看到这部批注非常欢喜,于是印了三万本。

这两位仁慈的长老之间的对话,虽然时间不长,但是令人非常难忘。彼此之间的交流,真正体现了汤恩比博士提出的不同宗教、不同教派应该化解对立、彼此合作、共同为人类和平而努力的精神。

五、汤氏认为,各宗教本质上是一体,爱是一切宗教的根源。汤恩比博士说:确信我们自己的信仰是真实、正确的真理,也承认所有的高级宗教都是真实、正确的启示;它们都是来自神的,每一个宗教都显示神的真理的一面。汤氏明确的指出,神的别名就是爱。

多年来,恩师上净下空老法师以其仁慈博爱的慈悲胸怀,致力于推动多元文化、多元宗教和谐共处。从一九九九年开始,弟子在新加坡亲见净公恩师推动多元宗教和谐,不仅在教理上互学、在教义上互参,而且在资金上互助。因此,我们在佛教道场中,聆听各宗教宣讲《古兰经》、《玫瑰经》、《道德经》等;二000年净公恩师亲率五十位出家法师穿袍搭衣,参加天主教的平安夜弥撒;新加坡各宗教还竞走义卖,共同为伊斯兰学校筹款;千禧年之夜,各大宗教携手为世界和平祈祷。我们亲眼见到,净公恩师所宣讲的《大方广佛华严经》完全是在现实生活之中表演出来的。

六、汤氏认为,在未来,各高级宗教文化遗产将会相互的结合,成为彼此文化中的一部分。汤恩比博士说:世界上不同的文化和精神遗产,一天比一天的成为全体人类所共有的财富。所有宗教保留自己历史性的本质,怀着开放思想、开朗心胸,实行基督仁爱之德。汤氏还指出,骄傲的罪是一种首恶的罪,能导致其他的罪的大门,也是通往忏悔之路上的障碍物。宗教徒若不将此高傲自大、不容异己的根性清除出去,则将终难免被人拒绝的局面。汤氏还强调,行动常要比言语更为有效。

最近我们在《无量寿经科注》学习班上,读到天主教王海波神父的学习心得报告,令人十分感动。王神父谈到华严十玄之主伴圆明具德门:主伴圆融是任一,不是独一,不是自尊自大、唯我独尊。主伴圆融才能够达成世界宗教是一家,海贤老和尚的表法就是主伴圆融的体现。王神父还谈到,宗教要放弃傲慢,要想放下傲慢,就要承认自己是罪人。不是别人,是自己。并指出宗教回归教育,从我做起;宗教互相学习,从我做起;宗教互相赞叹,从我做起;宗教要团结,从我做起;宗教要放弃傲慢,从我做起。王神父过去常到香港亲近师父上人、聆听《大经科注》。在此期间,我们看到神父言行举止秉持圣母谦虚、仁爱之德,诚敬谦和,乐于助人,种种身教让弟子感到愧不能及。

七、要了解人类的历史,就必须了解宗教的历史。汤恩比博士曾经说过,宗教毕竟是人类的一重要事务。他呼吁学者们要将历史做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要将人类的经济历史、政治历史放到次要的位置,将宗教的历史摆放到首要的地位。因此人类的历史核心、精髓,就是一部宗教教化的历史。

厄本先生引述汤氏之言,指出文化元素是文明的灵魂,是文明的核心,是文明的精华与缩影。其中所指的文化的灵魂与核心,就是宗教。净公恩师在《教学为先》中提出:文化是民族之灵魂,教育是文化之生机。讲述十个教学为先。并指出,今日世界动乱不安,如何挽救?如果用传统伦理、道德、文化展开全面教学,相信半年至一年,全世界就能恢复安定和谐,人民能过上安稳的生活。

二0一四年夏,新华网、人民网、中新网等主流媒体相继发布一个电视纪录片,介绍广东潮汕黄河慈善福利会谢奕辉董事长,所兴办的传统文化道德讲堂。谢董以儒释道圣贤教育办班教学,采取用光盘封闭式教学的模式,每月两期,数年来已有上万名政府官员,及社会各界人士接受此圣贤教育,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谢董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他之所以有此兴办教育的理念,就是源自于净空老法师所阐述的儒释道智慧教育的教导。

八、汤恩比相信,现前连结全球人类科学技术皆已毁灭之时,最后能使地球上的全人类维系团结而不离散的,就是宗教。

九、汤氏认为,新兴之意识形态都无法代替宗教。汤恩比博士认为,宗教精神是人类自古以来就一直具有的、不可缺乏的心理特质。高级宗教与哲学所关注的重心是人类灵魂的拯救。佛教对个人的问题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汤氏说:同样的,儒家哲学所全力关注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视如何将个人关系类推的扩展到政治层面中。他表示,这种对个人灵魂的关注,是意识形态本身重点欠缺的元素。

编者指出,中国是拥有五千年之珍贵历史经验、文化底蕴的独特文明,任何意识形态主义,无法局限住中国人原有的宽阔胸襟与历史视野。任何进入中华大地的思想信仰,最终都必然会接受中国历史文化的珍贵养分,在熏习中得到成长,于滋养中得到升华,为中国所塑,为中国人所用。编者所述的这段话,真正是在深入汤恩比博士深厚的历史哲学观之后,所说出的肺腑之言。

十、科学绝对无法代替宗教。恩师上净下空老法师在七月四日《净土大经科注》讲席中谈到,汤恩比博士确实是一位仁慈的历史哲学家。汤氏于其遗稿《黑暗中的探索》及晚年著作中,体现出他一生中最大的痛苦,是来自于科学对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破坏,这种巨大的忧伤,体现于汤氏著作的字里行间。

科学精神使得此大时代的人们,普遍对于传统宗教、古圣先贤失去信心,以科学标准来衡量先人之精神文明遗产,其后果会导致人类精神文明之崩溃。对汤恩比博士而言,他在著作中体现出,他自己心灵上最为需要的信仰是,宇宙的本质是至善至慈的,宇宙的本体是究竟和谐而无有对立的,宇宙之本体与每一个众生都是毕竟一体而没有分离的。这就是净公恩师日日所宣说的,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佛陀教育,以及其中所阐述的诸法实相。

汤恩比博士于其著作中曾经说过:佛教是一种理性的哲学(净公注:方东美说,大乘是最高的哲学),它能够与当代的科学观念全然的兼容互应。这正符合净公恩师所说的,佛教是高等科学、高等哲学,这个事实真相将会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量子力学等前卫科学的发展)而得到科学家的肯定。

汤恩比博士曾表示: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需要中国的孔孟学说以及大乘佛法。编者亦指出,佛教确有能力能够力挽人类精神文明之困境。我们可以相信,藉由佛陀教育,一切宗教的信众都能够更深入的认识其自身宗教的经典,提升宗教信仰的境界。

以上是惭愧弟子敬述学习汤氏宗教观的浅显心得,不妥之处诚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大德惠予批评指正,无尽感恩。阿弥陀佛。

老法师:好,时间超过太多了。这一篇的心得报告也很有价值,可以跟不同的宗教来交流,我们提供他这个参考数据是有必要的。甚至于汤恩比博士最后这本书,我们也可以多印一些些送给不同宗教。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4年4月13日10:01:13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wsmy.net/16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