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057) 编号:02-042-0110
学生:开成法师。上周道场安排我们到地里干活,学生被安排给南瓜施肥。在施肥之前有师兄告诉学生,每一棵苗只浇半瓢的肥水就够了。学生跟几位学长们一起施肥,起初是很生疏,就在施肥的时候突然发现,肥水洒在叶子上面后,叶子就会蔫了。于是就有师兄提醒到,我们要小心一点,不然会伤到叶子。由于肥水很浓,太阳又大,有学长提醒我们,也不要伤到小苗的茎。于是学长们为了不让肥水直接接触到瓜苗的茎,就在苗的周围挖上一条护城河,把肥水倒在里面,南瓜苗既能吸收养分,又不会伤害它们。大家愈干愈有经验,愈干愈觉得欢喜。后来又有学长发现,有些瓜苗长得不是很壮,要是按照最初的定量去施肥,反而会把瓜苗烧死。于是遇到一些长得特别小的瓜苗,就给他们少施一点肥。就这样为瓜苗健康成长,大家默默的、细心的付出,也为大众默默的贡献着绵薄之力,同时我们收获到的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与报恩的喜悦。
一、对善知识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每个人的善根福德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善知识给每一个人的教导也不一样,但是一定是最适合我们的。最适合我们的就是最好的,像瓜苗有大有小,小的施肥太多就烧死了,大的施肥少了就不能让它很好的成长,不能完全发挥它的价值,那对他个人、对社会都是一种遗憾与损失。所以我们要对善知识有百分之百的信心,相信善知识给我们的就是最好的,相信善知识对我们的爱都是平等的,是我们的苗太小了,多给我们反而是害了我们。所以不可以跟别人攀比,好像给别人的多、给自己的少,要知道事相上的不平等,恰恰是对我们真心的爱护。应该随缘不攀缘,把自己这一生都交给佛菩萨安排,相信这一生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境界,那都是最好的安排。要相信佛菩萨、相信善知识,只要我们老实、听话、真干,就能茁壮成长。
二、佛无法可说,应机施教。而佛为什么能够让一切都止于至善,应机施教?就是因为他自己止于至善,完全回归自性,没有丝毫意思。所以世尊的教学,能观机,应机施教,令众生也都止于至善。这次在干活之初,有师兄告诉我们每一棵苗施半瓢肥。可是我们若是执着他的教导,很小的苗也是同样的分量,那小苗可能会死掉,就不能止于至善了。所以法无定法,要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参考数据二百七十页,本怀条,「又净土门诸师以无量寿经念佛往生为出世之本怀」。因《无量寿经》云:「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难值难见,如优昙花,希有出现」。世尊出世本怀,虽是欲令众生往生极乐,一生成佛,但是他老人家没有丝毫牵强,四十九年依然讲那么多的经典,以应众生之机,循循善诱,导归极乐。如《华严》会上往生到世尊的实报庄严土华藏世界,末后仍是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教学既要不失本怀,又要恒顺众生,等待机缘成熟。没有缘的结缘,有缘的帮他对净土生起信心,有信心的帮他信心坚固,信心坚固的帮他求生极乐。如师父上人对待其他宗教,与佛无缘,师父上人对他们赞叹恭敬,与之结善缘;对净宗学人,则是不断的帮助我们提升信心、愿心。这一生缘分不成熟,还有来生后世,佛菩萨的教学不会急于一时,总要因材施教,应机说法,才能止于至善。
三、真心之中有无量的德能相好。大家在习劳的时候,是真心去呵护着一棵棵瓜苗,虽然不是职业的农夫,但却在这真心之中逐渐逐渐的积累着经验,不断的完善。虽然我们并没有百分之百的用真心,但是感到跟真心愈近,妄想杂念愈少,我们自性之中的智慧、德能、相好透露出来的就愈多。而且也因为这颗真心,大家才能够把学到的东西活学活用。所以我们只要在日常生活之中去体会观察,就可以肯定圣人的教诲是正确的,一切都从真心之中求。
四、一门深入,长时熏修,重在落实,熟能生巧。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我们凡夫学东西并不是一接触就能完全明了的,所以要有耐心,心要能定得住,要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要重视落实。尤其是我们这一代,从小就接受西方教育的竞争观念,只会做事不会做人,从小就养成了很多很多烦恼习气,心浮气躁,现在要回过头来,学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要改习气,的确是要有耐心。就像是这次习劳一样,只要用一颗真心,自然熟能生巧,自然会融会贯通。如果不去落实,只是看着那个苗,如何施肥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所以重在落实。而在落实的过程之中,很重要的就是我们要用一颗真心,成长就会很快,即使遇到挫折,也不要忘失我们这一颗真心。
五、脱离轮回是首务。在上山的路上,学生看到一群蚂蚁在吃一只死去的虫子。不禁让学生想到,多劫之后一个暴君虐待人民,滥杀无辜,人民又把国王推翻,从小微起,成大困剧,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就是六道轮回。出离六道才是我们真正最重要的,应当要学习海贤老和尚,只有这一句佛号是真的,其他啥都是假的。安守本分,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才是真正的报四重恩。
学生是初学,其中肯定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师父上人,慈悲予以批评指正;恳请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不吝赐教,学生感恩不尽。
老法师:这位是开成法师的报告。第一,他讲到对善知识要有百分之百的信心,这个话是真的。我们能学多少,就像印光大师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绝不在老师教多少,是在自己悟多少,你能悟入多少。悟入要靠真心,信心是真心,妄心里面没有信心,真心里头才有信心。所以现在为什么教育这么困难?我在六十年前遇到方东美先生,就碰到这么一桩事情。方先生是国际上知名的教授,中国当代的哲学家,他一生教学。我跟他见面,认识他的时候我二十六岁,他告诉我,现在的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为什么先生不像先生?先生没有法子教。先生想教,学生不想学。学生不想学,先生很聪明,先生就不教了,轻描淡写给你讲一点,然后就是开玩笑讲故事,皆大欢喜。为什么?学生心不在焉。我是十几年之后才明了,才晓得他为什么把我叫到他家里去,不在学校。他家住在牯岭街,台大的教师宿舍,是日本建筑物,院子很大,有花园。现在,隔六十年了,现在学生的习气,比不上从前,从前我们对老师尊重,也就是对老师信心降温了,真正求学的人愈来愈少了。现在人急功好利,对于传统文化、圣贤学术,没有这个观念,他到哪里学?所以印祖这句话,我们要牢牢记住,诚敬。你自己有没有成就,完全靠诚敬。
佛跟真正的好老师,确实是无法可说。佛也无法可说,法在哪里?法在你自己自性里头,佛的方法是教你明心见性,是教你自见其义,这是真正善知识。因为所说出来的都是死东西,不是活的,自见其义是活的,开悟了。悟了之后,长说短说、深说浅说无不自在,这一点很重要。真心里面有无量的德能相好、有无量的智慧,智慧要摆在第一,德能摆在第二,相好在最后。世间人所迷的、所恋的、所欢喜的是相好,但是没有智慧、德能,哪来的相好?纵然相好摆在面前,你不认识,你没有看到,你所看到的世俗的,诸法实相没见到。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海贤就是最好的榜样。这一点你体会到了,重在落实,特别是落实在生活。为什么?落实在生活,你得到受用。最后,把修学真正目标说出来了,脱离轮回。脱离轮回要往生极乐世界,不往生极乐世界,脱离不了轮回,这个不能不知道。下面的一位。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