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060) 编号:02-042-0122
学生:德遵普贤的十六正士,释开吉学习心得报告。惭愧弟子开吉今日恭敬报告的主题是「德遵普贤的十六正士」。
一、无量寿如来会殊胜庄严。近日恩师上净下空老法师宣讲《无量寿经.德遵普贤第二》,为我们介绍「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正士亦称大士,是菩萨的别名,是大道心的有情众生。黄念祖老居士在批注中说,「本品名《德遵普贤》,盖表与会之无量无边诸大菩萨,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而普贤之德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从今年六月以来,净公恩师在极乐寺开办「无量寿如来会」。法筵庄严殊胜,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参道友前来学习。极乐寺旁是安平宁静的海港,许多远航归来的远洋轮船,都在此处停靠休憩、休养生息、积蓄力量,以待下一次的远航。同样的各地同修都来到极乐寺恭敬聆听《无量寿经》,为能够超越六道轮回、抵达生死彼岸极乐世界,做充分的准备。在这艘通往极乐世界的航船上,上净下空老法师和海贤老和尚就是为我们领航的船长。《无量寿经》开端首先列举声闻众,以五尊大阿罗汉为代表;接着列举菩萨众,出家菩萨有三位(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弥勒菩萨),在家菩萨有十六位(贤护等十六正士)。贤护等十六正士是在家菩萨的上首,代表无量寿大会是普度众生的法会。因为净土法门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上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包括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剎土,无不是当机者。特别是六道凡夫,正是净土法门主要教化、接引的对象。
二、深达正道的在家菩萨。净公恩师常常教导我们,在家学佛证得果位,跟出家人无二无别,三贤十圣甚至圆满成佛,统统具足。佛陀在世,维摩居士是一位在家的佛,世尊的大弟子如舍利弗、目犍连尊者是出家人,见到维摩居士都要顶礼三拜,右绕三匝,因为他是佛。因此,我们对在家菩萨决定不能有轻慢之心。
在批注「又贤护等十六正士」经文之时,念公引用《甄解》云:「此等大士,外现凡形,内深达正道」。外面是示现在家人的身分,可实际上他们都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等觉菩萨。他们在凡俗的社会中和一切众生葆光和尘(即和光同尘),却久出于邪道,深达于正道。末法时代,在弘护正法上,在家菩萨的行持令人十分敬佩景仰。从今年一月份开始,圣贤教育协会在香港「明报」及「明月」月刊上,相继发表《群书治要》专题文稿。版面的上方是净空老法师的开示,下方是落实圣贤教育的现代德范。我们发现,除了《群书治要》养生专题是刊载海贤老和尚的生平之外,其他的专题全都是在家菩萨的事迹。刘素云老师、胡小林老师、陈大惠老师、蔡礼旭老师、吴念博董事长、谢奕辉董事长、谢家悌会长等等,这些菩萨都是「德遵普贤」的在家大德,令人无限钦仰。
弟子在亲近这些大德,聆听他们的教诫之时,深深感受到,他们在信愿念佛,深入经教,落实经教等方面,都是弟子远远不能相比的。特别还有许多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老师们,在这个时代示现内圣外儒的形象,以圣贤君子的身分出现于世,而实际上都是戒德庄严、欣求极乐的在家大德,怎不令人赞叹敬佩!
净公恩师在七月十四日《科注》中,宣讲「德遵普贤第二」时,还特别举出刘素青老菩萨预知时至、自在往生的真实例子。说明在家学佛往生净土,成就与出家无二无别,到了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因此我们千万不可以轻视在家的修行人(哪怕是造作恶业者),说不定他们临终忏悔,十念一念自在往生,成就比我们还要殊胜!
三、极乐寺的参学心得。弟子在极乐寺参学,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确实是有很多在家菩萨,把净公恩师日日宣讲的《无量寿经》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令人无限感动。二0一四年六月,在上净下空老法师的指导下,极乐寺多元文化教育中心决定开办《群书治要》学习班,授课老师是张有恒教授。从今年七月底开始,预计在三年内,将《群书治要》五十卷全部学完。张有恒教授是成功大学的教授,曾在大学开设宗教哲学、佛学与人生等课程。张教授在净宗学会开讲《无量寿经》课程,至今已二十年,他编写了一部《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研习报告》,净公恩师亲自题写书名,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研习报告。弟子恭敬学习这部报告,见其内文仿照念公集注的方式,理事兼备,引经据典,详引案例,内容丰富,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书。除此之外,张教授还有一部《幸福人生六十守则》,称为现代《弟子规》,净公恩师为之亲自作序,并指出此书对现代人认识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教育,很具启发性。此书援引很多真实的案例,来阐述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与美国隆•克拉克所著的《优秀是教出来的》有异曲同工之妙。弟子去年有幸曾经和悟行法师、张教授一起在极乐寺四楼,一同向同修们汇报学习心得,在此期间对张教授诚敬谦和的处事风范印象很深。今日再恭读《幸福人生六十守则》,诚感音犹在耳,当见贤思齐而效法之。
记得净公恩师曾说,孝敬是世出世法的大根大本,这两个字丢掉,在个人来讲一生的幸福没有了,家庭的幸福也没有了;在社会来讲必然造成动乱,对地球必定带来许许多多的灾祸。我们看到古老的建筑,几千年还屹立不动不摇,那是根扎得深,基础做得好。
弟子有一位共修多年的同参道友,她和她的同修都是留学美国的博士。近来由于她九十三岁的老母亲身体欠佳,因此她就和同修共同护送母亲,来极乐寺念佛修行。弟子看到她每日亲自护理母亲生活起居,洗衣喂饭、擦屎擦尿,所有又脏又累的工作,全都亲力亲为。甚至常常半夜二、三点就要起来帮母亲换衣服、洗澡,一天要洗好几次,非常的辛苦。这在常人看来,是不堪其苦的事情,这位同参道友却是甘之如饴,不改其乐。看到她满脸的喜悦,令人生起无限钦敬之意。这使弟子不禁想起,海贤老和尚的传戒恩师对徒弟们常说,海贤是在实际生活中修佛,这最难得。除此之外,这位同参还常常劝勉母亲,要认真念佛,「父母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她真是恪尽了为人子的孝道!
四、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古人说,「一佛出世,千佛拥护」,因为佛佛道同,他们全都是到世间来弘法利生,帮助我们这一生圆满成就。因此无论是台前的主讲者,还是幕后跑龙套的,无一不是佛菩萨的慈悲示现。极乐寺摄制组师兄们所从事的,是非常辛苦的工作,他们特别的敬业和负责尽职。尤其是对我们《无量寿经科注》学习班学员每日的心得报告,摄制组的师兄们都要不厌其烦的校对、上字幕。有时在开播前数小时之中,还在不断的修改错字。有一次在课程结束之后,惭愧弟子非常感恩的向副控室的师兄们问讯行礼,表示感谢,想不到这位年轻的师兄却说,只要对众生有利益,辛苦一点也没关系。弟子当下感到无比的感动,深感自己在台前实是凡夫,幕后才是真正的佛菩萨!而每当弟子在学习班中,不慎将心得报告的文字念错时,极乐寺的执事都会等候在门口,耐心细致的为弟子讲解这个字的正确读音和用法,弟子内心无比的感激。胡居士也会不时的前来鼓励弟子。护法大德们的关心帮助,是我们在学习之路上的无尽动力。
俗话说,「法轮未转食轮先」。在极乐寺负责斋堂的执事和义工菩萨们非常的辛苦,他们每日都要准备数百人以上的三餐饭食。每日傍晚,当来此听经的各地同修要乘车返家时,在极乐寺的门口,每个人都能够领到一份热腾腾的饭食,以便在旅途中享用。饭菜都是当地美味可口的小吃,且每日都变换口味,让人感到无限的温暖。更令人法喜的是,极乐寺斋堂每日三餐都播放「贤公和尚佛门榜样」光盘,法师大德们一边用餐,一边学习贤公和尚百年持戒修行、念佛自在往生之德,感到在此所品尝的饭菜,竟有无上的法味。有时弟子来得比较晚,饭菜比较少时,斋堂的菩萨们都会想尽办法帮弟子添饭、夹菜,深怕我们年轻人吃不饱。其言行举止中,所流露出的无限爱心,让弟子倍感温暖。
极乐寺是一艘开往极乐世界的大法船,在上净下空老法师和海贤老和尚的领航下,四众弟子们齐心协力,乘坐这艘法船,共同航向生死的彼岸。
五、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在无量寿如来会上,这些位列上首的在家菩萨,全都是明心见性的法身大士。他们得佛辩才,住普贤行,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在生活中落实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具足总持百千三昧」,「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并且将所修一切功德,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净业学人做出最好的榜样。这些菩萨们,是以十六正士中的贤护菩萨为上首。念公在《科注》中为我们批注说,「若按今经别意,据《般舟三昧经》此跋陀和,是念佛三昧发起人,亲见弥陀。今故来此胜会,助显念佛三昧无上法门」。可见得,这是一场殊胜无比的无量寿如来会。这些菩萨、声闻、缘觉、天龙八部,跟净土法门都有很深的缘分。他们听到释迦牟尼佛为大众宣说净土法门,介绍西方极乐世界,大家都无量的欢喜,统统来到会场,为释迦牟尼佛做证明,给大众增长信心。我们非常荣幸,也能够成为世尊无量寿会中的一员。无论我们是担任哪一个角色、从事哪一项工作,人人都是平等无二,都是为共同成就这个虚空法界最为殊胜的法会,而尽己全力,恪尽职守。
《华严妙严品》说,「一切法门无尽海,同会一法道场中」。恩师上净下空老法师教导我们,这一会就是阿弥陀佛的无量寿如来会。《大疏》曰,「如海一滴,具百川味」。大海之中的每一滴水,都具足所有江河的滋味,这是因为百川大河都融入大海之中的缘故。净宗法门就是如海一滴,这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具足一切诸佛的名号,念一佛名号,就是念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名号。受持这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受持一切如来无量劫所说的无量经教法门。末法时代,贤公和尚为我们表法,我们只有学习这个法门才能够成就,且所得到的成果是无法想象的殊胜圆满。愿我们同遵净师之教,效法贤公之行,持守弥陀大愿,遵奉普贤之德,深信切愿,求愿往生,一生圆满不退成佛。
以上是惭愧弟子恭敬学习《净土大经科注》的浅显心得报告,不妥之处,诚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大德同修惠予批评指正,弟子在此顶礼感恩。
老法师:开吉法师的报告,看到的是很有进步了,能不能真有成就,完全在是不是能够克服习气,关键在此地。日常生活当中对人、对事、对物,时时刻刻都在考验自己,如果我们关关都顺利通过,提升就很快;如果心里面还有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执着,这就是会造成自己最大的障碍,也是严重的伤害,所以一定要自己勉励自己。同学当中,报告里头有很好的建议,有很好的体会,我们都应该记住学习,要掌握住净宗枢纽,一部经一句佛号永远不退。像刘素云老师所说,说修说证,我们常常听到,听到怎么样?刘素云说这都是魔话,魔说的,不是佛菩萨说的。我们用什么态度?不放在心上,统统消归这一句阿弥陀佛就对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