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居士: 二十一世纪的认祖归宗——追忆上古美好时代

admin 心得分享评论阅读模式

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107) 编号:02-042-0233

MP3下载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慈鉴: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妙音,近日将以前上学所读到的历史资料,做了一个简单的整理。在这个庄严的课堂,向师父、诸位老师大德恭敬汇报的题目是:「二十一世纪的认祖归宗——追忆上古美好时代」。

近年来,考古学家发现我国在八千年前,中华文明已经发展得灿烂辉煌:社会井然有序,以玉、石做的礼器古朴精美,农业俨然成为社会支柱。如今,江南所种之水稻、北方人所食之小米,八千年前已是国人的主食了。和中国一样,古文明诞生之处,如埃及的尼罗河流域、中亚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人们每天所食用的粮食也是万年不变。然而,和中国不同的是,虽然人民繁衍生息相续不断,灿烂文明却尘封历史。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如同密码,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成为追忆。文明无论多么伟大,没有传承的载体,依然禁不起时间的冲刷而逐渐淹没。中华文明的延续性是世界文明史的奇迹。而奇迹的诞生,端在拥有延续其文明的载体:汉字与文言文;并做到一切施政为教育服务,注重教学为先。

甲、汉字、文言文——千年不变。

我们知道:说话(言)的方式因时间、地点而改变,但是表意的「文」字则通过标准的记述方式而延续千古;用表音的文字记事,往往以音之演变而失其本意,但是用表意的象形文字记事,则越千年而意相同。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曾提醒世人明了汉字的价值:若苏格拉底突然复活,欲与今天的希腊人交流,会因希腊文古今不同而无法进行;若孔子突然复活,欲与今天的国家主席交流,两人则可以笔谈无碍。通过这个有趣的想象,汤恩比博士提醒全球,汉字和文言文很有可能成为未来全球交流的书面媒介(visual code)。

汉字是智能的符号。传说汉字是距今约五千年前,由黄帝的史官仓颉所造。据春秋战国时期的记载:仓颉造字是「穷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意思是说,仓颉是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才造出汉字的。仓颉墓至今犹存,考古学家对其考古发现了仰韶文化(距今七千多年)以及龙山文化(距今约四千多年)的遗存,说明了汉字是在礼制社会形成之初出现的。做为象形字的汉字,每个字就是一幅画。因此唐代著名的画家张彦远视字为画之源,道出了造字的真意:「(颉)仰观天象。因俪乌龟之迹,遂定书字之形。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灵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天地圣人之意也」。这是说汉字是智能的符号,蕴含了天地万物之道,人类交往之义,道义因汉字而得以彰显,是故仓颉造字之时,出现了粟从天降,鬼于夜哭的情况。

做为道义之符号的汉字,反应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人生观,故《荀子》有言:「(上古)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说明了历史最终选择仓颉所造之汉字,因它得「壹」。古人以「壹」来指代自性、真理,即老子之「道生一」。由此可见,常道既然不可名,勉强要用符号表示出来,便成汉字。用智能的符号,引导人们悟得天地宇宙之真常,这就是中华文明诞生时的情形。尊敬的师父上人说「学习汉字可以令人开悟」,良有以也。

有了彰显道、义的汉字,文以载道的文言文逐渐出现。所谓「文言」,即指与口语不同的书面用语。例如,今天北京人打招呼,多会问:「吃了吗?」广东人打招呼则不会说吃,而说食:「食咗未呀?」江浙一带则说吃:「吃好咯?」南北用词、用句虽然大相径庭,但是若写成文言,皆是「饭否?」随着时间的推移,即使几百年前人如何打招呼,也很难得知了,但是,只要一看到古文「揖」,脑海中就会浮出两个人相遇打招呼的情形。这就是文言文成功跨越时空的一个例子。

由于文言文的存在,孟子才能在孔子去世之后,向至圣先师学习而成为亚圣。净宗的蕅益大师也才能在八祖莲池大师过世之后,依靠恭读八祖的著作而成为九祖。真是「文以载道,文可传道」。同理,今天的人们,无论男女老幼、无论肤色如何,若一念猛厉,以至诚恭敬的心,学习汉字与文言文,效法孟子、蕅益大师恭读古人著作,依然可以跨越时空而成为国学传人、圣贤君子。

值得一提的是,外国人学习中文而成为中华文化的传人,在两千年前的汉代已有成功先例。那时,周边的部落会让他们的王子住在中国,接受中文教育。其中汉朝的仇敌休屠王的儿子金日磾,竟因此而成为当时著名的文人学者,以其孝悌忠信、恪尽职守而成为汉武帝的名臣,葬在武帝陵墓旁边。「忠孝传家远」,金日磾由此成为金氏家族的鼻祖,后代子孙更将他的画像放在族谱首页,勉励子弟效法。金日磾去世两百年后,汉代的史官著述,言某人属「胡」还是「汉」,已经不再看他的民族和肤色,而只看他所接受的文化教育了。换言之,「汉人」最早的定义,便是能够力行孝悌忠信、深明礼义廉耻者。

总之,汉字和文言文,不仅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它们做为文化的载体、智能的符号、道义的教育,令古今融为一体、中外合为一家。果真汤氏的预见成真,则中文将令全球成为济济一堂的大家庭,帮助大家化解对立、放弃纷争,共同追求道义的人生,让地球村和而不同、彼此互助,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个世界该多么美好!

乙、孝亲尊师的圣王明君。

人们常说:「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千万年来代有传承。在我们今天认祖归宗之时,有必要回顾一下历史,取沧海之一粟以追溯祖宗的教诲与实践经验,将其用之当今,塑造孝亲尊师的新风尚。

乙一、上古夏商两代。尧舜和夏朝、商朝的时代,是道德仁义的伟大时代,中华文化以孝、敬二德做为根本,便形成于此时。数千年来,大舜的至孝成为国人立身行孝的最佳榜样。大舜少时丧母,他的父亲胡涂,后母时时想要谋害他,弟弟则傲慢不羁。大舜以至孝让家人「欲杀,不可得;即求,常在侧」,他的真诚无我终于化解了家人的怨怼。感动一家者,便能感动天下,大舜难行而能行的至孝,感动了千秋万世。

九一一事件出现之后,澳洲大学研究和平的专家学者曾问尊敬的师父上人:当今世界纷争不断,根本原因在哪里?老教授回答说:「世界冲突的根在家庭,家庭是夫妻冲突、父子冲突、兄弟冲突。」传统文化将一家之不和与国际社会、天地宇宙联系在一起。老教授进一步指出:「家庭冲突还不是真正的根,真正的根在哪里?真正的根在自己,起心动念是我的利益,没有想到别人的利益,自利跟利他不就冲突了吗?所以真正的冲突,我们东方人讲的,是本性跟习性的冲突,这才是根。」

不断自省、自新,让习气愈来愈淡,让自性本善得以彰显,这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最早实践这个教育的圣王就是商汤(约前一六七五年~前一六四六年)。他看到有人犯罪,立即反思己过,说:「万方有罪,罪在朕躬。」这个学习的态度,就是孔子将其总结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古人尊师,是恭敬对待一切人,视所有人为老师。不但如此,商汤在生活上还要时常提醒自己,不能忘记改过迁善。在洗手用的器皿上也刻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正因如此,方感得九百年后,在商汤的所在地河南,译出了《华严经》,经中的善财童子的学习态度和商汤完全相同。商汤、孔子和善财童子,所处时空虽不同,但是所行之道则无异。正如尊敬的师父上人所言:「孝是中华文化根,敬是中华文化本,落实在孝亲尊师。」

上古大舜感动一家,继而成为圣王;商朝成汤反求诸己,以改过自新实现国家治理,这就是老教授在澳洲与专家学者探讨和平之道的历史依据。值此科技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化解怨气对立,解决社会矛盾、家庭不和的理论和方法,依然不出古圣先贤的教导!

乙二、周代:礼制的教化。从夏朝开始,中国逐渐向礼制社会发展,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方式是:广泛使用同一形制的礼器以定期祭祀,从而教化民众,让大家对共同的文明、共有的价值观产生共鸣。可以说中国便是因祭祀而逐渐形成的。从礼器玉璋的考古分布上,可以看到中国的雏形。这种礼制的发展,与其说是政治的扩张,不如说是文化在交流与互鉴中逐渐形成共识,继而互助合作、互通有无。中国便是各地人民对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产生认同从而凝聚在一起的国家。

所以,令人们对家国生起归属感者,无过于孝敬、认祖归宗。三千年前,中国人开始将祭祖与祭祀天地相提并论。圣人周公通过祭祖活动(尤其是祭祀开国之君周文王)以凝聚民心、传承孝敬、实现教化,可以说这是国家祭祖的最早实践之一。国君用于祭祀的明堂成为首都的中心,家庭祭祀所用的厅堂,也成为家人生活的中心。

据《孝经》记载,孔子非常赞叹周公将天、地、君、亲配合在一起:「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从此,祭祖成为联系中央与地方的纽带。而「四海之内,各以其职来祭」,令祭祀成为大家互通有无、互相学习的最好时机。祭祀的教育意义,在周朝得以完整体现;周王朝所在的镐京(今天西安市长安区)成为各个诸侯国建设家园的样板,故称「京师」。

首都得「师」名,亦是名至实归。当时,虞、芮两国的国民有争执,无法解决,就来到了周国。刚刚进入国境(即今天的陕西),就见到种田的人们都互让田界,谦让长者。令争执的双方顿时觉得非常惭愧,还没有找到国君去理论,就已经互敬互让,打道回府了。故周朝之和谐、美好,全在礼教之成功。国君能够孝、敬,人民知道礼让,吸引各地政治领导、有识之士定期前来参学,这就是周朝以礼服天下的情况。这种方式,现代社会也适用。汤池小镇和谐社会、礼义家邦的实践以及澳洲图文巴多元文化、多元宗教和谐示范城的实践,就吸引了联合国多个国家的大使前来参学,并将这些宝贵经验带回各自的祖国以参考。

历代开国的君主都以孝亲尊师著称。文王每日三次问候父亲,务必让老父亲吃得好。他心中还时时不忘祖父想要向圣人问道的愿望,终于感得圣人在首都附近出现。一日,文王的史官在占卜时发现,上天已经为他留下了一位老师。文王立刻请史官看看这位老师在哪里。史官就指了一个地方说:「从占卜上看,老师应该就在这里。」文王连忙斋戒三日,整肃身心,才带着随从奔赴史官所说渭河北岸,只见一位老人坐在河边钓鱼。文王和老人攀谈起来,为老人的智慧所折服,非常高兴的说:「先君太公曾说过,当有圣人来到周国的时候,周朝就会兴起了。是夫子您吗?先君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啊!」于是,周文王连忙将这位名叫吕尚(俗称姜太公)的老人请上车,封为太师(即君王的老师),为了表示恭敬,尊称为太公望(祖父所期待的圣人)。文王的孝亲尊师由此可见。

文王求教太公望有关国政的重要问题:「如何守好我的国家?」姜太公就说:「请您斋戒,我将告诉您天地之经,四时所生,仁圣之道,民机之情。」文王于是斋戒了整整七天,令身心都诚敬到了极处。又恭请老师上座,自己则居臣子位,面向北方,礼拜老师,如同臣民礼拜天子一样,礼成之后,方才洗耳恭听老师的教导。姜太公遂将古圣先贤所传承的仁圣之道和盘托出,文王因而成为一代圣王。文王尊师重道为后世历代皇帝所景仰、效法。文王之后的三千年间,历代皇帝必定在老师面前执弟子礼,不敢以天子自居。不但如此,更有明君帕特使四处访求明师,以造福天下。其中对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决定性的影响者,便是汉明帝。

乙三、汉朝:一切围绕教育展开。一日,汉明帝刘庄梦到一个金人,头放白光,飞绕殿庭。于是请来臣子占卜,言金人为「佛」。皇帝便亲自委派特使,西行求佛法。特使请来了摩腾和竺法兰,并用白马驮经入洛阳。明帝建立白马寺,以纪念牠的辛劳。

汉明帝因为将佛法正式请到中国而被谥号「孝明皇帝」,显示出他不仅修身以明明德,亦大兴教化,帮助其臣民明明德。明帝之圣德来自家庭教育。他的父亲是光武帝刘秀,毕生为政勤勤恳恳,暮年依然孜孜不倦,乐此不疲,不知老之将至。他的母亲阴太后柔顺谦恭,有智慧。她曾帮助光武帝躲过杀身之祸,却不居功,将皇后的位子让给别人。阴氏家族虽贵为豪门,但因以五经为家学,家风谦让恭谨。阴太后的兄弟虽身居要职,屡次获得皇帝封爵、奖赏,也都一一回绝。

阴太后的长子刘庄原本并非太子,却因其母亲和舅舅的谦虚礼让,戏剧性的被封为太子,继而成为开创太平盛世的明君。继位之后,明帝不忘母亲守谦的教导,先赴太学谢师。在太学的大殿里,皇帝请老师上座,自己向两位老师行晚辈之礼,以示尊老敬师。接着,皇帝和诸多学生一起聆听教诲,主动向老师做心得报告,一如当年。这个师资道合的美好氛围,感染了洛阳城的居民,围在窗外、门外者多达万人。

此后,明帝虽贵为天子,但是每次拜见老师,必在远远的街口下车,徒步前往老师家拜见,体现了师道至尊。在明帝的带动下,全国人民都对老师非常恭敬,朝廷的臣子也对皇帝更加敬重,每每上朝,必在城边下马,徒步入宫拜见皇上。这个好传统确立之后,历朝历代未曾改变。及至明清,北京城很大,上朝要走很远的路。许多官员为了准时上朝,往往凌晨两点就要起身。然而,这些受到圣贤教育的官员一直坚持这个传统。皇帝深知老臣上朝辛苦,特别会为他们赐座,或免去他们上朝。古代朝廷中的长幼有序、互相尊重、一团和气的氛围,今人若能感受到,也会非常向往、赞叹的啊!

由此可见,明帝以其力行儒家教导,孝悌忠信、诚敬谦和,方感得佛在梦中现金身,令佛法以帝王礼请求道的方式,传入中国。体现了「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师道至尊」的优良传统。汉明帝所尊崇的太学教育,做为中国最重要的教育机构达一千九百年之久;而他所躬行的尊老之礼,在日后成为教化民间的乡饮酒礼;他所迎请的佛法,在三百年之后完全融会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佛法提升了传统文化。

史家往往以明君为整个时代的标识、王朝命运之转折点;事实上,真正给整个国家民族带来改变的,是明君也是他们的老师,周文王如此,汉明帝亦如此。明帝所礼请的佛法丰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令传统文化得以提升。他之所以对文化有如此巨大的贡献,是他守谦德,明孝道,行师道所致,实非偶然!

生活在两千年前的汉明帝,可能没有想到,由他促成的佛法东传,竟然为两千年后信息社会的全球人民,带来实现和谐共荣的希望!一九七0年代,英国的汤恩比博士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靠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同时将孔孟学说落实在生活之中又为大乘佛法传入中国铺平道路的,正是这位接受圣贤教育的汉明帝。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融入了周边各方传统为一身的传统文化,它经由中国的汉字和文言文得以代代相传,通过上起帝王,下至百姓的躬身力行而得以发展,创造出了明君在上,贤臣辅之、国民从之的和谐美好的社会环境,长达五千年之久。今天,人类社会虽然面临种种现代化的危机,但是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只要能够重新正视历史,向古圣先贤学习谦虚、恭敬、孝亲、尊师,必然能够展开人类社会的新纪元。历史证明,人无论贵贱、无论国籍,只要能够遵从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就能实现家庭和谐、子孙贤孝;果然人人知孝敬、明礼义,家家能有家道、家规、家风、家学,必然小区和睦、国家繁荣、世界和平。

以上是弟子粗浅的学习汇报,恭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老师慈悲垂训,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妙音敬呈。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4年4月18日15:25:2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wsmy.net/30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