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039) 编号:02-042-0051
同学:东天目山昭明寺,开觉法师。惭愧弟子听经有点感悟,恭请师父慈悲开示。今天弘护道路不容易,护法先要护自己。古人说的真是好,外圆内方真护己。方者就是不退心,圆者三根要学习。落实之处生活中,待人接物学贤公。你动我动师不动,不避不惹在定中。两个耳光谁能忍,贤公倒是乐呵呵。路遇饿狼又如何,贤公反倒度一窝。反复观摩千百遍,最后看出弥陀佛。同室听法实不易,当下六和要落地。刘老善人说得好,让是德来争是罪。你把众生托起来,低到底来您是佛。恰似贤公百一岁,一生念佛为了谁?说者无心没有过,听者有意自己错。好比盲人摸大象,你摸这边我那边。说是放下没放下,老子大患乃有身。忧来愁去谁救我,干脆放下念弥陀。三千贤士要是错,再错一个又如何?断恶修善是初级,转迷为悟第一期。死尽偷心念弥陀,毕业花开才见佛。静思反省十大愿,回头一看在崖边。恰在此时物极反,莹珂也来表表演。天目山上十二年,上台也就才九年。九九归一无量寿,今年才有些眉目。说到最后靠自己,自己还要度自己。希望自己通道理,放下自我是明理。顶礼恩师真言语,劝我放下回故里。老实念佛再念佛,念念不断再来说。再次感恩顶礼师父上人,弟子从四月初八开始听贤公光盘了。
老法师:开觉法师真的开觉了,很难得,我们看到了很欢喜,我们要向开觉的人学习。护法不容易,真的。古时候的道场,寺院里执事就是护法,住持、首座、当家、维那、悦众,都是佛菩萨再来的,他们才真正善护。如果对佛法不懂,他来护法可就麻烦了。跟办学校一样,学校里面的校长、教务、训导、总务,如果不懂得教育,这学校会成什么样子?所以古人无论在家出家,要到寺庙里去住,一定是五年学戒,学生活,学规矩。用今天的话来说道场的义工,他要做五年义工,对常住的规矩、生活习惯、教学宗旨,他完全了解,他才能护持。带头的人比什么都重要,带头是内行人、是过来人,叫纲领执事,就是四个人,住持,住持是校长,首座是教务,维那是训导,监院是总务。这四个带头人,完全内行,没有一个外行,四个人同心协力来护持道场,道场哪有不兴旺的道理!现在一个懂得的都没有,怎么办?
我早年跟方东美先生,他跟我讲佛学,佛经哲学。在哪里?在经典,不在寺院。我很惊讶,为什么不在寺院?寺院人不学了,所以直接找经典。不学不是现在开始,至少有二百年,大家对于经教疏忽了。每天把经念个一、二遍就算不错了,确确实实很多学佛的不念经了,世俗的习气完全没有断,佛没有了,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没有人护持,老师不指点我们不知道。居士护持,护持的人要听经,要懂佛法,他护持就如法。但是初发心的时候好,听过几年,没扎根,到这个道场兴旺起来,有名、有财、有利,往往心就变了,贪瞋痴慢毛病就起来,道场变质了。这个时候怎么办?真修行,赶紧离开,不离开跟他们会对立,你做的跟他不一样。真难,这我们一生亲身经历了。
迫切需要的,真正培养儒释道的人才。大师都过去了,现在住世的跟上一代比有很大的差距,我们比不上印光大师,比不上圆瑛法师,比不上谛闲法师,乃至于居士里面我们比不上李老居士,比不上黄念祖居士,怎么办?往下去一代不如一代,这问题严重,我们为这个事情操心、着急。方法是有,人要有志,头一个不怕苦,第二个要持戒、要守礼。礼没有,儒就没有;戒没有,佛就没有。这是行,儒家讲笃行。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后头有笃行,笃行是戒律,没有笃行,前面四个落空了,那是谈玄说妙,无济于事。《弟子规》,儒家的行,最起码的,你要能做到。行是活的,不是死的。佛法的戒律,条条戒有开遮持犯,你一定要懂得。有些特殊的状况,佛经举个例子,猎人追他的猎物,看到一只兔子,追他的猎物,他想把牠杀死。路上遇到一个人,这个人学佛的,问他:你有没有看到兔子往哪里跑了?他打妄语,兔子往那边走了,让兔子安全脱离。这不是破戒了吗?那好,你要老实,我持戒,我不敢打妄语,我就告诉猎人,猎人把兔子逮到、杀掉了。你老实,害了猎人杀生,兔子送命。这问题怎么处理?这个时候打妄语叫开缘,叫开戒,不是犯戒。该开不开,犯了戒;该守不守,你也犯了戒。所以你要看事实状况,一定要想到一个最高的利益,就是利人利己,对于各方面都有好处的,以这个为原则。遇到猎人追杀猎物,你用妄语把猎人引开,猎人不杀生,没有把牠杀死,好事,猎人得利益;猎物保全生命,牠得利益;你这个妄语是大家得这些好处,这是你的功德,你得利益。统统得利益,不是呆板的。世出世间法执行都要用智慧,就是懂得善巧方便,运用自如,这合乎仁义,仁是爱人,义是合情、合理、合法。
佛的戒律,每一条戒律都有开遮持犯。经上记载的,我记不得是哪部经,有这么一个故事,释迦牟尼佛说的,有个阿罗汉搭一艘船,这艘船是商主,现在的话就是企业家,他们在海外贸易。五百个商主,这是个贸易团,带了许多珍宝就装在这个船上,准备回国去。阿罗汉要到这个地方来弘法,跟这个船一起。里面有个商主起了个恶念,想把他的同伴四百九十九个人杀死,把所有的财产他独吞。阿罗汉有神通,他心通,知道了。这怎么办?如果你要跟他说,他认为你知道他的秘密,首先杀你,杀人灭口,他决定是这样做法的。最后没有办法,开杀戒,只有把他杀掉。把他杀掉,他虽然想谋害这四百九十九个人,这害命、杀生,夺取财产这是盗戒,杀戒、盗戒都是重罪,他把这个商人杀掉了,让他这两种罪都不能成立,救了他。这两种罪成立,他堕无间地狱,等于说从无间地狱把他救出来,这四百九十九人保全生命、保全财产,阿罗汉积的是功德。活的,不是死的,完全要看事实真相应该怎么处理,没有一条戒律是死呆板的。
所以戒律要学,如果死呆板你学什么?戒条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一定要把佛为什么制这个戒律,制戒的因缘是什么、精神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去把它落实,在什么状况之下,什么方式落实,活的。条条戒律都是活的,没有死呆板的方法。做个法官不容易,法官判案子要有智慧,要活的,活法的,不是死呆板。法律的条文就跟戒律一样,但是要懂得活用,不能死在戒条之下,这叫智慧。所以护法的人一定是弘法的人,年轻的时候学教,三、四十岁之前学经教,讲经教学,六十岁的时候就退休,不再讲经教学,干什么?护法,担任护持的工作。他内行,他知道怎么个护法,学佛的人才真正得到利益。八十以上这才退居,办自己的事情,求往生;八十之前为佛教服务,为常住尽一点绵薄,他是有阶段的。
现在因为满清末年慈禧太后对于圣贤教育、佛陀教育的冷淡,造成人对于圣贤教育、对于佛法信心降温。满清亡国之后,年轻人接受到西方文化,被西方机器科学迷了,认为这个东西先进,对于自己传统文化开始排斥。甚至于民国成立,教育部国家教育政策就准备全盘西化,中国的东西不要了,私塾教学不承认。民国初年,私塾教学承认,十几年之后,私塾教育不承认,到民国二十几年就没有了,传统文化绝灭了。但是现在我们知道,今天社会这么样的混乱,原因是什么?伦理没有了,道德没有了,因果没有了,宗教没有了,造成这样的情形。要拯救这个社会,汤恩比说得没错,要靠孔孟学说、大乘佛法。这两句话就代表需要伦理、需要道德、需要因果、需要宗教教育,这个社会才能救。如果这些东西都不要,一昧从科学去发展,科学家提出警告,五十年之后地球上不适合人类生存。所以现在科学家拼命在研究如何移民到外星球。诸位想一想,真正这个计划成功了,有多少人能移民到外星球去,剩下来怎么办?跟这个地球同归于尽。这就是大家迷信科学,这样的结局我们不希望看到。
这些年世界上也有一部分的人醒悟过来了,向传统文化里面去找。我们一定要把现在人概念搞清楚,传统文化在这个地球上推动了几千年,没出事情。科学在这个世间到现在不过四百年,产生这么大的负面作用,这是应该要思考的,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们细心观察,中国古人这种教育,他不是以升官发财,不是以这个为目的,他是以圣贤为目的,以伦理道德、以智慧为目的。伦理、道德、智能,它不是知识。西方人是完全走知识,疏忽了伦理道德,不求智能,求知识。智能是自性本有的,知识自性里头没有,从阿赖耶里头发生的。换句话说,知识所依的心是妄心,智慧所依的心是真心,真心是永恒不变的。真心里面流出来的智慧,超越空间,超越时间。所以古人留下来的典籍你去念它,现在管用,三千年前管用,三千年后的今天还管用,三千年之后的人还管用,它真正能帮助人破迷开悟、离苦得乐,帮助这个世间化解灾难、带来祥和。
求智能跟求知识,理念、方法不尽相同,这一定要特别注意。用科学的方法求智慧求不到,用求智能的方法求知识求得到,没问题,求知识的方法求不到智能。所以有智能就有知识,有知识他没有智能,基本概念一定要清楚、要明白。古人这条路走通就完全得到,科学这个路子要单独走,没有伦理道德在里头,到最后同归于尽,全没有了。好,这个很好,希望我们大力的宣扬推动,身行言教,把海贤老和尚这个光盘劝导大家认真学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