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090) 编号:02-042-0186
学生:参加戒学研习班心得报告,「持戒念佛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惭愧愚痴弟子宽圆,承蒙佛菩萨慈悲加持,有幸参加此次澳洲净宗学院戒学研习班。在此弟子满怀无量感恩,将自己此次学习之肤浅心得冒昧呈于,师父上人及诸位仁者足下,以供批评指点。
师父上人告诉我们,戒律的核心是戒体,而戒体就是菩提心,就是真心。所以,持戒念佛可以用另外一句话来理解,「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师父上人告诉我们,现在念佛人多,但往生者很少,原因就是欠缺菩提心。如何落实菩提心?菩提心是戒律的核心,菩提心落实在生活中就是严持戒律。所以,真正持戒的生活就是充满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的生活。持戒是真诚的,持戒不是跪在佛菩萨面前责心忏悔时欺骗佛菩萨。真诚的发露过失,认真分析自己犯错的原因,勇猛的改正过失,以真诚心对待一切人、事、物,是真诚的持戒人。
持戒是清净的。持戒不是在生活中增加多余的烦恼,持戒不是增加自己的分别与执着,因为持戒应该感得的是清净。故对内,谨防内心细微之贪瞋痴念,减少自己的分别与执着;对外,随缘接众,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是清净的持戒人。持戒是平等的,持戒不是自以为是;戒律不是我们在生活中衡量别人过失的标准,因为持戒应该感得的是平等。平等不是我们和别人一样高叫平等,自卑而尊人是真平等。故谦和待人,只见自己过,不见他人非,是平等的持戒人。持戒是正觉的。持戒不是怀疑一句佛号的功德威力而别求他法。一句弥陀,为法界之大总持;一句弥陀,蕴含一切诸佛名号,蕴含一切经、一切律、一切论、一切陀罗尼;一句弥陀,是从果上修,是当生成佛之无上奇特妙法。一句弥陀,唯真具正觉者能信。故坚定我们对一句佛号为修行大总持之信心和对极乐世界之愿心,是正觉的持戒人。持戒是慈悲的。持戒不是远离大众,不是为了成就自己持戒的形式而断他人入佛门之机。故,以柔软心,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饶益一切有情,是慈悲的持戒人。持戒,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的落实。反之,菩提心也是检验我们持戒偏差与否之标尺。《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为魔业」。菩提心从何处始?从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始。故曰,孝名为戒,戒以孝为宗。若无《弟子规》之根基,严持戒律将无门而入,终成一张空谈。
菩提心到何处谓无上?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求生极乐,是无上菩提心。准此,何谓持戒之无上境界?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求生极乐。故持戒从落实《弟子规》始,以一心念佛求生极乐为终。持戒念佛。持戒,就是菩提心在生活中的落实;念佛,就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持戒念佛,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净律一体,净律本来一体。一句弥陀,圆满矣。佛法如海,深广无尽,汲取一滴,试做研讨。
惭愧弟子宽圆,业障深重、智慧短浅,错误之处,恳请师父上人及诸位大德批评指正。阿弥陀佛!惭愧凡愚弟子宽圆顶礼敬呈。
老法师:圆师在此地说出来了。持戒是一切法门的根本,今天持戒有问题,问题在哪里?问题在没有根,都放在这里。根是什么?这里说出来了,持戒要从落实《弟子规》开始,《弟子规》是第一个根,第二个根是《感应篇》,第三个根是《十善业道》,我们称它为儒释道的三个根。具足这三个根才能学戒律,这三个根是第一福,净业三福第一福,有第一福才能够学第二福,第二福是以第一福做基础。我们对于孝顺父母,对于尊重师长,这孝敬。我常常讲,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是大乘的根;敬是本,根本。孝用父母来表,做代表,敬以老师来做代表,一个孝、一个敬,这是根本。没有孝顺心,没有恭敬心,戒律做不到。没有第一福,这净业三福就不会有第二福,第二福才「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所以这是小乘。从这个再往上提升这大乘福,才「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菩萨自行化他。这很高,这没有深厚的根基,你怎么能学得成?
多半学戒的,我们从年轻时就看到的,持戒、持午,自视很高,瞧不起别人,这个持戒得的结果是什么?得的结果是傲慢。增长傲慢、增长瞋恚,错了。持戒的时候,经上告诉我们,你得的结果是清净心、平等心,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怎么可以搞到贪瞋痴上去了?这种现象很普遍,你去细心观察,持戒人有没有贪心、有没有傲慢、有没有嫉妒?统统都有。佛的戒律如果是这样的,我们学它干什么?这什么原因?没有基础。古人基础都扎得好,特别是这三个根,多半都是在家庭教育里面就扎好根了。古人家教严,认真,现在中国古时候这种家庭教育,二战之后没有了,我再没有看见了。抗战时期还有,大家庭还有;抗战以后没有了,家没有了,家教没有了。换句话说,你想学东西,根没有了,家没有教你,学校没教你。怎么办?我们今天想学戒律,这个根不稳,戒律就不牢靠,会有偏、会有邪,偏邪一进去,这戒律就有问题了。所以这三个根比什么都重要,能够把《弟子规》里头讲的一百一十三桩事情统统可以落实,表现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深信因果,善恶的报应,再提升到《十善业道》;由《十善业道》接到戒律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会偏差了,跟自性逐渐相应。
这篇报告虽然简单、不长,你的认知是正确的,这就是章嘉大师所讲的看破,你看破了。真正得受用要放下,应该放下的全放下。专修净土的,好!知道这一句佛号,三聚净戒都在这一句佛号里头,心里头念念都是佛,没有杂念、没有妄想,他怎么会犯戒?所以,它是无量法门的大根大本,戒律的基础就是《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如果不用这个,不用这个,用小乘《阿含》、《成实》、《俱舍》,用这个做基础。中国人为什么不用?那个很麻烦、很复杂,没有中国儒道这么样的亲切简单明了,所以中国用儒道代替小乘。过去有成实宗、俱舍宗,有两个宗派,小乘的,宋朝以后就没有了,中国变成纯粹大乘,八个宗派,小乘戒律也变成大乘。所以《四分律》,律是小乘,但是精神是大乘。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