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043) 编号:02-042-0064
主持人:《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心得报告,云南鸡足山大士阁开了法师。
学生向师父上人恭敬报告的主题是「学习经教,贵在落实」。学生在这里向师父上人汇报一下,自己学习贤公老和尚光盘之后的几点粗浅体会。学生记得师父上人在《无量寿经》学习班开课第一天就告诉我们,如果能把学习的经教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生活行为,就真正得受用了。如果这样认真来学习,相信我们这一年会是一生当中最有意义的一年、最有成就的一年。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之后要认真落实,每天才能有悟处,才能有法喜。
第一、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己身求安乐。海贤老和尚说,念佛修行要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一百一十二岁高寿的他,不但身心健康,还坚持农田劳作,生活勤俭,不贪图任何享受,心里只有众生,没有自己。有一次张居士送他一根龙头拐杖,他老人家转手就送给了别人。当张居士问起时,他笑着说,我没那么大福报。老人家世寿一百一十二岁,他的福报最大了,他自己不享受,却供养大众了。一九八九年洪涝灾害,贤公把自己耕种的一千多斤粮食交到国库,并且分文不取。
第二、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贤师一生性情温和,慈心爱物,真诚善待一切众生,没有人见他老人家发过脾气,也没见他毁谤、轻视过任何人。老和尚常对大家说,一定要善护口业,千万不可毁谤圣贤人,说话口满了可不好啊!
第三、信佛念佛,必定成佛。贤师谨遵师父诫训,一生唯持六字洪名,一句弥陀圣号,刻骨铭心,在大殿、在田间,行住坐卧片刻不曾丢失。把自己的身心生命,全都交给阿弥陀佛,这也是他老人家能一生成就的主要真因。学生定要见贤思齐,发心向老和尚学习,首先从惜福入手。古德云,「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做为一名出家众,要时时有这样一个警惕。惜福从节约使用道场的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开始,学习用品、劳动工具都要小心使用,以免损坏,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道场是过午不食,每日两餐,每餐只吃七分饱就可以了。在日常生活当中,多为大众着想,多为集体付出,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自己做,不去麻烦别人。平时修行,要以苦为师,以戒为师,要时时保有一颗求愿往生之心。
其次,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弟子规》上说,「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更何况我们亲眼看到的也未必是真的。在孔老夫子陈蔡绝粮这个故事里面,子贡夫子虽然亲眼看见颜夫子在偷粥喝,事后经孔夫子智慧的察问,才知道是自己看错了。跟着夫子学习这么久的师兄弟,事情来的时候都会觉得自己看到了真相,都有可能引起误会。当然子贡夫子是七十二贤之一,他这样做肯定是圣贤人的表演来提醒我的。学生乃具缚下凡,障眼未开,先前总是不知深浅,执着于自己所看见的,给别人乱扣帽子,不负责任,妄下断言,喜欢用道场的戒律去压别人,造了无量的罪业,自己却浑然不知。现在学生下定决心,痛改前非,再遇到问题,首先提醒自己,我看见的未必是真相,要三思而后行,这样可以避免很多过失。如果要开口说话,就是劝导大家多听经教,老实念佛。
最后就是信佛。看了海贤老和尚的光盘,学生才发现自己不信佛,因为不念佛就是不信佛,自己佛号就经常间断,平时妄念较多。学生见贤思齐,努力改过,具体措施如下:每天观看贤公光盘三遍,念佛一万声以上;早晨起床第一念,尽量转成阿弥陀佛;平时抓紧一切时间念佛,一秒钟也不空过。学生感到在落实上还有一定的困难,但学生坚信,只要老实听话学贤公,一门深入不放松,一年之后定然会大有所获的。学生见识浅薄,体会之处肯定错误百出,恳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批评指正。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老法师:开了法师,开是开悟,了是明了,真正开悟明了了,就回头了,回头是岸。我们听了你的报告,生欢喜心,唯愿你要坚持;你要不坚持,这个话就是妄语,这篇文章就是妄语的证据,将来有因果。如果真的照这个誓言去奉行,你决定有成就。那我们就看到佛法将来慢慢再兴旺起来,念佛的人愈来愈多,社会会祥和,太平盛世会出现。大家好好用功,说话要算话。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