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060) 编号:02-042-0123
学生:忏悔感恩报告。尊敬的恩师师父上人慈鉴,惭愧学生开定,至诚顶礼恩师师父上人三拜,阿弥陀佛。
学生将《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第五十七集当中,恩师惠予学生的慈悲开示,合掌跪听了三遍后,又将恩师开示的内容恭敬整理到本子上,反复恭敬看了几遍,深感惭愧,无尽感恩。学生真心接受恩师的教诲,感恩恩师慈悲开示,能得到恩师的亲自指导,这是弟子无量劫修来的福报。若不是恩师直截了当的指出,学生犯了佛家的五大重罪之一的妄语罪,学生都浑然不知。说出去的话不能兑现、不能落实,欺骗佛菩萨、欺骗众生、欺骗自己,将来的果报肯定是地狱。学生求学态度不够端正恭敬、认真严谨,出现多处错别字,还劳烦恩师亲自予以更正,给香港佛陀教育协会的老师们造成了麻烦,给大家造成了误导。想到野狐禅的公案,更是毛骨悚然,胆战心惊。学生在此真心向恩师,诸位法师、大德居士、义工同修,全球净宗同学,祈求忏悔。学生定当铭记,痛改前非,尽己所能做到后不再犯,阿弥陀佛。
恩师细致入微的审阅学生的报告,慈悲惠予教诲,在开示中这样说到,我这几句话,你能不能接受?我们看到,希望真干,这就最难得了。使学生感受到恩师的无尽慈悲,面对如此狂妄自大、无敬无礼、根性愚钝、障深慧浅的学生,仍循循善诱、谆谆诲勉、不舍不弃。《无量寿经》云,「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此次学习班,蒙恩师亲为授课,逢贤公慈悲示现,汇聚了多少人力、财力、物力,承载了多少净宗同仁的心愿,才促成此殊胜良缘。若不倍加珍惜、精勤修学,空过了这一年,那就是弥天重罪,果报肯定是无间地狱。
看到一位年近九旬的慈悲老人,敬爱的恩师师父上人,对待一切人事物都是那么的真诚恭敬。对于同学们的教诲都是尽心尽力,毫无保留,和盘托出,舍身无我,不辞劳苦,为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人民幸福做出努力。弘传圣教,弘护正法,让弥陀慈父、古圣先贤的仁慈博爱之光普照寰宇,拔众生苦,与众生乐,惠予众生真实之利,真实之际,真实之慧。自己一生不求名、不求利,于人无争,于世无求,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亲侍弥陀。想到此处,学生深感惭愧至极,忏悔的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想想自己,连写份报告都要和人争强好胜,和人攀比,爱面子,求高、求快、求好、求赞叹。今天学佛,发心出家了,财色名食睡样样放不下,贪瞋痴慢疑常常放心头。人生在世,数十寒暑,「宝莲在前,刀山在后」,「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极乐世界不去,仍旧沉迷三途六道搞轮回,那就活得太愚痴了。学生今后一定要学会恭敬、谦卑,写报告一定遵循恩师的教诲,犯了过失真诚向大家求忏悔。老老实实将自己学习到的,在生活当中是如何去落实的,面对烦恼、习气是如何去改过的,学习收获到的法喜等等。以一个做学生,求学的态度,真实、诚恳的向恩师,诸位法师、大德居士、义工同修做汇报。不搞华而不实、高谈阔论的宣誓,不争不求,虚心的接受大家的批评指正。学老实、听话、真干,修真诚、恭敬、清净,真正做一名如理如法的弥陀弟子。真正知恩、念恩、报恩,真正懂孝、行孝、尽孝。此生一句佛号、一部大经、一部科注,一个方向求生极乐世界,一个目标亲侍弥陀。这一年认真学好这部大经、这部科注,落实每天观看贤公光盘三遍,一万声佛号,向贤公老和尚学习。
再次向恩师,诸位法师、大德居士、义工同修,全球净宗同学,真心祈求忏悔,惭愧学生开定至诚顶礼,阿弥陀佛。学生有言词冒犯不敬之处,真心祈求恩师慈悲指正,阿弥陀佛。恭祝恩师,法体安康,法喜充满,六时吉祥,光寿无量。惭愧学生开定至诚顶礼敬呈。
老法师:开定法师的报告,我听了也很感动、也很欢喜。古人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古往今来成功的人,成功的秘诀就是在改过。欢喜接受别人批评,纵然批评错误了也欢喜,为什么?有人愿意批评你,这就很难得了。听到批评,有则改之,无则嘉勉,都存一颗感恩的心、恭敬的心,这就对了。(下面还有吗?长不长?很长,很长就留到下一次。)
学习成功失败完全在自己,环境有没有影响?有,肯定有,物质环境、人事环境,特别是人事环境,比物质环境更艰难。学佛的同学跟世间人想法、看法不一样,世间人免不了随俗流转,不容易克服。学佛的人要随顺佛陀教诲,我们在这一生当中,有方向、有目标,跟世间不一样,世间真的像茫茫大海,六道轮回,他没有方向,他没有目标。现在有不少人,他担心的、他希求的,完全是个人的名利,他不会想到明天,更不会想到来世。现在也有不少人没有来世这个观念,认为人就是一生,一生完了就一切都没有,这种错误观念的人太多了。这是什么原因?没人教了。为什么会没人教?没有人愿意学了。真正愿意学那就是感,诸佛菩萨化身来帮助你,那就是应,感应道交。没有真正好学的心,遇不到老师,为什么?真正老师,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有人传他的法。中国古人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一生再大的成就,如果后继无人,他的业绩都等于零,所以后继有人是世出世法里头头等大事。
人可遇不可求,遇到了要认识、要抓住,机缘决定不能放松,有时候时间不长,甚至于几句话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我在这一生当中,年轻时候从来没有想过宗教,因为有个错误观念,认为宗教是迷信。小时候住在农村里头相信,母亲拜佛、烧香,搬到城里之后,进入学堂、学校,政府办的学校,里面都讲宗教是迷信。我们小孩听到老师讲的,以为这是真的,对于宗教排斥、对于鬼神排斥,这教育的影响多大,所以根本就不接触。二十岁之后一心想学哲学,二十六岁遇到方东美先生,没有想到,他给我讲了一堂课佛经哲学,一个单元,讲了好几次,我对佛教才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个时候,方老师大概四、五十岁,跟我的父辈是同一个时代的,我们是晚一辈。感到兴趣,有兴趣就好,不信没有关系,只要你深入研究,到最后就相信了。我认真干,全心全力干,所以我进步比他快。他到后来也真相信,完全接受了,找个老和尚皈依,这是我们在年轻时候不敢想象的。我们只知道他把经典当作学问研究,而且非常用心,真正读诵,契入境界,我们有进步,他自己也有进步。因为他对于佛经的爱好,真手不释卷。我跟他那一段时间,因为我们上课是在他家里,我常常看他书房,他的书桌上面有经本,没有一次看到他书桌上没有佛经,才知道他是真干,他不是搞假的。
我们真想学,真想学不要到学校,到家里学,为什么?学校为什么不讲?学生不爱听,老师讲是白讲,就不讲。我们对这门东西真有兴趣,把礼拜天的时间腾出来,每个星期给我两个小时。所以我非常感恩,你看在他这一门佛学概论,我就入了佛门,让我这一生当中,找到一条正路。这条路也不容易走,当年,长官、同学、老师、朋友都反对,说我是迷了,怎么会迷得这么深,会变成这个样子?二、三十年之后他们就明白了,遇到之后才赞叹,你的路走对了。我是发心的时候发心得早,二十六岁发心的,迟了就不行,幸亏发心得早,锲而不舍,一门深入就能成就。这些是章嘉大师教的,学一个榜样,学释迦牟尼佛。释迦佛在世一生教学,讲经教学,讲经教学从哪里来的?我们今天跟佛学来的,释迦牟尼佛是从自性流出来的。哪一部经有人教他?没有,全是大彻大悟,自性当中流出来的。所以自性,惠能大师第三句讲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华严经》上佛有补充,「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就是具足这些。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都是自性流出来的。所以佛家教学终极的目标是明心见性,这才算毕业,才算圆满了。
这个教学的理念方法佛经有,中国传统教学里头有,除这个之外找不到。我们要怎样把这个理念方法传达给别人?信这个大概比信净土还要难,真的有人照这样修,我希望我们的同学,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真有开悟的,其义自见,自见就是开悟,真有几个开悟的,大家看到没话说,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要真正有开悟的。不能开悟就是妄想杂念多,这是障碍,妄想杂念摒除,清净心、平等心,后面就开悟了。清净平等真心,用真心用成习惯就开悟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