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058) 编号:02-042-0114
学生:科注学习班学习心得报告之七,惭愧学生开孝恭敬汇报的主题是:
一、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世尊将入灭时,阿难尊者到佛前去请问四桩事情,其中一个就是世尊在世时我们以佛为师,佛不在世我们以谁为师?世尊答复,以戒为师、以苦为师。师父上人最近在讲席中也常常强调戒律很重要,佛法衰了,戒没有了;礼乐没有了,儒就衰了;因果没有人相信了,道就没有了。学佛,在过去学佛之前要学礼,在儒家那里扎根,在道这边扎根,然后才能登上佛的阶梯,才能节节高升。如果不用儒跟道,那就得修小乘,先学小乘戒,再学大乘戒,没有五年学戒,道兴不起来。祖祖相传,古时候学佛,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五年学戒,没有办法五年学戒,佛教是兴不起来的。一定要走老祖宗的道路,要重视戒律,《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这个基础没有,那就什么都没有了。佛教衰了,我们将来发心振兴佛教,从哪里教起?从三个根教起,具足这三个根,大小乘戒都要学,佛教才可以再兴旺,我们才真正是如来第一弟子。所以,律学院那是非常非常的必要。
师父上人常常讲,修行人生活简单,只要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足矣,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示范,一生走释迦路。读《永思集》时,记得海贤老和尚对来看望他的一些居士开示到:吃的是苦的,穿的是补的,你们来这要能受苦,能受苦才能了苦。你不来,我不怪,来了就要守我戒,走到哪里,要守哪里规矩。
海贤老和尚一生以苦为乐,以戒为修,学生粗浅体会如下。熟背《沙弥律仪》后,每当境界现前时,对应的条文自然冒出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例如晾衣服时,有时候图方便,把短袖和小衣服挂在一起晾,这时耳边忽然响起「凡挂鞋履小衣等,不得过人头面」的教诲,如此一来消福报,对人也不恭敬,人人头上都有一尊佛。想到这里,自己就不敢这样做了。帮别人转交东西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两手不自觉的想打开来看看是什么。这时《沙弥律仪》中说「为师驰达书信,不得私自拆看,亦不得与人看」,它自然冒出来。这里虽然说是为师,广义来说,对一切人都应该以这样的态度,马上就收手了。有时遇到往生的虫子,赶快找张纸,把牠们放到上面,就不想管了。「经案上,不得包藏茶末杂物等」,那还能放虫子吗?本来还偷懒,找些理由和借口,时间快到了,我要排队去,我要怎么怎么样,就是不想换这张字纸。但邪不胜正,跟烦恼习气对抗一阵,最终还是照着祖师的教诲去做。
总结以上三件事,学生发现,有我执就有自私自利,心不清净,掺杂着我的利益,所以落实教诲时会打折扣,不能立刻改正错误的行为,总要考虑一番才有所取舍。戒律能帮助人防非止恶,身心清净。所以学生很感恩不断熏修的方法,改掉自己错误的行为,真正做到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希望以后对自己的毛病习气狠一点,更能放下,消除业障,烦恼轻,智慧长。
有了戒学的基础,因戒得定,决定不为外境污染,不被外境动摇,心地清净平等;因定开慧,智慧开了,那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净宗修行之妙,就是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时,起心动念、分别执着起来时,统统归到这一句佛号上,以此换除百千万亿妄想、杂念,保持清净平等觉。最近我们学习到《科注》头陀第一迦叶尊者的部分,迦叶尊者以十二种苦行扫除尘累烦恼,澄净身心,年老仍不舍头陀。佛悯其衰,劝命休息,迦叶头陀如故,佛乃深赞云,有头陀行,我法久存。故云头陀第一。迦叶尊者真正做到了以苦为师,以戒为师。
学生对照自己在习劳过程当中的表现,第一,不能吃苦,嫌脏、怕累,所以没效率。周四刚到板栗园门口,就被安排和大家一起把牛粪抬上车。学生心想,这也没戴手套,太脏了吧!阿弥陀佛,赶快上车要紧,不想了。一会儿,不知谁抬牛粪时撞在了学生的腿上,学生在心里叫喊「我的裤子」,放下手中的牛粪,赶紧看看裤子有没有脏?还好不脏,可忍不住还是轻轻的拍了两下。一直以来,学生对自己的身和物都很在意,所以干活不能尽心尽力,生怕把手、脸搞脏了,把衣服搞脏了,习劳回来就赶紧洗,受不了一点脏。想到世尊当年在世只有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衣服还是捡人家不要的,拿回来拼拼凑凑补一补,重新染色再来穿,佛陀教导我们放下,做得更是彻底。看看自己还这么挑剔,有那么大的福报吗?在干活的过程中,累了就想休息,渴了就想喝水,饿了就想吃饭。告诉自己,要忍耐,要念佛。虽然手上的活没停,心早已不在活上了,所以没有效率。认识到我执对自己造成的障碍,就愿意放下了。
第二,没有抓紧时间,没有紧迫感。一个是自己不会干,第二个是没有标准,第三个没有当是给自己干,珍惜修福的大好机会。以至于天黑了,看看一个下午自己做了多少,一块地的豆角架也没绑完,心里很内疚。看看还有几根竹子,想把它绑完,放不下,最后还劳烦执事亲自跑到地里去叫我们,更加惭愧,以后可不这么干了。所以,学生和师兄相约,下次习劳时我们先学怎么做,学会了再来做。不管跟谁分到一组,都要有干劲,当成自己的事,不要停。
第三个是习劳知感恩。干到第二天,下午起床时就有点不情愿了。这时才感到自己过的生活真是太好了,太舒适了,不操一丁点心,还没好好学,真是对不起人。想到后勤法师和义工们每天这样干,多辛苦,于是打起精神下地,整个下午自己被调到三个地方去干活,都很欢喜。天渐渐黑了,感觉有点累,就放慢了速度缓解一下,始终没有停下来。所以,无比感恩佛菩萨给予学生此次磨炼的机会,将持戒和吃苦视为老师,看破世间假相,放下身心世界,提起一句佛号,念念不离心,求生极乐世界。
二、父母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刚开始读到这句话时,学生理解的很浅显,就是我能帮助我的父母脱离轮回,往生极乐,那么我的孝道就圆满了。随着遍数的增加,有一天学生再次读到这句话时,突然想到六道众生和我互为父母,既然互为父母,帮助一切众生成佛,我这孝道才算圆满。《弟子规》里说,「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凡是人,皆须爱」。世间圣人都教我们从父子有亲这个原点开始,进而亲爱天下民众,使人人都能止于至善。四弘誓愿里,「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最后「佛道无上誓愿成」,这里的众生不分国土、不分族群、不分宗教,平等普度。像地藏菩萨舍身忘我,发大誓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藏菩萨代表孝亲尊师,从孝敬父母开始,扩展到孝敬一切众生,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进而推广到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一切众生同成佛道,才是究竟圆满。
以上是惭愧学生开孝粗浅的学习报告,错误之处请求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评指正,学生乐意接受,不胜感激,阿弥陀佛!
老法师:开孝师的报告,也是在实际劳动里面才体会到经教的真实义。可见得学习如果不能够落实在生活,真的很难体会到开经偈上所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个愿字要落实在工作、生活、习劳,那个愿才能满愿,否则的话,这个愿字就落空了。为什么学习的法喜生不出来?时间久了,愈久愈堕落下去,古人所谓「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没有了。这个话是真的,是经验之谈。最重要的,我们要用这句话回光返照,我是不是这样在学?如果是这个样子,赶快回头,不回头,不但一无所成,怕的是来生要堕三途,那就错了。
宋朝的莹珂法师就是这一念救了他,因为晓得地狱苦,造了地狱罪,怎么办?不能往生决定堕地狱。造地狱罪业的人要勇猛精进,这就对了。因为佛在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里面,第十八愿讲得很好,五逆十恶临终忏悔,十念必生。莹珂懂得这一愿,相信阿弥陀佛没有妄语,自己认真关起房门,这一句佛号念了三天三夜,真精进,三天三夜不吃不眠,心恳切,就感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示现了,告诉他,你的寿命还有十年,十年之后你命终的时候,我来接引你。没想到莹珂在这个时候福至心灵,见佛是大福报,忽然就聪明了,跟阿弥陀佛要求,十年寿命我不要了,我现在就跟你去。阿弥陀佛接受了,告诉他,好,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这约定了,三天。为什么?阿弥陀佛这三天叫他做一点功德,给大家做个榜样,你看,造作地狱罪业的人,真正忏悔回头,三天能往生。他念佛念了三天,三天三夜,给后人做榜样。他一生没做好事,阿弥陀佛叫他做这桩好事,这个好事可大了,你说他度多少人。多少不老实的,有意无意做错事情的,只要听到他的名,想到他这桩念佛求生的方法,如法炮制就行了,就能成就。
所以,我们今天学海贤老和尚,也要记住阿弥陀佛教他的义趣,我们要直下承当,要做好样子给念佛人看,要做好样子给学佛的人看,这就对了。不怕辛苦,持戒念佛,自己成就了,给佛门做出最好的榜样,让社会大众看到了,对佛法赞叹,因你而赞叹佛法,因你而学习佛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