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043) 编号:02-042-0066
主持人:云南鸡足山报恩寺开孝法师。
惭愧学生开孝将这段时间的浅显学习心得,恭敬向师父上人汇报。感恩师父上人慈悲教诲和表法,讲经教学五十六年,教不倦,诲不厌。八十八岁的高龄,还在为了团结宗教、和睦族群,为了人民的幸福、社会安定、世界和平,早日实现大同世界、人间净土而奔走。学生看在眼里深受感动,默默发愿效法恩师,「一生不为己身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师父上人常常教导我们,孝亲尊师是成佛的大根大本,有孝心、有敬心,这一生才有成就。孝敬圆满就成佛了,就像上海下贤老和尚一样。感恩师父上人教导我们,把上海下贤老和尚的光盘当作《无量寿经》一样对待,每天看三遍,一年看一千遍,每天念一万声佛号不中断,这一年就能取得生死自在的把握。印祖《文钞》云,「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具足圆满的孝敬即是具足圆满的善根福德,因缘遇会,必定得真实究竟圆满之利。就像上海下贤老和尚,从出家那天起,师父就教他一句阿弥陀佛,嘱咐他一直念下去。他就老实、听话、真干,自在往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自度度他。上海下贤老和尚是佛门好榜样,是学生学习的好榜样。
学佛、学道、学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一切是为我表法,老师是为我讲的,古人所谓直下承当,我们才真正得受用。如果说这桩事情是为别人办的,与我不相干,我们确实永远丧失这个机会。师父上人为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老人家说,我看光盘,他是在为我表法,不再有怀疑了,信心十足。老人家说,我来提倡,我来带头,发愿一部经、一部批注,一句佛号念到底,讲到底,其他的统统放下,不再搞了,其他的经教也不再碰了。师父上人说,圣教不能传承,这个地球就是地狱。谁来传承圣教?再来人。什么是再来人?无我的人是再来人,圣教靠这些人来传承。
今天中午通过一件小事,坚定了学生的信心、愿心。我们养了两盆兰花,一盆长得愈来愈茂盛,而另外一盆不断在枯萎,仅存一株了。学生真不想看到它就这样枯死了,想到海贤老和尚专心念佛,救活了母狼,于是也效仿。学生对这盆兰花说,感谢您供养我们这么多天,希望您能坚强活下去。如果真是寿命到了,那请跟我一起念佛吧,您也是一样能成佛的。就开始一心念阿弥陀佛。念着念着突然发现花盆上几乎有一半通气孔是没有打破的。因为花盆是长筒形的,上面有很多小孔,浇水时便于空气流通,不至于把根捂烂了。而这盆枯萎的兰花,花盆几乎是不透气的,难怪根会烂。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至诚感通,正念不可思议,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师父上人常常开示,怀疑造成修学的障碍,讲那么多,说那么多,都是帮我们断疑生信,都是劝我们相信这一句阿弥陀佛。
感恩父母赐予学生身命的大恩,今生能拿它来承办成佛的大事,学生深知,没有他们就没有学生的今天。「一子成佛,九族生天」,今天遇到这个千载难逢的机缘,学生要立定方向目标,此生成佛,报答父母的深恩大德。无量劫来,众生和学生互为父母儿女,他们在等待学生救拔出离苦海,所以学生不能懈怠。一想到八十八岁高龄的师父上人天天苦口婆心的劝导学生,放下这个虚假的世界,一心念佛求生极乐,学生愧疚不已,深感自己真是业障深重,根性陋劣,认假为真,坚固的执着六道轮回,斤斤计较,不肯放下。庆幸的是无量劫来学生还修积了那么一点点的善根福报,今日幸蒙上印下信法师和馆长护持栽培,更有幸长时熏习师父上人宣说的妙法,深深感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菩萨真是慈悲到极处。
学生愿永远追随师父上人,闻法奉行,做个老实、听话、真干的好学生,绝不辜负恩师的谆谆教诲。只要把今天的种种,视为通往明天光明大道的一阶阶楼梯,一切都能越过。只要能成佛,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没关系。不管路艰辛,学生愿意去,迈开大步永向前;不管路遥远,何时到终点,学生会完成这心愿。修行是感恩和改过的过程,是培养定力的过程,磨掉层层烦恼、垢习,练就清净心、平等心、觉悟心,恢复自性本具智慧德能。只要能成佛,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学生都愿意。
身为如来弟子,发过四弘誓愿,在当今这个圣教存亡继绝边缘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人心无所依归,苦不堪言,这是不幸的。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中土难生,净土难遇,此生又何其有幸,四个难遇学生都遇到了。更难得的是,蒙上印下信法师和馆长无尽慈悲护持法身慧命的深恩,还能时时听闻师父上人的教诲,又有今天绝佳的修学环境,学生感恩不已,惭愧不已,欢喜不已,深知今生成佛的机会到了。学生自知业障深重,根机陋劣,仗佛慈力不舍学生。学生定加功用行,勤奋好学,「将此身心奉尘剎,是则名为报佛恩」。师父上人讲,人发心要真诚,发心要有重点,发心之后要真干。学生定当老实念佛,放下自私自利、贡高我慢,拓大心量。
《无量寿经》会集本是净土第一经,是教人一生成佛的真经,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必弘的一部经,是契机契理的一部经。具足三个真实,从真实智慧流现,帮助人开启自性本具之大教,惠施一切众生真实利益的一部经,是末法九千年一切众生得度生死的一部经。《无量寿经科注》是黄念祖老居士用六年不顾病苦拼命做的集注。上海下贤老和尚九十二年一句佛号证转法轮。学生定以师志为己志,一门深入,专修专弘,放下万缘,一心求生净土,做弥陀第一弟子,总报大恩。参加《科注》学习班,学生渐渐认识到其深远意义,倍加珍惜和努力。这个心得也是非常粗显,恭敬向师父上人和诸位法师、大德同修汇报。不对的地方恳请师父上人、诸位法师、大德同修慈悲批评指正,学生一定改正。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老法师:看到鸡足山的同学,能这样的认真用功努力。世尊、孔夫子教学之所以有成就,全是得力于身行言教,自己所说的全都做到了,所以学生对老师心悦诚服,欢喜接受老师的教诲。老师欢喜教,学生认真的落实,把老师所教的在日常生活全用上了。这就是所谓的真实利益,改变了人生的价值观,改变了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言行,让自己逐渐逐渐回归自性。
自性是最圆满的,自性就是大乘经教所说的清净法身,在净土里面称之为常寂光。弥陀的四土,第一个常寂光,第二个实报土,第三个方便土,第四个同居土。我们现在居住的是同居土,从同居土提升到常寂光,那叫究竟圆满。能不能?能,肯定能。净土无比殊胜的方便,就是它把这桩大事分作两个阶段来办。第一个阶段是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去,全心全力回归常寂光。帮助我们回归常寂光是阿弥陀佛的事情,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今现在说法,没有间断,永远没有间断。为什么?时时刻刻从十方世界念佛求生净土的人源源不断,所以他说法就无有间断。我们在这个地球上,看见念佛的往生的人不多,如果我们把这个眼光扩大,看到全宇宙无量无边诸佛剎土,这里面听佛讲经说法,佛讲什么?佛没有一天不劝人念佛往生净土。
念佛往生净土,是诸佛如来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这个要知道,这不是普通法门,无比殊胜的法门。这个法门我们特别要感激阿弥陀佛,不是阿弥陀佛的无尽慈悲,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帮助我们回归常寂光的中途站,要靠我们自力,真的像大乘经上所说的要经历无量劫,不可能一生成就;往生极乐世界是一生成就。你一定要记住,真正念佛人,现前就证得无量寿,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不是死,不是生死,活着往生。你们看来佛寺的三位,是不是活着往生?不是死了往生,活着往生。往生之后身体不要了,丢了,活着走的。踏上莲花,跟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活生生的显相。无量寿是现前证得,到极乐世界真的是无量寿。
回归常寂光的时间不会很长,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些菩萨们是不是有急着要回常寂光的?没有一个。为什么?每个人都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这是什么境界?如来果地上的境界,往生到极乐世界就证得了。怎么知道?四十八愿,阿弥陀佛告诉我们,「皆作阿惟越致菩萨」,每个往生的人,从上辈上生到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人,到极乐世界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就是圆证三种不退转,法身菩萨,这是一生圆满成就。在实报土里头,干的是什么?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到什么地方上求下化?到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里面,圆满上求下化的功德。到无始无明习气断尽,自然回归常寂光。现在自然往生,在极乐世界自然回归常寂光,是一不是二。
所以这个法门,你要真正体会到了,你才会肯定,它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度众生成佛道的第一法门,我们遇到了。遇到第一桩大事,可不能怀疑,有稍稍一些些怀疑的心,这次的缘分就错过了,决定不能怀疑。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受科学影响四百年,我们每个人都有科学的习气。科学是什么?怀疑,没有证据,拿不出证据来,都怀疑。连汤恩比博士都说,许多超越科学范围的事情,科学不能解决。但是人接受了科学精神的熏陶,他不能诚信,他带着怀疑,换句话就是当面错过,这个机会被科学精神破坏了。
要知道诚信是属于性德,是与生俱来的,自性里头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所有一切智慧德相都不是学来的。释迦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如来智慧德相是自性里头本有的。六祖惠能大师告诉我们,「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具足这些,具足无量智慧,具足无量德能。中国老祖宗所说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全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哪个人发明,不是哪个人的学说,是自性本具。如果我们细心观察,它就在现前。
五伦、五常在婴儿身上看到,非常明显。大乘教里面讲的三皈、五戒、十善,菩萨所修的六和、六度、四摄、四弘,乃至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都可以在现实环境里面看到。只要你细心,你冷静,把浮躁的习气放下,恢复自己心地清净、平等,清净平等是真心,愈清净愈好,愈平等愈好。平等不分别,清净不染污、不执着,你的信心、性德就露出来了,你才相信。相信圣贤所说的话,他说的真实的境界,诸法实相,也相信众生所说的话,他也不是假的,相信他是阿赖耶变现出来的。相信佛的话是从自性流出来的,相信众生是阿赖耶里头流出来的。很妙,很有味道。你会在旁边如如不动,微微一笑,像世尊拈花给大迦叶,大迦叶会心的一笑。这叫传心,传心是最后那一剎那,得到佛的印证。
传教,教没有定法,有定法,佛说一部经就可以了,为什么说八万四千法门?众生根性不齐,根性不一样,程度不相同,佛以种种法,实在讲对一个众生就是一种法,对两个众生是两个法。佛说同样的,同样里头有不同样,你没发现;你要发现,你就会称妙,妙极了,同中有不同,不同里头有同。迷的根源相同,迷之后所遇到的,各个人不相同。《三字经》上将它总结,结到最简单,告诉人「性相近,习相远」,凡是讲到性的同,凡是讲到相、作用不同。同跟不同是一不是二,不能把它看作两截,看作两截就错了,看成一体,一体的两面,手心手背,一体的两面。心是自性,背面是阿赖耶,自性是真心,阿赖耶是妄心,真妄不二,真妄一如。于妄不动心,于真也不动心,常寂光就现前。
常寂光没有来去,常寂光没有生灭,它有隐现,没到这个境界,隐而不现,不是不在;入这个境界,它就现了,你就见到了。这都是科学做不到的,所以我常说科学有局限性,还有后遗症。智能没有,知识有,科学是知识,哲学是智能。智能是自性来的,知识是阿赖耶里面的东西。佛法到大乘,转识成智,转八识成四智,从哪里转起?从六、七,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转,五、八就不必去理会它,六、七转了,五、八自然就跟着转。第六是意识,是分别;第七是末那,执着。所以祖师大德为我们说穿了,眼见色不执着、不分别,你的心就是定的、清净的,没有被染污。耳闻声亦如是,乃至于鼻嗅香、舌尝味、身体接触、意地里面的念头。六根对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这是佛,那就成佛了。
所以佛在哪里?佛在现前,你就是佛。只要你放下起心动念,你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没有两样,跟毘卢遮那没有两样。他就是能不起心、不动念,眼见色不起心动念,耳闻声不起心动念,六根在六尘境界不起心动念,这是佛。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菩萨;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没有执着,叫声闻、缘觉,阿罗汉、辟支佛,没有执着;六道凡夫统统都有,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全有,这叫六道凡夫。你要明白这个事实真相,诸佛菩萨、缘觉罗汉都在面前,就是众生,跟众生一体,无二无别。了解事实真相,才把分别执着放下,为什么?分别执着错误的。不分别、不执着是正确的,正常的心态;分别、执着是异常的心态,这就错了。
最后提升,起心动念没有了。起心动念太微细了,我们没有觉察,无法觉察到。弥勒菩萨跟我们所说的,一秒钟二千一百兆次的频率,那叫起心动念。在以前,我们连这个概念都没有,现在有这么个概念,二千一百兆分之一秒的波动,这是起心动念。这个念头一动,整个宇宙出现了,佛经的术语叫法界虚空界,一念就出现。换句话说,法界虚空界原来是自性里头本有的,在自性本定状况之下,它隐,它不现;在一念不觉,就出现了,出现之后,这就迷了,迷了念念皆迷,他不能回头。但是一定要晓得,每个念头都不相同,没有两个念头完全相同的,妄念,不同是妄,同是心。
这是大乘教里面,佛给我们说的宇宙人生真相,唯证方知。要怎么证?要用定功。现在人他用脑,用脑在思想,他不是用心,脑是起心动念,心是如如不动的。心,大家都知道有个心,佛法讲心,但是对心的概念很模糊。到底什么是心?《楞严经》上「七处征心」,佛把阿难都考倒了。心就是法界,法界就是心。心在哪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是宇宙万法的本体。大乘教说「因心成体」,无量无边诸佛剎土因心成体,体就是法身,就是自性,就是心,简单用一个字说,就是心。学佛没有别的,就把这个东西找到,肯定它。所以你要相信,你要没有信心,你永远找不到,你有信心就有可能找到。没有信心,永远找不到,迷,迷得太深了。
圣贤教诲、佛菩萨教诲是从自性里面出来的,流出来的,科学是从阿赖耶流出来的,源头不一样,这是不能不知道的。如果讲到究竟,追根究柢讲到究竟,讲到究竟是一样,真妄不二,性相一如,这讲到究竟,是一样。譬如长江、黄河,在发源地的时候是一个,流出来之后是两条路,不一样,但是归到大海又是一样。所以不管怎么讲法,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一个共同生命体。没有觉悟就叫十法界,觉悟了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跟十法界是一不是二,迷的人看起来不一样,悟的人看起来一样。修学里头最重要,关键的一个字是信,对圣教、对自己要信,决定要相信佛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相信自己本来是佛,相信自己有佛性,相信自己有真心。真心跟诸佛完全相同,妄心跟十法界众生相同。学佛的历程就是返妄归真,远离十法界,趣向一真法界,这叫成佛之道。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