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121) 编号:02-042-0276
学生:孝亲敬祖迎佳节。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大德仁者,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开吉,今日恭敬报告的主题是「孝亲敬祖迎佳节」。
今日是农历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再过一周,农历腊月十六日就立春了。在中国古代,春节曾专指立春,视为一年之始。我们要用什么样的心态,来迎接新春佳节呢?答案很简单,就是「孝亲敬祖」。这难道不是我们为人子女最好的新年献礼吗?
岁月如梭,我们可曾观察到,双亲和师长的头发、眉宇之中斑白的色泽,那是岁月所留下的痕迹。曾几何时,父母和师长吃饭时,总是会剩下半盘的饺子,或是大半碗的汤,一则是自己舍不得吃,留给孩子或是学生吃,一则是年纪大了,再美味的食品也吃不下许多了;曾几何时,父母和师长在看字时,眯着眼睛也看不清那黄豆一般大的汉字,只好拿出眼镜或者放大镜,才能够看得清楚,所以我们总是要把字放大,把纸张换成米黄色,父母师长才看得清楚;曾几何时,我们猛然回头,才看到父母和师长的那张脸,虽然常常在儿女和学生面前笑容可掬,却掩饰不了岁月的印记,使我们猛然的警觉到,行孝要及时,学道要及时啊!
在儿时,孩子们最盼望的是过年,大人们最辛苦的却是过年。有一次弟子回家过年,帮母亲做家务,才知道母亲过年时有多么的辛苦。自己从小娇生惯养,过惯了「茶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对母亲做的饭菜还常常挑三拣四。过年的时候才体会到,连蒸一笼萝卜糕,都要费这么大的工:弟子汗流浃背的削了一大桶的萝卜丝,接着还要烧柴、点火、搬蒸笼,然后继续准备晚间祭祖的饭菜以及年夜饭,一直干到晚上,已经累得直不起腰了。所以说,「习劳知感恩」,自己不能够亲力亲为,怎么能够体会到母亲的辛劳?怎么能够体会到物力维艰呢?
孝亲是培养为人子、为人学生深厚德行的基础,也是一把万能的钥匙。当我们的人生遇到挫折与瓶颈的时候,若是能够生起一念孝亲之心,就不会再走更多的弯路。有一位师兄是北方人,他小时候非常的淘气,年轻时经常去打架,搞得家里鸡犬不宁。有一天他突然想到,我如果再这样做,我的母亲怎么办?即使自己打赢了,可是最后总会牵连到自己的父亲和母亲。就是这一念孝心生起,使他猛然回头,不忍心母亲再伤心难过了。后来,他也开始学佛了。
当我们在学佛的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毛病习气,若是能够生起一念孝亲之心,就容易克服这些习气。比如,好财之人,如果心中常存父母、师长,就能够为父母师长多多舍财修福、广利众生,从而伏住自己贪财之心;好色之人,如果心中常存父母、师长,真正尊重父母师长的选择与喜好,在选择伴侣之时,就不会以利欲相交,而能够选择志同道合的法眷属。虽然这些都是很浅显的道理,但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却很实用。所以说,孝亲之心一旦开启,则百善悉皆开启。孝道的内涵深广无比,我们不仅是要孝顺父母,更是要认祖归宗。
有这样一张光盘,讲述的是《二一0年前老祖宗的忏悔》。《无量寿经》有言:「先人不善,不识道德」。二百一十年前的老祖宗出国留学,回国后否弃、断送了中国传统文化。如今他们忏悔不已,附体悲心诚劝,希望能够重新恢复《弟子规》、《孝经》、《三字经》等传统圣贤文化。其言语质朴真诚、发人深省、感人至深。
老祖宗说:我是二百一十年前那一代所有读书人的代表,是因为我们去西洋留学,回来之后不再学中华文化了。我们是这三代人的罪人,我代表这些断送中华圣贤文化的罪人赎罪。忏悔我们二百一十年前这些读书人的罪过,断送了传统文化,断送了《孝经》,断送了《大学》,断送了《中庸》,断送了《三字经》的慧命,我们向这些圣贤忏悔,向这些书忏悔,向我们这些孩子们忏悔,我们错了!
《三字经》多好的文化!为什么废除?是因为在清朝刚刚末期这帮知识分子学了这些东西之后,留洋之后回来,外边的文化太随便了,中国的文化要求严谨。就这样他们说,学外边的吧,中国的文化太严谨了,不学中国的文化了。就这样一时胡涂,断了中国的文化,他们现在都在阿鼻地狱待着,断了老祖宗的后路了!
观世音菩萨告诉他们说:现在这个末法时期,大家都心太躁了、太浮动了,什么都不好使,就这《孝经》简单,没多少页,没多少字,还简单。告诉你明明白白的,从第一章到第十八章,多简单!「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就这几句话,就够人修行一辈子的。
老祖宗说:现在人,你问他追求啥?钱!钱是万能的吗?咱老百姓最早的时候有句话:钱喂驴,驴都不吃。你有病的时候你有钱,你可以雇个保姆,保姆对你是真心的吗?所以说,钱是你身体的血,没有它不行,有多了就膨胀,不要太多的贪欲,生活适可而止,中庸之道。
看到现在的孩子们沉迷于手机,老祖宗的内心焦急万分:「这个东西,我们看不懂是什么,但是我们看见它把孩子的身心、孩子的身体整个浪费掉了,他的眼睛、他的手指、他的身心!」为此他们还摔过很多的手机。
老祖宗还强调,老人是树根,孩子是枝叶和果实,要从孝敬老人做起,不要本末倒置:孩子就是孩子,孩子是一个「子」字跟一个「亥」字,弄不好,孩子就是去害人去了。你认为你这个养育,就专门给他吃的、给他喝的,助长他贪欲,那么就剩这个字了(亥),这字念啥?老祖宗的文化,《说文解字》现在谁在看?每一个字组合到一起,都有一定的意义,现在的孩子知道吗?
老祖宗说:无时无刻,我们这些灵魂都在度着他的后人,无时无刻不在让他每一个人学习《孝经》。我们无论在哪,如果我们见到人,见到每一个能有灵知的人、能有一点点善知的人,我们都在教他。他把书扔地下,我们再次捡起来放给他,他把书扔下,我们再次捡起来放给他,我们无数次重复这个动作,就让你学习。
老祖宗希望我们要惜福、节俭:世界上没有时髦的东西,世界上永远不过时的是你那颗心,你那颗心永远是那颗心,心永远不变的。所以说就没有过时的东西,没有过期的食品。
最后,老祖宗再次诚恳的劝勉:我亲爱的孩子们,请你们捡起《孝经》,捡起《三字经》,捡起《大学》,和我们一起读吧!我们会伴着你,时时刻刻、每一分每一秒都在和你读,你的每一个细胞里都有我们读诵的经典。孩子们学习吧!真正的学习《孝经》,学习《弟子规》,学习《中庸》,学习《三字经》,学习《大学》吧!
这些悲心诚劝的话语,真的令人不忍卒读!当我们提起这个话题,内心无比沉重,因为孝道传统已经被否弃太多年,现在要重新再恢复和发扬光大,确实是步履维艰。
近来,师父上人鼓励我们要学习台南极乐寺所编的《群书治要.孝经白话解释》,于是弟子每天都会把《孝经》的经文读一遍,以此自勉。弟子读到《感应章第十六》的一句经文:「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这句话大家耳熟能详,可以说是《孝经》的名句。弟子小时候,老家的祠堂是一座四合院,每逢过年过节,家家户户一大早都会聚集在祠堂中祭祖,祭品从屋里一直摆到屋外,至今仍记忆犹新。由于家族人丁兴旺,每逢清明祭祖聚餐时,都会有上百人在一起聚会。至今家族都很团结,每逢婚丧喜庆之时,都会包游览车,四代同堂共同参与。
在弟子母亲的家中,曾经发生过一个真实的故事。弟子的三舅是一位勤劳朴实的人,对父母亲很孝顺。外公和外婆留下了一些田产,准备分给三个儿子,可是二儿子挥霍无度,将其中的一部分田产挥霍殆尽,甚至还在银行贷款,欠下很多债务,使外婆日夜担忧。三舅不忍心见到母亲难过,于是将自己的那份田产送给二哥,希望他不要再做让母亲伤心的事了。想不到二哥执迷不悟,把这份田产也挥霍掉了,还在银行欠下五十多万元的债务,落到了三弟的头上。三舅是一位普通的工人,家里有两个孩子嗷嗷待哺,生活刚刚能过得去,根本赔偿不了五十多万的债务,于是日夜忧心,觉得自己是出自于一片纯孝之心,怎么会落得这样的结局呢?结果有一天,当三舅在一片荒芜的废墟中做工的时候,挖到了一坛黄金。他把黄金交给姊姊帮他拿去变卖,刚好值五十多万元,赔偿了债务之后,只剩下一点点零钱。这如果不是真真实实的发生在自己家里,我们多少会怀疑,那些写在《八德故事》中的公案是不是神话传说?但是这就发生在现实的生活中。弟子的老家有一句俗语说:「人在做,天在看」。上天绝对不会亏待一位行孝的人,好人绝对不会吃亏的。
弟子(四婶婆家的)二伯父也深有同感,他的哥哥从来都不出钱奉养母亲,所以老母亲晚年奉养的职责都落在这位二伯父的身上。这么多年来二伯父为了照顾母亲,花了五百多万元的现金,他付出得很欢喜。想不到他的生意愈做愈好,单子都接不完,而且子女也都很贤孝;相比之下,他哥哥的境况则完全相反。弟子的奶奶过年后就九十五岁了,奶奶的大儿子(弟子的大伯)也已七十多岁,他对母亲极其孝顺,体贴照顾无微不至,至今已四代同堂。伯父是一位农民,由于孝敬的家风,却培养出了一位博士,另一个儿子以全省状元的成绩考入智库,成为一位公务员,全家和乐融融。想必这都是孝亲所感得的现世果报啊!
相反的若是不孝,其果报也来得极其快速。弟子的老家有一块土地,是祖祖辈辈留下来的田产,十多代人都生活在那里。到了这一代,有一房的子孙为了霸占这些田产,就到法庭上去起诉家族的长辈,闹得家里鸡犬不宁。老人们都无可奈何,因为十多代都没有分家,祖上的田产都是共有的,祖先们也从来都没有想到要分老家的土地。就在争执不下的情况下,有一年清明的时候,到法院去起诉的那户人家客厅的祖先牌位突然起火,火势迅猛,根本来不及灭火,整栋房子很快就被烧光了。邻里乡党都说烧得好,所谓公道自在人心啊!所以说,「人在做,天在看」,因果昭彰,丝毫不爽!所以说,我们行孝一定要及时,千万不要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情!
我们每年都要一起度过腊月三十,可是当人生的腊月三十到来的时候,我们要如何去应对呢?最近,弟子读到了一位香港孝女的感人故事,她一生的示现就是最好的答案,她就是师父上人讲经时常常提到的,香港何东爵士的夫人张莲觉居士(原名张静蓉)。
乐观法师在《我所认识的一位女菩萨》文中曾经说,民国以来,中国佛教界出现了三位对佛法有重大贡献的女性:哈同夫人罗嘉陵(协助月霞法师创办华严大学)、何东爵士的夫人张莲觉(创办东莲觉苑),以及吕碧城女士。
据《东莲觉苑发展史》记载:张莲觉居士父亲张德辉,母亲吴氏,父母亲都是欧亚混血儿,祖母是中国人,祖籍广东宝安县。少时受祖母与母亲笃信佛法之影响,自幼即知礼敬三宝,志修梵行,事亲至孝。幼随父亲任职九江关吏,寓居九江数载,十八岁时丧父,哀恸晕厥多日至水浆不入口。
二十多年之后,当张莲觉居士重游其父任九江关吏时旧寓所时,有一位长者见到她便趋前问:「汝非丧父晕厥多日,水浆不入口之张小姐乎?不图今日复睹旧威仪也!」张莲觉居士顿时潸然泪下。由此可知其孝心孝行感人至深。
张莲觉居士二十岁嫁入何家,先后育有三子七女,是对何东家族影响最深的一位女性,是何世礼将军的母亲。她之所以能够相夫教子,使家族枝繁叶茂,家业兴旺发达,正是源于她自幼「事亲至孝」的孝心孝行。乃至于她后来兴办东莲觉苑,也是为了纪念吾姑嫜父母(即丈夫的父母)。可见「孝」这个字贯注在她一生的生命之中。
民国元年,母亲去世,张莲觉居士「内心感念母亲养育劬劳深恩,无以回报,乃发愿守孝三年,终身茹素,幸承何东爵士谅解同情,未加阻遏」。这位孝女的诚孝之心感动了丈夫。
民国三年,张莲觉居士忽罹喉症,病情一度危急,痛苦备尝。而此段时间,何东爵士忙于事业奔波欧美。这场病使张莲觉居士身心饱受病苦与爱别离之苦,由此,她勉抑内心的感伤,转而坚定勤持佛号,奇迹似的逐渐感受到慈光加被,身心泰安。从此以后加深了她对佛法的信愿,于世间一切不再如从前执着了(《东莲觉苑发展史》)。
何张莲觉居士能够突破病苦、爱别离苦的折磨,就是依靠这句「阿弥陀佛」圣号。正如同贤公和尚十八岁时腿生痈疮,遂从朝至暮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使顽疾不药而愈,由此愈发坚信佛语至诚、确无诳语。
一九0九年,何东爵士因劳累过度而患肺炎,几至病危。张莲觉居士亲侍汤药,悉心调护,数年如一日。坚定信心持诵佛经,并发愿自减寿元,以求夫婿早日康复,后来何东果然逐渐痊愈,而且享寿九十四。其儿女生病之时,亦是慈心照护。由此可知,张莲觉居士在学佛的过程中,尽到为人妻、为人母的职责,相夫教子,恪守本分。落实了印祖所言「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的教诫,并在生活中随缘度化家人。
民国十一年,张莲觉居士开风气之先,礼请高僧到香港主持千人佛七法会。期间正值何东爵士六秩寿辰,全家人都共同念佛祈福:「吾家人莫不手持念珠口宣洪号,庄严法相,真如海会圣众在菩提树下舍卫国中,持行精修」(《名山游记》)。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真是一位在家的活菩萨啊!
后来,张居士又礼请法师到香港来讲解大乘经典,三个月中听众达数万人。张居士感慨的说:「余以念佛求法心切,为此创举,而不意令若许大众皆得同历耳根,永为道种。」其自利利他的菩萨善行,可见一斑。
民国十八年,世局动荡,战争一触即发,张莲觉居士感到挽救时局唯有振兴佛法、兴办教育、培养人才。她认为「女子为国民之母」,因此兴办女子义学,教导浅显的佛法,「俾明了于善恶因果,庶于家为孝子,于国为良民,祥和遍布,沴戾潜消。实改造世界,挽回人心之根本善法。」通过佛教教育使她们明了佛法与因果,才是改善社会人心的根本之道。
民国二十年,何东爵士结婚纪念,慷慨解囊十万礼金予张莲觉居士,于是她开始在香港跑马地建设东莲觉苑道场,以此来「宏扬佛化,普事教育」,并以教育弘法为中心。
崇敬三宝,探求真理的张莲觉居士,曾经遍游中国各大名胜僧寺。在参访宁波阿育王寺的时候,曾经感受到佛力的不可思议。阿育王寺内供奉有释迦舍利宝塔,她瞻礼时见到「色现绯红约如白豆,重来观之,则又作黄金色,巨如莲子。(又见)有白色大如银杏,并有一小者附之。佛力真不可思议矣。」
做为一位志求出离、福慧兼备的菩萨行者,张莲觉居士个性恬淡、生活简朴,轻财好义,从不耽恋世间的富贵。并乘此家庭美满的因缘,发广大无尽之悲愿,以「培植未来种子,储备他生资粮」(《名山游记》)。由此可见她道心恳切,希望此生即能了脱生死,并且说:「吾更欲率吾至爱之家庭,永享莲邦无量之幸福。」这真是一位净业学人的绝佳风范、真实榜样!
民国二十七年,张莲觉居士安详舍报往生。以其一生护持佛法、力行佛法的懿行,被誉为「香海永恒的明灯」。
据《净土圣贤录》记载:一九三八年六月十二日,张莲觉居士召集全家儿子、媳妇等人训示说:「宗教信仰是个人的自由,你们不信佛,我决不勉强。但无论信哪一个宗教,均教人孝顺父母。我数日后就要离开你们,希望务必成全我的心愿。当我往生时,你们全家为我念佛,帮助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尽你们为人子的孝道。」
十三日起,请莲友念佛七日,十九日圆满,大众即将回去时,仍然坚持挽留莲友们而说:「今天我要往生西方,请各位暂时留下来,为我助念。」大众皆感到意外,都说:「老夫人身体康健,福寿双全,往生西方的时间还没到吧!」张居士即沐浴更衣,命家人将床具抬出来,趺坐合掌念佛。大众及全家,只好同声随念,很快的就坐化而往生。此时忽然看见黄光从身体发出,如大流星绕屋一周,缓缓的向西方而去。当时异香扑鼻,天乐齐鸣,大众叹为稀有。全家见此祥瑞的感应,毅然改信佛教,皈依三宝,从此皆是念珠不离手。《香港工商报》记载了这件奇闻。
张莲觉居士所开的这场往生大会,度化了全家人,也度化了许许多多的众生,这是最为真实的教化,是为净土法门作证转。她以一生念佛的功德,圆满了为人子的孝行,圆满了为人妻、为人母的职责与本分,做得尽善尽美,完美无缺,真可谓是懿德流芳的菩萨行者。
值此腊月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日,及立春节气来临之际,仅以此文恭敬呈献给我们尊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感恩佛陀教导、传授给我们净土法门之深恩大德;敬献给天下的为人父母者、为人子女者。让我们共同祝愿新春佳节宇清国安,家和人乐,天下太平,寰宇呈祥。阿弥陀佛!
以上是惭愧弟子浅显的学习心得报告,不妥之处,诚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大德同修惠予批评指正,无尽感恩。阿弥陀佛。
末后还有一张照片,这是何东爵士的全家福。在照片当中,坐在第一排左侧(持念珠怀抱孩童者)就是张莲觉老居士,她的身后所站的就是何世礼将军,坐在正中的就是何东爵士。
老法师:好,我们读了开吉法师这一份报告,非常欢喜。让我们想到佛法是教育,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他十九岁出家,放弃国王的继承权,放弃宫廷荣华富贵的生活,他去求道去了,也就是求自己还有众生如何能离究竟苦、得究竟乐。他是个知识分子,好学多闻,遍访,印度当时宗教之国,每个宗教他都去学过,还有学者,哲学家。学了十二年,到三十岁统统都学完了,深深感到这些东西不能帮助我们脱离轮回,所以放弃了。这都给我们做榜样的,十九岁是放下烦恼障,家是个烦恼,三十岁为我们示现放下所知障。这两种障碍统统放下了,他到菩提树下入定,就在入定的时候,夜睹明星,豁然大悟。
释迦牟尼佛开悟是入定开悟的,惠能大师的开悟是听五祖讲《金刚经》开悟的,每个人的缘不一样,但是悟入之后境界完全相同,也就是自性里面本有的智慧德相统统现前了。所以就开始讲经教学,教了四十九年,七十九岁离开人间。这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谁教他的?这一点一定要知道,没人教他。他经怎么讲出来的?完全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也就是说,他见性了,明心见性,智慧、德能、相好统统从自性流出来,是自性本有的,不是外头来的。所以他告诉我们「心外无法」,心外没法,心外去求求不到,都不是正法,正法是自性本有的。六祖惠能大师开悟说出来了,说得很清楚,「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它具足什么?具足智慧、具足德能、具足相好,样样具足,一样不缺。所以只要开悟,全部都恢复了。心外无法,一切法是从心所变现出来的,是你的真心能生能现。
真心所现的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变成了十法界,那是妄心。一念不觉而有无明,真心上带着无明就是妄心。体是一个,作用不一样,就是什么?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无明烦恼,从无明烦恼生尘沙烦恼,从尘沙烦恼生见思烦恼,愈迷愈深,变成六道众生。识所变的全是假的,全都是生灭法,六道是生灭法,十法界是生灭法,一定要到实报土才不生不灭,不生不灭这是究竟乐。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包括六道轮回,要知道它不是真的,应该怎么样?彻底放下,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那个心是阿赖耶,要知道,真心自性里头没有这个东西。
我们用真心不能用妄心,用真心可以往生,用妄心离不开六道轮回,这是不能不知道的。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海贤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心里面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善也好,恶也好,都不要放在心上,心上没有善恶,心上没有染净,心上佛法世法统统不放。《金刚经》上明白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是佛法;非法,佛法以外的全是非法。恢复自己的真心,你就见到本性。见到本性,在佛陀教育里你就毕业了,佛是学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你就拿到了。
大乘圆教华严所表的,从初住菩萨明心见性,一直经历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十个位次,证得究竟圆满的果觉,那才称之为无上正等正觉。从初住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都属于法身菩萨,都是明心见性的,只是无始无明烦恼习气不一样,带着习气有多有少,这个习气没有法子断,你要想个方法断,你就又起心动念,那你往下堕落了。怎么样叫它断?随它去,自自然然它就没有了。因为习气厚薄不一样,分成四十一个等级,到等觉菩萨剩下一点点,那个一断掉之后,实报土一真法界不见了。所以《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一真法界例外、实报土例外,没有讲。所以实报土没有了,什么出现了?常寂光现前,你才能够融入常寂光,融入常寂光是究竟果位。
融入常寂光什么样子?常寂光没有物质,也没有念头,也没有自然现象,什么都没有。它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他知道我们,我们不知道他。常寂光里面的法身如来,阿弥陀佛的法身常寂光,释迦的法身常寂光,一切诸佛如来都是常寂光,好像我们这个房间灯都亮了,光光融入,这个境界。我们念佛,佛给我们现身,佛怎么来的?没来没去,他就在此地,有缘他就现身,缘消失了他就不见了,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是究竟境界。
他在实报土要住多久?经上告诉我们,实报土,在那个里头就是断习气,断习气等时间,要三个阿僧祇劫,无始无明习气才断得干净。你看,见思烦恼,阿罗汉断掉了,有习气,阿罗汉把习气断掉证辟支佛。辟支佛断尘沙烦恼,断掉了成为菩萨,那个菩萨带着有尘沙烦恼的习气,这叫三乘菩萨。这些菩萨要把尘沙烦恼习气断干净,他就能成佛,十法界的佛。十法界的佛修什么?断无明,根本无明,根本无明就是起心动念。他练到不起心、不动念,眼见色、耳闻声都不起心动念,他成佛了,十法界不见了。他到哪里去了?到一真法界,到实报土。实报土有习气,习气断不了,这个无始无明习气就是随它去,要经过这么长的时间,所以实报土相同。
但是极乐世界特殊,不一样。我们在《华严》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带着华藏世界所有的这些法身菩萨到极乐世界去学习,去见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要不是特别殊胜,他们何必去?从这个地方我们就得要好好去想想,这些法身菩萨他们为什么还要到极乐世界?我们今天遇到这个缘分,有能力在一生当中往生极乐世界,不管是哪一个品位都没有关系,生到极乐世界,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智慧、神通、道力跟等觉菩萨平等,这真正不可思议的法门,千万不能错过机会。
你看何东的太太她成功了,她的儿子何世礼将军,太太、小孩全是基督教徒,他看到老太太这样往生,这么自在,还招待记者开往生大会,全家都学佛了,真看到了,不是假的。为什么这么灵?就在用心诚敬,百分诚敬得百分感应,就这么个道理。我们今天为什么没有这么殊胜的感应?我们念佛心里带着疑惑,百分之九十的信,还有百分之十的疑,怀疑,所以感应不能现前,不是没有感应,真有。
海贤老和尚感应为什么那么殊胜?他确实什么时候想见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现相给他;什么时候想见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在他面前,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我劝大家,把他老人家的光盘多看。很难得,因缘生搜集了很多资料,现在我们做了一个九个小时的报告,没有一句话是妄语,没有一个字是废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建立我们圆满的信心,把我们的疑虑统统断得干干净净,我们往生就有把握,你就会法喜充满。不能错过这个机会,错过了机会这真太可惜了。
所以这份报告也是增长我们的信心,世法佛法都是以孝亲尊师为根基。我们现在真的对父母尽孝不够,对老师的尊敬更不够,甚至于还对老师表面恭敬顺从,背后毁谤,太多了,这不足为奇。老师的教学因材施教,方法不一样,他有他的道理,我们不能因为说法不一样就怀疑。孔子在世,学生问仁,每个人给他讲解的不相同;问孝,也讲的不一样,那什么原因?各人的根性,那个说法他就得利益。我们要发大心,我们要扎根,不求名、不求利,我们自己成就,帮助一切有缘人成就。真正想学的人,对学问尊敬没有怀疑,对老师没有怀疑,对自己没有怀疑,他就能成就,自然有众神的力量加持他,有祖宗加持他。这里提到了,二百一十年前的老祖宗他们来忏悔、来认错,这些人都在地狱,来给我们做证明,老祖宗的加持,使他们来赎罪。所以我们相信,我们发心学习,决定会有成就,决定会做出在历史上前无所有的伟大贡献,值得舍弃名闻利养,这一门的成就是不可思议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