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067) 编号:02-042-0135
学生:参访圆通寺—清公德风,山高水长。惭愧弟子开吉今日恭敬报告的主题是,「参访圆通寺—清公德风,山高水长」。
二0一四年七月廿一日,恩师上净下空老法师应上果下清律师之邀,对埔里正觉精舍、圆通寺录制专题开示《佛法兴衰之关键》。老法师在开示中说:「去年净空有幸来正觉精舍参学,见识精舍僧众和合共住、如法清修的道风,非常欢喜赞叹。听说现在精舍住众有一百位,圆通寺住众有六十多位,台湾的男众道场能够如此兴盛,这是我们过去没有见过的,真的非常难得。我们一直希望佛教有六和敬的僧团出现,今天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希望。」老法师在开示中,将「三学一源」详细的讲解一遍。一位出家法师告诉弟子,当日他们在现场聆听这场开示,感到无上的法喜,得到无比的受用。弟子的感受亦复如是。随后,弟子受托将《佛法兴衰之关键》带字幕的DVD母盘、有声书,以及二百张「三学兴衰」墨宝,送至清公驻锡之所,因而有幸在七月廿九日参访圆通寺,拜见清公和尚。
一、参访圆通寺。弟子请护法大德与寺院事先联络,约定在上午九点四十五分见面。弟子一行在清晨就出发,车辆在青山绿水之中逶迤前行,穿过观音隧道就来到观音山脚下,顺着观音路盘山而上,行驶在古木参天的山路上,行至尽头就是圆通寺了。徐醒民老师曾经在「埔里观音山圆通寺碑记」中写道:「南投多名山,埔里观音其一也,此地远观,天峦环接,近则溪涧潺潺。其于蔚然秀木之间,见一梵宇,是即圆通寺焉。」由此可知,这确实是一个地灵人杰的好地方。
由于弟子提早一个小时就抵达,因此就先在山门外恭敬聆听一遍《贤公和尚佛门榜样》有声书之后,才准时进入寺院。山门的两侧写着一副对联:「观音山前点点灯光,照见无边法性开净土;圆通寺内声声佛号,欣闻最上菩提证禅宗。」这座始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圆通寺,开山祖师是上圣下照法师,原籍山东,十八岁于北京赡养精舍出家,曾亲近过慈舟老法师。圆通寺是依据《楞严经》「根选择圆通,入流成正觉」之修行要旨而定名的,是十方男众道场。徐老师在碑记中说:「岁次辛亥,佛堂、寮房、厨房、斋堂俱告落成,庄严宝剎,名曰圆通,由是涌现于此间矣。爰由涛公手定规约,住寺僧众,悉以持戒念佛,自行化他,定为永制。」可见此道场是以「持戒念佛」为宗风。碑记中说:「高弟子果清律师,堪为继述之人。」圆通寺的现任住持是果清律师,一九八二年,清公就是在此依上圣下观老和尚剃度出家的。在清公的生平简介中记载到,「二00六年底,上圣下照老和尚亲到关房,诚请师担任埔里圆通寺方丈。师深受感动,当场痛哭流涕,拜而受命」。
二、拜见清公和尚。弟子一行步入圆通寺客堂,在此静候,不久清公就神采奕奕的走来了,弟子赶紧起身,向清公和尚顶礼跪拜。只见清公身着海青、搭衣,手持念珠,其戒德庄严之德相令人肃然起敬。弟子先将老法师所写的信函跪呈于清公座前,再将《佛法兴衰之关键》的光盘及有声书、「三学一源」的墨宝一一跪呈。清公亲阅信函,无限欢喜,连称不敢当。之后又交代侍者,将老法师开示之光盘及有声书,送一套至正觉精舍,一套在圆通寺播放,一套清公自行留用,并且说他们会认真的来学习。
弟子十分钦仰清公之戒德,原本以为他是一位非常威严的律师,然而,亲聆清公和尚教诫之后,才感受到老人家原来是如此的和蔼可亲,对后生晚辈教导提携更是不遗余力。弟子曾经怀着无比的敬慕,恭敬阅读过定弘法师所撰述的「上果下清律师生平简介」:「清公律师,字号正因,俗姓李,名子成,台湾省大社乡人,生于一九四七年农历七月二十五。师出身于清贫农家,本性诚正,孝悌慈和,勤俭耐劳,夙慧善根。自幼便主动为父母分担家务农活,常将己食施与其弟,而自默然忍饥。有一次邻里小孩不慎跌入粪坑,几乎溺毙,人皆嫌粪坑臭秽而不肯救,唯师奋不顾身,将其救起,并毫不犹豫用口为其做人工呼吸,而救活其命。」读至此地,弟子已经感动不已,被清公和尚舍己为人的慈悲之心深深震撼。
正是因为清公自幼孝悌慈和,夙具慧根,才为日后成为法门龙象奠定基础,难怪老法师在讲经中常常赞叹清公说:「弘一大师往生之后,现在还有个继承人,果清法师。」当弟子转述这句话时,清公和尚在言谈举止中,表现出无比谦虚恭敬之相,表示自己愧不敢当。其实弟子感到,老法师在讲经中的赞叹,清公和尚是当之无愧的,如果深入了解清公生平,对他的身行言教一定会感佩莫名。定弘法师在文中说:「为实现昔日弘一大师欲求南传未断传承之比丘戒体而未果之遗愿,师于一九八七年三月亲往泰国越色局佛寺,在泰国副僧王颂绿柏菩达旃尊者座下,受比丘增益戒。后来在台湾依律如法传戒,志求僧宝永驻神州。弘一大师所叹中国南宋之后已断绝了六、七百年之比丘戒体,今得以在中华大地上重新接续。」单从这一点来看,清公和尚于律学上的贡献可谓是存亡继绝、至深且巨,更遑论清公一生宣讲戒律、落实戒律,其宁死护戒之金刚道心更是令人钦佩仰止!
三、亲授尼众戒法。在圆通寺客堂,清公和尚首先询问弟子的法名,亲近老法师的时间,在何年何处受具足戒等等。弟子一一恭敬向和尚禀报:「弟子法名开吉,亲近老法师已二十年;二0一一年在江西受具足戒,戒和尚是上本下焕法师,尼和尚是上印下空法师,尼和尚是在虚云老和尚座下受具足戒。然而弟子受戒戒期较短,对于戒法之内容尚未能够深入学习。」清公和尚慈悲开示道:「戒律之开遮持犯及止持、作持等十分微细,确实需要深入学习,方能了知如何在生活之中落实。」清公非常的慈悲,嘱咐侍者本能法师将出家女众应当学习的戒律学习数据一一寻找齐备,并嘱咐,若无现成的资料,就先从常住法师手中请过来,日后会再补给他们。弟子长跪在地,恭恭敬敬的从清公和尚手中接过这些珍贵的法宝,感到如获至宝。其中内容包括:(一)《四分律比丘尼戒本讲记》上、下册,果清律师讲述。(二)《四分律比丘尼钞讲记》(重修版),唐终南山道宣律祖述钞、民塞拉利昂沙门释果清编述。(三)《戒学讲座专辑》播戒机,主讲者果清律师、天因律师。清公和尚还特别介绍说,这台播戒机,是在定弘法师的促成下制作出来的,分为出家和在家播戒机,内容是将自己多年来宣讲戒律的录音资料会集在一起,便于四众同修学习。
佛在《遗教经》中说:「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乃至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清公解释说,波罗提木叉就是戒法的意思,我们若能够依照戒法的规矩、法则好好的奉行,就等于佛在世一样。清公和尚在《四分律比丘尼戒本讲记》序文中说,「夫戒法者,乃无上佛道之根本,五乘佛法之共基,各宗各派修法虽各差异,莫不以持戒作为宗本。是故《善见律》云:毘尼藏者,佛法寿命;毘尼藏住,佛法亦住。因此,佛在世时,则以佛为师;佛示现灭度,则以戒为师。须知,戒即是佛之法身常在世间而不灭度者也」。由此可知戒律的重要性。
当年清公和尚是依止上道下海律师学习戒律的,道海律师毕业于华南佛学院,曾亲近过体敬老法师、倓虚法师等大德高僧。日后清公和尚传承师道,落实并宣讲戒法数十年不辍,同时还教授二部僧众,宣讲比丘尼戒至第六次而编辑成书,并广诵二部律义以教导比丘尼。弟子手捧的这套戒本讲记,凝结着清公数十年持戒念佛的真实修持,不禁暗自庆幸自己在末法时期,还能够得遇殊胜稀有之净土法门,得遇此珍贵无比之戒本,更当依循净公与清公教诫,持戒念佛,老实修行。
今年九月,澳洲净宗学院将举办戒学班,上净下空老法师在《佛法兴衰之关键》中亦提及此事:「承蒙清公和尚慈悲,答应今年九月在澳洲净宗学院开办戒学研习班,所讲授的课程包括《南山律在家备览》、《沙弥律仪》、梵网菩萨戒、比丘比丘尼戒,非常完备。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大事,世界各地的净宗学员也都争取前往参加,共同学习戒法、弘护戒法。这对振兴佛教会起一个重要的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也会前往随喜这个课程。」我们深深相信,这场盛会将会带动佛门四众同修持戒念佛的风气,实践律、禅、教三学一源、三学一体的学风与道风,我们翘首以待此盛会的到来。
四、拜别圆通寺。弟子聆听清公教诫,无限法喜,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倏然而逝,彷佛只过了十几分钟,不知不觉寺院已经打板了,弟子一行赶紧起身告辞。先前清公早已留弟子一行在寺院过堂,弟子因故婉言辞谢,并唯恐耽误日中一食的清公和尚过堂用餐。想不到清公无比的慈悲,陪同我们走出客堂,走下长长的石阶,亲自送到山门口。待弟子一行上车之后,才向我们合掌告别,并目送车子前行,直至车子行驶出山门之外,消失于视野之中,清公才返身回寺。见到法务繁忙的清公和尚对我等后生晚辈竟然如此慈悲诚敬,丝毫礼节不失,不禁令人感动之至。记得一位同参道友曾经和弟子分享一件事情,当她带着九十三岁的老母亲要返回老家,向净公恩师告假之时,当时老法师已准备午休,想不到老法师亲自走出客厅将老人家送到电梯口。又因见到这位九十三岁的老人年岁已大,耳朵重听,就亲自嘱咐弟子的同参道友,在老人的念佛机上插上耳机,这样才能够听到佛号。同参道友提及此事,内心的感激之情真是无以言表。
离开圆通寺,清公的谆谆教诫仍句句萦绕于耳际。望着观音山中的青山绿水,清公之德风正如同清风明月般照耀着弟子昏浊冥暗的心田。徐醒民老居士在碑记中说:「今缅开山有自,弘化无穷,公命刻石志之,敬为略记,并为颂曰:溪声潺潺,圣号常宣。云山寂寂,景仰高贤。圆融通达,化育人天。」这正是圆通寺以及云居于此的高贤长者的真实写照。弟子暗自思量,尽此一生一定要效法贤公、净公以及清公的身行言教,以戒为师,以苦为师,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一定不能够辜负此生得人身、闻佛法的殊胜因缘,一定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能够真正的报答父母之恩、报答老师之恩、报答众生之恩。
以上是惭愧弟子参访圆通寺的浅显心得报告,不妥之处,诚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大德同修惠予批评指正,无尽感恩,阿弥陀佛!
老法师: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在这个末法时期,尤其是持戒念佛,更是稀有难逢,遇到了是宿世的缘分。那要怎样?应当发愿,将如来的圣教直下承当,直下承当就是依教奉行,要做出来。然后把它发扬光大,发扬光大是教化众生,教化最重要的是身行言教,自己没有做到不能教人。
我们在二00六年的年初在汤池小镇做了个实验,这个实验是为联合国会友们而做的。在那几年,我们每年都有机会参加联合国的和平会议,我们将中国古时候,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方法、经验、效果,在大会当中,对着这些国家,不同的国家他们的大使、代表,为他们介绍,如何化解冲突,促进世界社会的安定和谐,做的这个实验。几次报告大家听了都欢喜,散会之后告诉我,他说法师,你说得很好,这都是理想,做不到。这几句话像凉水浇头,那我前不是白讲了。如何让这些人相信?这些人都是受过科学洗礼的,难怪他们,科学是要拿证据出来的,没有真凭实据,一定要抱着怀疑的态度。中国古时候能做到这样,现在没做到,到中国看不到,不但看不到,现在中国人不讲这些,听也听不到,他怎么能相信,怎么能接受?我们在这种状况之下,想想怎样才能叫他相信?那只有做实验,这就是科学的方法,实验成功,他看到了,他就相信。
所以我们大概用了一年多时间,国内、国外想找一个能够做出实验的场所,我们希望有个村庄、有个乡镇。在美国找,缘不足,在新加坡、在澳洲都是因缘不具足。年尾,我回到老家,七十年没有回去了,老家还有不少亲戚朋友。见面之后,我把这些事情向大家报告,他们一鼓作气,要求我,回家来做。刚好汤池那边有一块地,有一栋房子要卖,我们去看,很适合,它那块土地有三十亩,中国亩三十亩,做个实验点够了,就决心在那边做。用半年多时间把学校建好,十一月,二00五年十一月,正式开班。
我们用《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这三样东西揉在一起,首先要求老师们要做到。我告诉老师,在历史上,教学最成功的有两个人,第一个释迦牟尼佛,第二个中国孔子。他怎么成功的?他们都是先行其言,就是他所说的他已经做到了,没有做到的不说;做到之后再说,别人相信,没做到,人家不相信。所以我要求老师们,《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我给他四个月的时间落实。这三样东西分量都很少,《十善业道经》比较多,我把它简化了,节录成一个节本,不超过六百字,变成三样东西分量最少的。《弟子规》一千零八十个字,我们《十善业道经》的节本只有六百多个字,《感应篇》最长,一千多个字。所以希望四个月能把它落实,完全做到。没有想到,这些老师确实令我尊敬,让我感动,他们两个月就做到了。
这老师打电话给我,下一步怎么走?我告诉他,下乡入户,我们的教学身教在先,言教在后,我到每个家庭里面去表演,把所学的落实。农民家里头,进去看到老人就是自己的父母,用什么样的心态把孝养做出来?就是《弟子规》、《十善业》,这里头还有因果教育。做成功了,我们下乡入户表演做了三个星期,三个星期之后向大家宣布中心开课,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这真的成就了。我们教学的对象是小镇全体居民,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要一起学;不一起学,有特定的对象,这个教学会失败的。如果说年轻人学,老人没有学,年轻人会说你骗我,好,你为什么自己不学?让学生学,老师不学,学生没有信心。所以我们自己要带头,要告诉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一起学。
我那个时候心里想,二年、三年这个小镇会产生一百八十度的变化,礼义之邦,和谐示范点。没想到这些老师们三个月就达到我们的理想,我们大家,包括所有老师,感到惊讶,中国传统文化丢掉一百多年,三个月就把它找回来了!当时我就跟大家说,我说我们的实验得到两个结论:第一个证明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一点都不错;第二个证明人是很好教的。我们到联合国去做报告,就这两个题目,告诉联合国,人性本善,人是很好教的。真有榜样,中国传统文化不是理想,现在还管用,不相信你去看,我们做出来了。我们做了八个小时详细报告,在联合国,最长的报告,过去所没有的,做三天展览,图片文字展览。这些人看了之后非常有兴趣,真的不是假的,所以造成今天海内外的影响,大家逐渐逐渐对中国传统文化认同了,有了信心。
缘愈来愈殊胜,最近有个很热心的年轻的同学,将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他在一生,他研究世界各个族群的文化史,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厚的理解,大概我们中国人没有一个人能跟他相比。他写了不少书,里面谈到,在访问谈话当中也说了很多,在报纸杂志上发表。日本有位学者,把他这些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谈话搜集成一本书,这个书的名字叫《未来属于中国》,中国国内有翻译本。这个书看的人很少,都是图书馆里头收藏的,流通量不多。有个同学在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里面找到这么一本,拿来给我看,我看了之后非常佩服,他讲的句句话都是真话。
他是一九七五年过世的,那个时候他八十五岁,人非常慈悲,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美国在日本投下两颗原子弹,他对于这桩事情非常惊讶。在过去,人类没有这个能力消灭全世界的生物,没这个能力;现在这种武器出现了,人类有能力消灭全世界的生命、消灭全世界的文化,这是他最忧虑的一桩事情。他看到现前的世界跟中国春秋战国非常相似,这些小的诸侯国很多,常常发生战争。今天这个世界,二战之后,许多殖民地都独立了,二战之前,地球上主权国家只有几十个,二战之后,殖民地,这些主权国家放弃了,让殖民地个个都独立,主权国家增长了一倍,他那个时代一百四十多个主权国家。他害怕,为什么?小国愈多,怕常常打仗,打仗会引发核武战争。所以他的理想,要像春秋战国最后秦始皇出来统一,统一成一个国家,战争就消除了。今天这个地球一定要统一成一个国家,他叫世界国家,他想出来的。什么人能统一?这个统一不是战争,如果是战争,是毁灭、是自杀;用武力来统一,那就是整个地球生物的毁灭,不能走这个路子。什么来统一?文化统一,文化里头特别第一种文化就是宗教文化。所以他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跟大乘佛法」,这他的名言。
没有想到日本人编的这些书搜集的资料非常丰富,书的名字是《未来属于中国》,属于中国文化,也就是东亚的文化,东亚文化是以中国为主。他说还有三个卫星文化,那就是韩国、日本、越南,这都是中国文化圈里头的,它们都是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而且跟中国往来一千五百年以上到两千年。这四个国家文化要是集中在一块,就能影响到全世界,他称韩国、日本、越南是中国卫星文化。说明为什么要中国来统一,中国文化是包容的,没有排他性的,中国人要是做世界国家的话,全世界的文化都能够继续存在,而且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提升。他说如果是欧洲人、是美洲人他们来领导这个统一国家,那只有他的文化是第一,他会把别的文化消灭,他的族群是最优秀的,别的族群都要受他统治。他说他们是这种思想,中国不是的,中国真的一视同仁。举出中国的例子,汉朝大一统之后,周边许许多多国家都附庸于中国,服从于中国,不是用武力,是道德的力量感化的。像郑和下西洋,很好的例子,那时候郑和带的海军是全世界最强的海军,一百多艘船只,将近三万人,没有侵占人家一尺一寸土地,没有欺负别人,都是和平外交。当地人送土产,中国的东西,把中国的文明介绍给大家,中国对于农耕这些工业技术传给他们。互通往来,和谐之旅,这是全人类所需要的,他讲得有道理。
这本书很有价值,把汤恩比的东西收在一起,就好像《群书治要》一样,我相信中国人读了这个书会感到振奋。我们应该要努力,不要让汤恩比博士失望,要把他的理想兑现,他这个理想就是中国人所说的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个平是公平。我们在国际上这十几年提出来的两句话,「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我提出来的是,国家与国家,族群与族群,政党与政党,宗教与宗教,这四样都能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个跟汤恩比所说的意思完全相同,他提到的大乘佛法。我们这十几年在国际上活动,都守住这个原则,做为我们总的指导方针,希望宗教要回归教育,宗教要团结,宗教要互相学习,宗教教育可以达到这个目标。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少一个都不行。从哪里学起?一定从戒律学起。我看到王神父编的《圣经360》,我看到很欢喜,五戒十善《圣经》里头有。哈比哈山长老,我听说他们在做《古兰经》的360。我希望每个宗教都有个360出来,为什么?简单扼要。
圆通寺的访问,这个报告很好,希望认真努力,把道风建立起来。不要求人,求人永远会失望,要求自己,自己成就了,才真正能影响别人。果清法师如果自己不干,光是在研究戒律、讲解戒律,希望别人做,他就失败。他是自己先干,先行其言,所传的是他的心得报告,这就能感人,感动人,人家自动发心向他学习,世尊、孔子就是这么教学。这篇报告是你学习的基础,章嘉大师告诉我的看破,你已经看破了,放下是落实,你要真正能落实。传统文化复兴,大乘佛法复兴,戒律,礼乐。礼乐不能复兴,儒就不能复兴,要在这上下功夫;道,《感应篇》所讲的业因果报,因果报应不能落实,道不能复兴;戒律不能落实,佛不能复兴,这比什么都重要!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