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成法师:「真心待人,成就别人真助己,落实孝道扎三根」

admin 心得分享评论阅读模式

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047) 编号:02-042-0079

MP3下载

学生:云南鸡足山大士阁开成法师。惭愧学生开成恭敬向师父上人汇报的主题,「真心待人,成就别人真助己,落实孝道扎三根」。在最近一段时间的修学,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佛法开悟证果不能执着。学生在读诵「依义不依语」这一个词条的时候,其中就这样写到,「依义者,义是中道第一义谛,若依中道第一义谛,而修诸波罗蜜,万行功德,则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破诸颠倒,心心寂灭,自然流入无量禅定,故云依义。不依语者,语是世间语,文字章句,虚诳无实,乃至二乘所见真谛涅盘,亦有文字。若依如是文字言语,而修诸波罗蜜,万行功德,则增长诤讼,妄想烦恼,或堕二乘之地,不到大乘大般涅盘,故云不依语也」。所以佛说他没有说过一句经,这是真的,这是智慧。如果世尊带着我们认假为真,恐怕佛门就永无安宁之日了。

世尊所说的经都是让我们悟入真心,真心就是真诚心。真诚心是体,一念不生谓之诚。所以佛菩萨度众生是感应,众生有感,他就有应。众生有感不应,众生无感而应,都失去了真诚心。所以清净是对自己,不要有任何执着的念头,包括成佛开智慧也要放下。放下执着,则可转末那为平等性智,平等的看待一切境缘。再继续定下去,放下依报与正报的分别,则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自然看到真相。真相就是我们是一体,更能体会到众生的需要,触动自性大慈悲心为众生服务,运用前五识成就度众生的佛事。

海贤老和尚在面对偷掰玉米穗的壮年人时,没有执着那人偷玉米的相,也没有正报(自己)、依报(境缘)的分别,看到的是我与众生一体,感受到的是对方的紧张害怕的情绪,他需要的是安慰。老和尚连忙打着手势,轻轻的对他说:「莫着急,你要掰就拣大的掰。」说罢,就绕着走过去。从连忙、轻轻、莫着急、拣大的掰、绕着走过去这些文字中,可以体会到老和尚他做得太熟悉了,他做这些动作没有起心动念,完全是真心的流露。结果是,以后每当那人见到老和尚时,眼神里都充满钦佩和敬仰,成就了度众生的佛事。所以要用真心处事待人接物,用真心念这一句佛号,才能够转识成智,圆成佛道。如果还是用妄心念佛,念得再好也不能往生,因为这个世界没有放下,信愿两个字做不到。真心待人,成就别人真助己。

其实学佛会只顾自己、错解经教,都是因为没有孝道的根基。从小就不懂得为父母着想,只是一味的向他们索求,所以不知不觉自私自利的习气就跑出来。从小有孝心,然后将孝心扩大到一切众生,这种人他成就一定是很快,而且修学的道路上一定没有这么多的障碍。真是印祖所说的,「敦尽才是根本,念诵尚属枝末」,也深深的体会到了师父上人提倡三个根,让我们扎好三个根的良苦用心,可以说没有三个根就没有三家,一切法都将成为魔法。地藏王菩萨在灭法之时弘传孝道,而后有弥勒菩萨示现成佛,这个表法不正说明了佛法衰微之时唯有孝道能救吗?如不回头扎好三根,在生活中断恶修善、改过自新,恐怕这一生就空过了。学生的心得向师父上人以及各位大德同修报告到这里,恳请师父上人及各位大德同修批评指正。

老法师:开成法师的学习报告,主题是真心待人。成就别人真正是成就自己,自他是一不是二。具体落实在孝道,孝道落实在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学佛从这里学起,做人从这儿做起,这个根本是世出世法,一切万法的根本、根基,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疏忽,不能不认真学习。只要根扎稳了,后面一帆风顺。一生当中所以遇到一切障难无法突破,苦不堪言,究其根本都是根没扎好,孝没做到。孝这个字的意思,大乘佛法里所说的「横遍十方,竖穷三际」,外没有边际,内没有底。自性圆满的境界,大乘经上常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用在孝这个字上一点都不过分。孝这个字的形状,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老代表前一代,子代表后一代,前一代跟后一代是一体。前一代还有前一代,后一代还有后一代,过去无始,未来无终,十方三世是一个整体,这是孝的意思,太大了,太深了,所以才说唯佛与佛方能究竟。没有到成佛,这字的意思没办法究竟彻底通达明了。成佛才是大孝,究竟圆满的孝道。这个孝就是真心,这个孝就是自性。

为什么要用真心待人?真心待人是自然的,妄心待人是不自然的,自然是最美好的。自性是自然的,自性所生一切万法当然是自然的。海贤老和尚一生待人接物,自然的,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他活学活用,显得那么自在。如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所学的统统,习就是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不亦说乎」。这个喜悦是自性本具的大德,欢喜德,契入这个境界没有不喜悦,一切时喜悦,一切处喜悦。喜悦能养慧命,不生烦恼。万缘放下,为什么?统统归自性了,回归自性了。自己回归自性了,万物回归自性了。自性是常寂光,这里头的乐、这里面的喜我们凡夫无法体会,只能用不可思议来形容。不可思议,说一句俗话就是说你无法想象,不是你想象得到的,你的想象有局限、有范围,想象不到这样高层的境界,但是学佛的人终极的目标就在此地,我们一定要学习。经上的教义是以语言为载体,没有语言怎么传?其实没有语言,承传没有中断,这就是佛门所谓的表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大自然在表法,只有心地清净平等能看出自性的体、相、作用。十法界众生看不到,声闻、缘觉、三乘菩萨也看不到,所以在这个范围里面佛要用言教。

言是工具,不能着相,着相就错了、就迷了。所以马鸣菩萨教给我们不执着言说相,不是没有言说,有言说,不要把言说的相放在心上,这叫不着。释迦牟尼佛用言说,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休息,用言语而不执着言语,这就对了,知道它是工具,它不是我们终极的目标。不执着能悟入,执着就错了,所以不可以执着言说相。文字是言语的符号,读诵不执着文字相。不执着名字相,佛用了许许多多的名词术语,大小乘专用的,为了教学便利起见,佛以这个善巧方便来调教众生,但是不能执着,名字相也不能执着,般若、涅盘、大乘、佛菩萨,都不能执着,执着就迷了,不执着就觉悟了。第三离心缘相,那就是要知道佛经典里面没有意思,你不要去想,你想是你自己的意思,你悟也是你自己的意思,绝对不是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谁知道?海贤老和尚知道。你细细观察海贤老和尚一生的行谊,他知道如来真实义。如来真实义是没有意思,但是起用的时候是无量妙义,就是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善巧方便,随时随处你都能看到。别人向老和尚请教,老和尚所回答的那都是真实义,真实义里头最微妙的就是他老人家的口头禅,「好好念佛,啥都是假的」。老和尚在那里露出真实义,果然听懂的人他就开悟了,他就死心塌地跟老和尚一样一句佛号念到底,他念了九十二年。

不能想,一想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佛没意思,没有意思能出无量义。为什么?对待无量无边的众生,他统统来问这一句话,回答的人给每个人答的都不一样。《论语》里面诸位可以看到,学生问老师,问孔子,什么叫仁(仁慈的仁)?孔子对每个人的解答不一样。问孝,什么叫孝?怎样行孝?孔子的说法也不一样。这是什么?这无量义,你用什么心来感,他用什么话来答复你,每个人都得真实的利益。不同现在学校的班级,答案是共同的,是一样的,标准答案,不是这个答案就错了。佛陀、孔子他们的答案,给每个人的答案都是满分,没有丝毫欠缺,根机不同,释义,解释义理怎么可能一样?叫妙在其中,叫妙法。妙法谁能看见?人人都能看见,因为是你自性本具的,不是外来的,你用真心就看见了,用妄心它不存在。所以一定要晓得,世间有标准答案,有答案,佛法里头没有答案,更没有标准的答案,活的。活学活用,智慧开了,妙用无方,原点就是真诚心。真诚心里头没有虚伪,真诚心里头没有分别执着,到究竟真诚,连起心动念都没有。提问题的人这是感,回答问题的人是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感应统统不可得,哪来的意思?这是佛法难学之处,真难学,为什么?法身菩萨的境界,我们作梦也想不到的。

可是今天我们遇到的缘很特别、很殊胜,殊胜到极处,太难得、太难得了,无量法门里头的净宗法门。它的特殊就是一句名号,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就是究竟圆满的自性,究竟圆满的名号,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也是究竟圆满的相好,没有一样不究竟,没有一样不圆满,就是你不认识。这究竟圆满是谁?原来就是自己,自己就是阿弥陀佛。难信,真难信,佛说难信不是假的。可是佛跟你讲真话,阿弥陀佛确实是自己的真心,真诚心的理体就叫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意思,无量觉。无量觉就是自性的性体,能生万法。能生万法,对于万法哪有不觉的道理?觉,佛告诉我们觉心不动,它才能遍法界虚空界,只要稍稍一动就不行,一动怎么?就变成了分别、变成了执着。也现境界,现什么境界?十法界、六道,现这个境界。不动是真心,动是妄心,真妄是一体,妄不碍真,真也不碍妄。什么时候你证得真妄是一不是二,你就是法身菩萨。动静二相不可得,动静二相在眼前,虽在眼前二相不可得,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这叫圆满菩提,归无所得。

所以妙就妙在一句佛号,工作的时候一句佛号,生活穿衣吃饭一句佛号,待人接物一句佛号,一句佛号全包了,我们要真干。所以老和尚这个盘片,一千遍是最少的,是我引导大家入门。我相信有人这个盘片他会看一辈子,永远看不厌,永远看不倦,遍遍有悟处,遍遍有心得。比读大乘经容易,大乘经说不懂,会疲倦;这个东西看不厌的,不会有疲倦的,愈看愈有兴趣,比经教好。古时候没有这个盘片,现在有这个工具,好好的掌握到这个工具,成就自己无上道。人家问你这无上道怎么成就的?我看电视成就的。看电视就是在修行,显示出法门的微妙。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4年4月12日09:31:3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wsmy.net/136.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