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047) 编号:02-042-0082
学生:云南鸡足山大士阁开熏法师。学习了《大经科注》第四回的「部类差别」和「译会校释」这两部分,浅显的体会向大家报告。
在读《科注》这两部分的时候,内心有两个字浮现出来,承传。佛经传到中国,翻译之多,属《无量寿经》最多,总共八代十二译。非常可惜,佚失了七种,现存有五种原译本。五种原译本内容差异很大,古人推断本经乃佛多次宣说。世尊当年在世,每部经都只是讲一次,唯独《无量寿经》多次宣讲,可见得此经的重要性。而五种原译本受持起来不方便,所以会集就非常有必要。从宋至今,王龙舒居士、彭二林居士、魏默深居士与莲公诸居士先后均曾校会本经。古人付出的心血,留下来的这些典籍,今天我们得到了,心想身处释迦本师末法时期的学生,今天还能有幸得闻佛法,得遇无比殊胜的净宗法门,得遇莲公的会集本、黄念老的批注,真的是太幸运了。师父上人在讲经中讲到,这部经、这个法门是释迦牟尼佛本怀。佛希望众生一生圆满成佛,将这个究竟方便的法门介绍给众生,只要信愿持名,定得往生。这是如来本怀,世尊大悲到极处,希望众生一生得度。深感自己有责任、有使命来承传如来法脉,当孝于佛,常念师恩,当令是法久住不灭。
重将梅公在本经前的长序看了一遍,倍受感动。看到古大德的那种悲心,为报佛恩,为普利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莲公力屏万缘,掩关十载,艰苦卓绝,为法忘身,无一语而不详参,无一字而不互校,务使精当明确,凿然有据。无一义不在本经之中,无一句溢出本经之外。往往因一字之求安,浃旬累月而不决,日日祷于佛前,时时萦诸梦寐,敬慎虔恭」。黄念老身带重病,不顾自己安危为大经作注,选用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注疏,日夜不休,六年时间完成此注。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样庄严的经注,定要倍加珍惜,认真学习,发心承传,以报佛恩、祖师大德之恩。经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诚此界他方一切有情离苦得乐、究竟菩提之法要也。
净宗念佛法门关键在信,「信谓信生佛不二,是心是佛,是心作佛,众生念佛,定得往生,究竟成佛」。《疏钞》云:「今但一心持名,即得不退,此乃直指凡夫自心究竟成佛。若能谛信,何须遍历三乘,久经多劫,不越一念,顿证菩提,岂非大事」。世尊所说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叫我们要断烦恼、证菩提。小乘初果须陀洹身见放下了,才算入佛门,对我们末法众生来讲就太困难了。佛为我们末法众生选择法门,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唯独净土一门指方立相,方便究竟,不待断惑,只要信愿持名便能往生。遵循「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理念,一个方向往生极乐,一个目标亲近弥陀,做弥陀第一弟子。学生的浅显心得向师父上人及大家报告到这里,恳请师父上人及各位法师、各位大德同修批评指正。
老法师:我们感谢开熏法师的报告,希望大家都发心做弥陀第一弟子。自己决定要依教修行,对一切众生要时时刻刻提醒他们,劝导他们信愿持名,同生极乐,同证菩提,这是真正的弥陀第一弟子。千万要记住,信要真,不能有丝毫怀疑;愿要切,不可以夹杂任何名闻利养,乃至于夹杂其他法门都不行。海贤、海庆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就一句阿弥陀佛。是念六个字还是念四个字?不要争,喜欢念六个字就念六个字,喜欢念四个字就念四个字。莲池大师《竹窗随笔》里头有一段话说得很好。有人向他请教,您老人家教人念佛,您教他怎么念?莲池大师说,我教人念佛教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别人问,您自己怎么念?我自己只念阿弥陀佛。为什么不一样?别人他不一定想生极乐世界,所以名号上加两个字,加南无,南无是皈命的意思、皈依的意思、恭敬的意思,加好,跟阿弥陀佛结个缘;我自己没有一点点疑惑,我决定要生极乐世界,所以就别麻烦了,愈简单愈好,这个客气话就不要了。
执持名号是释迦牟尼佛传的,名号就四个字,阿弥陀佛,所以我就专念阿弥陀佛,南无都不要了,我决定要去,一心要去,客气话都不要。你看,南无都不加,再加上其他的,这不叫自找麻烦吗?所以没有加经,没有加往生咒。譬如还要念个《弥陀经》、念个往生咒,要不要?统统不要。为什么?一句阿弥陀佛全都包括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德号都在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当中,一个不漏;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学所说的一切经教咒语,也统统在这句名号当中,这一句名号圆满包含了一切。《华严经》上「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一就是阿弥陀佛。念老告诉我们,这句佛号就是无上的神咒,一切神咒之王,无上神咒,念这一句全都念了。要不要念楞严神咒?这句佛号包括楞严神咒,楞严神咒不包这句佛号,佛号包这个神咒。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就死心塌地不换题目了。释迦牟尼佛来劝告我,还有好的方法,比这个还简单,谢谢释迦牟尼佛,谢谢阿弥陀佛,我用这部经所说的就够了,一部经、一句名号,保送我们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下面还有没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