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霖居士: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得大自在

admin 心得分享评论阅读模式

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088) 编号:02-042-0179

MP3下载

学生:《无量寿经》学习班心得报告,「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得大自在」。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同修大德,大家好!惭愧弟子黄柏霖报告:弟子感恩师父上人教诲之恩,于二00九年七月,嘱咐弟子专弘三个根中因果;又于二0一三年六月九日慈示于华藏弘化网复讲《太上感应篇汇编》网络讲座,迄今一年余。弟子与东北《太上感应篇》共修网,及众多同学共修共学,自己受益非常多。净业三福,第一福「慈心不杀」,第三福「深信因果」,均与因果有关。弟子不揣陋劣,谨以自己一年学习《太上感应篇汇编》粗浅领悟,陆续提出心得报告。题目是「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得大自在」。

《无量寿经.大教缘起第三》,「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诸佛如来,已破四十一品根本无明,入常寂光净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故事事无碍,所证首楞严三昧,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因诸佛念劫平等。证得一体三身佛,应化身,现而无现,作而无作。故身及诸根,无有增减,自性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生不灭。因每一尊佛均究竟觉,故能于一切诸法境界中,成就最殊胜自在功德缘故。

《太上感应篇汇编》,「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有经文:「蜀汉张裔。少与杨恭友善。恭卒。遗孤未及数岁。裔迎恭母事之。为恭子娶妇。买田宅与之。人重其义。后为益州太守。」这一段说蜀汉有一位张裔,他年轻的时候,跟杨恭非常的友好。杨恭后来死了,留下几岁孤儿,张裔就恭迎杨恭母亲,还有孤儿来扶养。张裔把孤儿养长大,为他娶媳妇,而且买田地房宅给他。这个张裔心量非常广大,把杨恭母亲当成自己的母亲在孝敬,把杨恭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在教养,当时的人非常敬重他的道义,后来他担任益州的太守。

这一段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们两个只是朋友关系,杨恭死了,他把他的孤儿跟母亲迎接来奉养。如果是今天换成我们的话,我们做得到吗?我们为什么会做不到?能做得到的是菩萨,做不到的是凡夫。我们来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们做不到?假如我们做不到,要找出原因,这跟我们修学有关。修行就在破这个执着,破这个自私自利,破这个我执,难道不是吗?破我执,就证四果阿罗汉;破法执就成菩萨;再破一品根本无明,就成法身大士。如果不破我执,还是在三界六道轮回。所以我们学佛,其实我们的目标就是成佛,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读到这一段的故事,我们必须要消归自性。什么叫消归自性?就是它跟我们性德有关。

如果换成我们是张裔,我们为什么会做不到?障碍是什么?我引用师父上人的开示,首先必须要知道,这个障碍来自执着。为什么会执着?因为自私自利,我们总是为自己!我们迷惑了,忘记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我们因为没有往生极乐,没有开悟,所以与生俱来的习气我执,就会造成自私自利。我贪、我爱、我瞋、我痴,所以往往你在处理事情的时候,「我」、「我怎么样」,无明自然就生出来,我就跑出来,第一念的见闻觉知,到第二念就变成五蕴。

师父上人说,障碍来自于自私自利,我们就是要把这个自私自利的念头放下来,你跟菩萨其实是没有两样,生佛不二。那么你跟菩萨学,你也可以学得很像。我们称发心菩萨,我们叫发菩提心,我们就是要学习作菩萨。所以自私自利,它是菩提道上的最大障碍。师父上人说,自私自利的念头,自私自利的行为,我们得到的利益太少。因为只要自私自利一起来,功德没有了,福报只剩下一点点,福德只有一点点,真正的是微不足道。能把这个自私自利的念头舍掉,你所得到的利益是无量无边,你所享受的环境是华藏世界、是极乐世界,为什么贪恋五浊恶世而不肯舍弃?

所以只要执着,你就是娑婆世界的众生,只要自私自利,你就是五浊恶世的众生。只要放下自私自利,你就是极乐世界、华藏世界的菩萨,就是这样而已。所以往往我们都是美其名叫「度众生」,但是你知道什么叫众生吗?其实你一个妄念、一个自私自利,就是众生。所以到最后成佛的时候,就是《金刚经》讲的,「度无量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度者」,为什么?因为你恢复性德了。所以《心经》里面讲,「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智慧是本具的!就是六祖大师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迷了以后叫无明烦恼,悟了以后叫菩提自性,叫觉!迷了以后叫众生,悟了以后叫做佛。

所以你透过修行,返迷归悟,从断恶修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最后成佛,是恢复性德而已,本有的东西!本自具足,本不动摇,本不生灭!所以《心经》说,「无智亦无得」。你有一个得跟失,那还不是智慧的东西,不是自性的东西,为什么?它还有对立,还有能所。你不是说我得到一个智慧,那就有一个能得的心跟所得的智慧,那你还有能所,没办法入不二法门。所以你恢复性德以后,连智慧也不可得,你就是一心的体用而已。一心的体相用,就是恢复父母未生前本来的面目,如此而已!你恢复成阿弥陀佛,你本来是凡夫,后来恢复变成阿弥陀佛,你就过着阿弥陀佛的生活。

所以「无智亦无得」,到后来连无所得也不能够执着,你说「好,那我什么都没有得到」,那连那个念头也要打掉。「以无所得故」,你说我得,那还有一个得,对不对?你说我无所得,好,我连无所得也不要执着,连那个也要放下来。「以无所得故」,放下无所得的那个心,就是「菩提萨埵」。菩提萨埵是印度话,萨埵它整句叫菩提萨埵,事实上就是菩提。所以你证得「以无所得故」的时候,那个心叫做菩提。

张裔把杨恭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在养,这是什么?这就是忠,他对他朋友很忠!他朋友已经往生了,可是他把他的孤儿当成自己的儿子,这是真正的忠,非常忠诚、非常真诚。所以我们以前有研讨过,忠跟至诚心是相应的,跟真诚心是相应的,那至诚心跟真诚心就是菩提心。所以他把杨恭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这是忠;把杨恭的母亲当成自己的母亲在孝养,这是孝。这已经不是说我只孝顺我自己的父母那个孝,当然他这个是有缘慈,我们最高的目标,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他把杨恭的母亲当成自己的母亲在奉养,这就是孝。换句话说,张裔把忠孝做到圆满极致了,尽善尽美,自然而然就是性德流露,那他当然得到大自在。所以诸佛菩萨得大自在。老法师说,佛在经论里面,这些道理、事实真相讲得太多太多,我们要细心体会,要认真努力,希望能获得一个自在的转变。这个自在转变就是说,你怎么样可以从凡夫的不自在、不能做主,变成到佛的可以做得了主,可以自在的这个境界,这个叫自在的转变。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是得大自在,他什么自在?我们念《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都知道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三十二应就是大自在,观世音菩萨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

打个比方说,不是只有顺境才叫大自在,逆境那我就不自在了,不是!他顺境、逆境都大自在,这才了不起。菩萨让我们尊敬、让我们敬佩,就在这一点。譬如说郭惠珍医师,我常在讲座里面提到这位道证法师。在台湾,她是一个修行的成就者,在二00三年六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她舍报往生,往生极乐。她在生前著作了很多很多的讲经的光盘跟书籍,留在人间。她示现癌症,为什么?她本身就是癌症的医生,叫郭惠珍医师,荣民总医院的医师。今天让妳学佛,让妳行菩萨道,突然间妳得癌症,妳说我为什么得癌症?

就像我们台湾的枢机主教单国玺先生,他刚往生没多久。当他知道自己得肺腺癌时,他说:「为什么是我!」随后向上帝忏悔,数十分钟后说:「为什么不是我!」这叫转念。佛经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他到台湾南部一个地方去演讲,突然间在演讲席上,因为年纪大,他有那种症状,就是会尿失禁,他就在那个讲座讲得正非常欢喜的时候,突然间那个尿失禁,就尿满地都是尿,他当时那个「我」就跑出来了。那个「我」跑出来以后,他就非常的难堪,他说:「上帝开我一个玩笑,怎么在这么多人面前?我是一个枢机主教,怎么可以让我在大众面前尿失禁?」他认为上帝跟他开玩笑,为什么?这时候还有执着。

到后来他怎么样大觉悟?又另外一场演讲又来了,就是他往生前的最后一次的那个感悟。因为他不仅有尿失禁,大小便也不方便。也是有一次在演讲,他旁边有一个男看护,他要上净房﹙就是洗手间、厕所﹚,要上大号。结果他走到快接近厕所的时候,只差几步路之遥,他粪便掉下来,那个男看护就非常的生气。为什么生气?因为还要帮他整理,还要把裤子再卸下来,还要再擦粪便。当时那个男看护就骂他(他是一个枢机主教,他只不过是他雇来当看护的男看护而已),他说你怎么那么没有用,只差几步路也走不到。各位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要有心理准备,你将来老的时候,你在加护病房,在你家里,你年纪很大了,恐怕连下床的力量都没有,上厕所的力量都没有,连大小便都没有办法,人到老时就有病苦。所以佛陀跟我们说四念处,「观身不净」。我们这个四大,这个身体,四大五蕴,这是苦!老子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有大麻烦,因为我有这个身体。每一个人都要经过这样的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是苦不堪言!

能够得到大福报,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自在往生,那是少之又少,那真的要修得很好很好。像锅漏匠一样站着往生,那真的要修得很好,毛病习气都要断尽,要「一向专念,发菩提心」,你最少功夫成片。所以单国玺当时就被那男看护这样一骂,他当时那个我也有跑出来,但是他马上观照,剩下的那个我就很微细了,后来他就悟了。你看顺逆一如,逆境就是契机,顺境也是契机,顺境你不起贪,返照这念心,看到自性那就是契机;逆境不起瞋,马上返观自性,回光返照,那也是契机,那就是悟的契机。在哪里修?在日常生活根尘接触时修,用闻性,用见性。境缘来声音,听到「怎么那样没有用」,不执着,不起心动念,不生瞋,是用闻性,这是自性起用;生气了,起心动念了,是用闻识。对成佛来讲,善恶都是一如,贪瞋痴即戒定慧,顺逆是一如。为什么?因为他无我了,他一如了。所以当时,最后一次的时候,男看护再骂他:「你怎么那么没有用,粪便都掉在裤子里面?」当时的单国玺,已经不再用不高兴的眼神来看这个男看护,而是带着一个欢喜心,单国玺主教当下这一念心即是阿弥陀佛,这就是大自在。故阿弥陀佛即是大自在,也是《三时系念》中「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师父上人讲日本中村康隆和尚开示,「全世界宗教领袖,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示现。」一点都没错,单国玺主教即是明证。

老法师这里讲的大自在,单国玺主教大自在就现前。他怎么返照这念心?他说,上帝的美意,把我这一棵枯老的枯树,这棵树木长得老了以后,上面就是枯叶。人老了就没有用(枯叶),上帝的美意,把树上剩下仅有的枯叶,就用秋风扫落叶把它扫得干净,那就再生了,对不对?枯树到后来是不是再生?逢春就再生!他当下就悟了,扫枯叶,即是放下那个最后执着,他放下了,「我」就破掉了。单国玺主教,他跟我们佛教界非常有缘,是一个大慈悲的修行者,虽然他是一个枢机主教,但是对于佛教他非常的敬重。他常常跟我们台湾的一些宗教界的人士对谈。

郭惠珍医师,她剃度成为道证法师,她得癌症的时候,她从癌症病房的医生出家以后,她便得癌症。还画了阿弥陀佛五尊出来,还写了那么多劝癌症病人的劝化的书出来。譬如说《倾听恒河的歌唱》、《毛毛虫变蝴蝶》的故事,这蝴蝶就表示说自在了,翱翔天际!毛毛虫就是我们。这就是什么?都是观世音菩萨示现。你也可以讲说单国玺的那种领悟就是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对不对?为什么三十二应,他这样的一个应化身,他可以得到大自在?你看他在病苦现前的时候,就诚如圣严法师往生的时候,他也是癌症,弟子问他说:「师父,你痛不痛苦?」他说:「我有痛没有苦。」有痛没有苦的这些大修行者,他就是得大自在,才有办法有痛没有苦。我们呢?我们是痛苦。

有一次我去关怀一个癌症病人,他喜欢钓鱼跟钓虾,朋友介绍的,在马偕医院。我第一次去跟他说法的时候,他非常的高兴,他在病床上听到整个人身体弯下去,非常非常专注的在听我说法。后来他医生跟我讲只要不再给他打吗啡,他就死掉了。后来我答应说我再去看他一次,大概那时候跟他讲的时间是一个礼拜。所以你要是答应病人的事情一定要兑现,千万不要迟到。后来我大概是迟到一、二天,因为公务太繁忙。我就到马偕医院再去看他,他跟我讲什么?他说:「黄警官,你不是答应我七天要来跟我说法吗?你怎么让我多等了一、二天呢?」我跟他忏悔,我说:「对不起!我真的很忙。」他说:「我真的就是为了听你这一趟法,我忍了七、八天,你知道吗?」我说是是是,我就跟他忏悔,然后再说法给他听。他听得很法喜,后来就顺利舍报了,我讲完大概第二天、第三天就走了。我到他家去带他的眷属共修,我看到两袋的钓具,像高尔夫杆的钓具两大袋。你看他喜欢钓虾、钓鱼,癌症现前的时候,整个人身体弯得像虾一样,很痛苦。

凡夫就会痛苦,圣人有痛没有苦,就是因为他得大自在。就像谛闲老法师正在生病的时候,也是跟我们一样会痛。沙弥就问他说:师父,你不是说这是臭皮囊吗?你为什么还喊痛?谛闲老法师跟沙弥讲:沙弥,痛是真的。为什么痛是真的?他讲这句话的时候,那个痛就是见闻觉知,知道得很清楚。那个知道得很清楚就是我们的第一念,那就是我们的觉性。觉性知道痛不痛、酸不酸,它知道。他当然知道,他不知道的话,那他不就是没有见闻觉知了吗?他知道痛跟不痛、舒服跟不舒服,但是问题他不会迷在执着上。他知道痛跟不痛,痛的时候他没执着,没执着他的心就是得大自在,那叫三昧,那叫禅定,那叫智慧。

老法师说,观世音菩萨他有三十二应,就是大自在!三十二应,三十二种应身,随类化身,随机示现,他这个转变自己做得了主,这就得大自在。我们今天转变,自己做不了主。什么叫我们今天转变做不了主?你的东西我帮你拿来了,你痛苦得不得了,你做不了主,对不对?你的房子不见了,你的钱被人家骗走了,你的事业失败了,你做不了主,你痛苦得不得了,这就是什么?我们今天的转变自己做不了主。那我们变成什么?谁在做主?业力在做主,这是真的。六道凡夫他是随业流转,我们起心动念都是造业,造善业得善果,三善道受身,就转到三善道;造恶业就转到三恶道,转变不自在,因为什么?你自己做不了主。

菩萨呢?菩萨是称性而为,他是乘愿再来,他得大自在。老法师说,诸佛菩萨为什么转变自在?说实在话,就是他尽忠尽孝,他把忠孝两个字看清楚、看明白了。就像文章里讲的张裔一样,他把忠孝看清楚、看明白!他跟他朋友杨恭的母亲跟孤儿之间,他没有分别执着,他才有办法把他的母亲当成自己的母亲,把他的儿子当自己的儿子,那就是不分别、不执着。诸佛菩萨千经万论,就是讲这两个字,讲得非常圆满、彻底究竟。所以我们要明白一部《大藏经》都是在说这两个字「忠孝」,就是这两个字详详细细的说明。惭愧弟子黄柏霖报告至此,祈请师父上人慈悲教诲,请各位法师、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老法师:黄居士的这篇报告我们听到了,也很受感动。忠孝是中国古圣先贤很早就提出来了,这两个字是一切众生个个具足的,为什么?它是性德。你要用真心,它就出来了;你用妄心,它就迷了,就不见了。诸佛菩萨觉而不迷,所以他用真心,用得很自在,用得很自然,一丝毫破绽你都看不出来。看朋友的母亲,就像自己的母亲;看他的儿女,就像自己的儿女,性德圆满的流露。

古圣先贤告诉我们,哪些是性德?五常、五伦。从五伦讲起,五伦是道,五常是德,道德,这是道德的标准。五伦第一个就是爱,在佛门里面不叫爱,叫慈悲,其实慈悲就是爱。你看看许许多多宗教都说,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神跟上帝是什么?能够用性德的人,就是上帝,就是神。神跟上帝也有黄居士所说的大自在,有这个意思。你看中国神这个符号,字是符号,你能看得出来。它在左边是个示字,上面一划短,下面一划长,古时候这个字叫上。下字,上面一划长,下面一划短,这下字。上,上是指什么?指上天。下面三划垂下来的,代表什么?上天垂象。上天垂象的意思,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大自然的现象。大自然当中,我们看到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这三条就代表这个。右面是个申字。你看申,这个字当中有三个关卡,就是障碍,你就不能明了。神圣就是觉悟的人,他很顺利的通过了这三个关卡,这申当中像一把剑一样,这三个关卡都突破了。

这三个关卡在佛法里面讲,就是三种烦恼,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这个东西你真正能顺利通过,你就成佛了;你通过不了,你是凡夫。完全不能突破,是凡夫;突破一道,还有两道,那是阿罗汉;突破两道,还有一道,是菩萨,还有一道;三道都突破了,就成佛。神是这个意思。什么叫神?通达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人叫神。神是什么人?每个人都是的,迷了叫凡夫,悟了叫神圣。要怎样才能通达?放下而已。放下执着就成阿罗汉,这三种烦恼突破了一种;再放下一种就是菩萨,菩萨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最后的无明都突破了,就成佛。佛经上叫法身大士,破一品无明,明心见性,全通了。三样都不通,都没有破,那是六道轮回。

六道轮回是假的,不是真的,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执着,这个关卡就破了,六道就没有了。所以六道是假的,不是真的。第二个关口破了是菩萨,菩萨这个境界里头,就是十法界四圣法界,它也不是真的。四圣法界从哪里来的?从无明来的。所以无明烦恼一破,十法界就没有了,这个东西阿赖耶变现出来的。它的本质是什么?本质是一真法界,心生心现,唯心所生、所现的;十法界跟六道轮回是识变的,唯识所变。只有佛讲得清楚。识是什么?识是妄念。妄念没有了,不用阿赖耶,转八识成四智,十法界就不见了。所以《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就是有生有灭,有生有灭是阿赖耶。自性不生不灭,所以自性现的相也是不生不灭,它有隐现不同,它没有生灭,有缘它现,没有缘就隐,隐藏起来,不见了。隐藏不能说它没有,它有缘现相,不能说那个相是有的。所以相是假有,空是真空,真空不空,妙有非有。佛说得极其简单,把真相全说出来了。学佛第一个要了解真相、通达真相,这叫智慧。然后放下虚妄,那叫功夫。不放下你得不到自在,放下就得大自在。

我的缘分也是很稀有难得的,我第一次跟出家人见面,就是章嘉大师。我向他请教第一个问题,我说,我从方东美先生课堂里面认识了佛教,佛教确实了不起的大学问。我说佛教里头,有没有简单容易的方法,让我契入佛的境界?我提出这么一个问题。老师教给我看破放下,你就能契入。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哪一个在先?各人根性不相同,所知障重的人看破在先,烦恼障重的人放下在先。我们每个人哪个在先,都不定的,章嘉大师讲得清楚。我继续再向他请教从哪里下手?这我们真干。他就教给我布施,三种布施。布施是因,它有果报。财布施得财富,可是你不能够贪,如果在这个上面起了贪心,你就堕落了,你永远不能放下。

真正没有贪心,像中国大陆上供的财神,大家知道不?大陆上供财神供范蠡。台湾供关公,关公跟发财不相干。范蠡,真的。你看他是越王勾践的大夫,帮助越王勾践复兴,那真不容易,亡国之后再能复兴。复兴之后,他知道勾践这个人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这是真有智慧,他就逃走了,改姓名去做生意去了。带着西施,西施是他的妻子。你看,他能把他的妻子奉献给国家,到吴国去做间谍。大功告成之后他们夫妻团圆,两个人在一起做生意,没做几年发财了,发财之后散财,救济一些贫苦,统统分给大家。从小本生意再做,过了三年又发了,在历史上叫三聚三散。真放得下,这就对了。心目当中,你看他只有国家,只有民族,只有救济一切苦难众生,没有为自己。所以他死了以后,中国人把他当作财神看待,会做买卖。发财原来是布施得来的,愈施愈多,可不能有一点点贪恋。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要真干,尽心尽力去干,不要有任何忧虑。

我跟老师三年,一直到他圆寂,我跟他那一年他六十五岁,六十八岁过世的。我的这些基础是他老人家给奠定的,我这一生走的这条路是他指导的。他走了以后,我把工作辞掉出家,章嘉大师教给我,因为我一个人在台湾,没有牵挂,没有后顾之忧,教我出家学释迦牟尼佛。第一本教我读的书,《释迦方志》、《释迦谱》,告诉我,你要学佛,首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这非常重要。读了之后才晓得,释迦牟尼佛是人,不是神。释迦牟尼佛一生从事于教学,三十岁开悟之后,在鹿野苑教五比丘,七十九岁过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是义务教学,不收学费。多元文化,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也不分信仰,无论信仰什么宗教你跟他学,他都教你,他没有叫人改变宗教。为什么?它本身不是宗教,这个我们得认清楚,我们这个路才不会走错。所以我们各个宗教往来一点障碍没有。宗教接触最怕我们说我们这个教好,他那个教不如我们,把他的信徒拉过来,他最害怕的。他跟我往来,了解我们的思想,这个忧虑就没有了。我们跟任何宗教都是非常好的朋友,能够在一起共患难,能够在一起帮助这个社会,化解冲突、化解灾难,帮助这个社会走向安定和谐。真正做这个工作的人要有性德,如果没有性德,都会有流弊发生,甚至于演变到不可收拾。

性德多重要,佛教重视。你看佛教最高指导的原则,净业三福,无论你修哪个法门、哪个宗派,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它是总的指导原则。从哪里干起?「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根,根之根,这完全世间法。如果没有这个根,你就没有办法学佛,你怎么学也不像,学了一辈子,不管修什么法门,你还是搞六道轮回。这多重要!古人学佛容易成就,什么原因?这一条他从小根就扎好了,父母教,大人教。每个人都有教小孩、照顾老人的义务,不管他是什么样身分,与我有没有关系,看到老人在外面,有不方便地方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帮助他,去照顾他,这是应该尽的义务;看到小孩,小孩在外面玩耍,吵架、打架,立刻要去劝导他们,要去给他们讲道理,他都教,这小孩与他没有关系。父母看到了,走路的人在教育小孩,都向他感谢、道谢。现在没有了,现在人根本就不懂,所以社会愈来愈困难,基础教育丢掉了。

我们今天提倡这个根本教育,学的人都十几岁了,十几岁的是补习教育,他不是从根本扎的,所以他会变节,遇到所谓高名厚利,他就把握不住,就出问题。为什么古人不出问题,你给他再高的地位,给他再多的金钱,他不动心,他如如不动,那是什么?小时候的根扎下去了。现在都是半路出家。中国文化要真正复兴,需要多久?至少要一百年以后。这一百年当中,一百年至少三代,三十年一世,三世,认真努力来补救,到一百年之后人都觉悟了。这个扎根教育,《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要从小,从什么时候?他一出生,眼睛睁开他会看,耳朵他会听,从这里教起。扎根到什么时候?到三岁,从出生到三岁,一千天。这一千天做父母的人很辛苦。所以母亲的恩大,孝是把母亲摆在第一,父亲在第二,母亲照顾他时间最多,用心最恳切。凡是负面的、邪恶的决定不能让小孩看到,就这一千天。他看到都是正面的,负面不能让他听到,不能让他接触到,要看一千天。一千天他就养成习惯,他就有能力,虽然只三岁,他有能力辨别是非。他见到是,他会接近;非、负面的呢?他会排斥。他有这个能力!所以中国古谚语有一句话说「三岁看八十」,三岁的时候教好了,八十岁他都不会变节。

黄居士举的这个例子,他为什么能把忠孝做得这么好?小时候的根扎得牢,对待朋友跟亲兄弟一样。现在学校学生的感情没有了,全是利害,有利的是朋友,没有利是敌人。跟我们这一代不一样,我们这一代从小的同学,真的跟兄弟姐妹没两样。但是现在学校看不到了,不但学校看不到,我们佛门道场里看不到,道场师兄弟能像亲兄弟一样吗?不像,这就佛法衰。

佛法能兴旺起来吗?一定做到和,家和万事兴。如果不能和,佛门四众弟子天天干的什么?灭佛。如果真正能走向和,和必须要修忍,和的底层是忍辱,能忍才能和,不能忍不能和。忍是根,敬是本,彼此互相尊重、互相尊敬,才能真正达到和睦相处,平等对待。把佛陀的教法落实在生活,佛法才有救。不从这个地方下手,讲什么都是假的,都是空的,佛法还是继续要衰下去,到最后消失了,在这个世间消失了,那真可惜。这是大学问,性德,德行做到究竟圆满,在这里头。

出家不容易,出家人要把佛菩萨、祖师大德这个法承传下去,这就是佛的孝子贤孙。真正肯发心的人,我们要全力拥护照顾他,一定要知道,他的成就就是我们自己的成就,是一不是二。你要是不帮助他,甚至于障碍他,为什么?嫉妒心生起来,想尽方法障碍,你将来到哪里去?无间地狱。你现在不知道,地狱现前的时候后悔莫及。

黄居士本身是高级警官,深信因果。台湾的警察都相信因果,刑事案件能够破案,他们自己告诉我,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灵,那个亡人或者是托梦,或者是附体说出案情,尸首在哪里,他们才能找到,才能破案,所以他们最相信这个。他退休下来之后,我就请他,你一生不要搞别的,专讲因果报应。别人讲人家不相信,你讲我们都相信。因果教育比什么都重要。道德教育学了之后,有时候高名厚利还会动心,还把持不住。因果报应就把他吓到了,不敢做坏事,做坏事你肯定要接受报应,就不敢了。

中国这个社会、这个文化,几千年到今天还没有灭亡,靠什么?古圣先王提倡三个教育:第一个是祠堂,祠堂教孝;第二个孔庙,孔庙教忠,跟你讲伦理道德;第三个城隍庙,城隍庙讲因果报应。就这三样东西,把社会就摆平了。你能说他没有智慧吗?你能说他是迷信吗?他迷信,社会安定,人民生活过得幸福美好。你今天破除,不要迷信,社会动乱,乱到你自己没有方法处理,这多痛苦。所以要回过头来找老祖宗,你才能解决今天社会上这些复杂的问题。老祖宗有真实智慧,记住他五千年的经验没中断。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4年4月16日14:48:0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wsmy.net/248.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