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057) 编号:02-042-0109
学生:开定法师汇报的主题是,「净土妙法普摄万类,弥陀愿海咸归极乐。一句弥陀圣号,德遵普贤,行同普贤,行超普贤」。
一、净土妙法普摄万类,弥陀愿海咸归极乐。普贤菩萨为本经菩萨众之上首,本经第二品名「德遵普贤」。又念老告诉我们,普贤菩萨为净土宗娑婆世界之初祖,足证普贤菩萨与净宗之殊胜因缘。《大经科注》:「普贤亦名遍吉。」《清凉疏》谓:「果无不穷曰普,不舍因地曰贤。」《会疏》云:「体遍法界,故曰普。位邻极圣,故曰贤。」《探玄记》曰:「德周法界曰普,至顺调善曰贤。」《大日经疏一》曰:「普贤菩萨者,普是遍一切处,贤是最妙善义。谓菩提心所起愿行,及身口意,悉皆平等,遍一切处,纯一妙善,备具众德,故以为名。」净土妙法普摄万类。净土大经乃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大藏教之指归,净土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必说、必弘之法门。一句弥陀圣号,总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之德号,总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修、所证、所弘之法,总持一切法门经、咒。本经之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普被三根,无论男女老少、贤愚不肖,上至等觉菩萨法身大士,下至五逆十恶地狱众生,一念十念皆可往生,正显普字之义也。弥陀愿海咸归极乐。本经之趣,圆生四土,径登不退,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愿愿普摄一切众生同归极乐,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圆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舍凡身,入圣流,在极乐世界证得圆满菩提,究竟成佛,回归常寂光,化现十方剎土,广度群迷,正显贤字之义也。
二、一句弥陀圣号,德遵普贤,行同普贤,行超普贤。《大经科注》,本经第二品名「《德遵普贤》,盖表与会之无量无边诸大菩萨,咸共遵修普贤之德。普贤之德,实亦无量,而其心中之心、要中之要则为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也」。又普贤表行门,足证本经的理论、方法落实在普贤十愿,为净宗必修之科目。至心称念一句弥陀圣号,即是称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之德号,即是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至心称念一句弥陀圣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即是忏悔业障;至心称念一句弥陀圣号,圆满一切善法,即是随喜功德;至心称念一句弥陀圣号,总持一切诸佛如来所修、所证、所弘之法,总持一切法门经、咒,即是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至心称念一句弥陀圣号,放下身心世界、人我是非、妄想分别,即是恒顺众生;至心称念一句弥陀圣号,以此功德回向极乐,往生净土,圆证三不退,回入娑婆,广度群迷,即是普皆回向。至心称念一句弥陀圣号,即是圆满落实普贤十愿,即是德遵普贤。至心称念一句弥陀圣号,往生极乐,皆作阿惟越致菩萨,即是位同普贤。智慧、德能、神通、道力、相好等同于阿弥陀佛,游步十方,无所罣碍,「兴大悲,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即是行同普贤。在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大讲堂毕业,圆满菩提,究竟成佛,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回入娑婆,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际、真实之利、真实之慧,即是行超普贤。
学生粗浅心得向大家汇报到此,错误之处,恳请师父上人,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批评指正,阿弥陀佛!
老法师:开定法师,希望你的报告字字句句是真的,那就恭喜你,你就行同普贤了。如果说的话不能兑现,你就在这打妄语,欺骗众生,欺骗自己。我这几句话你能不能接受?学普贤,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大家所知道的弘一法师,一生行门完全依《普贤菩萨行愿品》。最后这一卷,这一卷清凉大师把它提出来,叫《别行疏钞》,作了《疏》,又作《钞》,都是清凉作的,这是华严宗登峰造极,实学,真实的学问。第一个,学普贤菩萨的礼敬,你就不得了了,为什么?普贤菩萨的心是清净平等觉,不是心清净平等觉做不到。清净心里头没有染污,平等心里面没有分别,当然就大彻大悟、就明心见性。我们凡人不能明心见性、不能大彻大悟,都是因为心被染污了,心不平等,所以有傲慢、有嫉妒,有许许多多不善的习气,普贤行则什么都没有。普贤行超过声闻、超过缘觉、超过三乘菩萨,就是别教里面十住、十行、十回向,跟圆教初住以上的同一个阶位。我们看到,希望真干,这就最难得了。好,我们再看第三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