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吉法师:香港汉学院献礼

admin 心得分享评论阅读模式

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099) 编号:02-042-0211

MP3下载

学生:香港汉学院献礼。惭愧弟子开吉今日恭敬报告的主题是—《香港汉学院献礼》。

届逢香港汉学院成立、奠基之期,藉此殊胜因缘,谨呈此文敬献诸佛菩萨、历代圣贤、中华民族万姓先祖。祈愿汉学院之成立,能够为全中国、全世界培养传承儒、释、道道统之优秀人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一、孝敬为根,伦常为本

《无量寿经》云:「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老法师开示说,中国的现状,人民不善,是源于近百年来社会不安定,因此父母失教,祖父母、曾祖父母甚至高祖父母,悉皆疏忽对后代的教育。因此年轻人悖逆伦常,作恶多端,如何能够责怪他?若是责怪他,就是不仁。是故应当要饶恕他,施以伦理、道德之传统教育,就不会一错再错。

殊不知中国二百多年前之老祖宗悲泪交加、悔恨不已,于墙角中忏悔哭泣,深望子孙能够诵读《弟子规》、《孝经》等圣贤典籍,并向所有弘扬、著述圣教者叩首忏悔。祖先日日凝望子孙,陪伴子孙学习圣贤教育,呕心沥血、诚心劝谏子孙切勿重蹈覆辙,否则祖先无颜端坐于厅堂牌位之上。学人睹斯言,闻斯语,怎不令人感动涕零,悲泪如雨!《三字经》云:「人之初,性本善。」如今潮州谢总办班教学,得以于七日内唤醒人的良知良能,足证人是教得好的,人人自性本具如来智慧德相。

中华传统伦理道德教育之根本即是「孝敬」,因此汉学院之开幕设以拜师礼,弟子至诚恭敬向恩师礼拜;汉学院之奠基则是拜亲及拜师礼,子拜父,且父子至诚同向恩师礼拜。此表法之义即彰显孝敬乃是汉学得以屹立不摇之坚实道基。

诚如《论语.学而》所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诚孝之至,可通神明,光四海,则汉学得以奠基;诚如《无量寿经》所云:「应勤修行,随顺我教。当孝于佛,常念师恩。」诚敬之至,可继绝学,耀门楣,则汉学得以光显。此乃汉学院之表法深义。

孔子在世时,曾经「问礼于老聃,学鼓琴于师襄子,访乐于苌弘」。体现出孔老夫子尊师重道的精神。念老于《大经》集注中亦云:「『随顺我教,当孝于佛,常念师恩』三句,均指尊师重道,依教奉行。」老法师说,此乃学习佛法、圣贤教育必具之条件。古往今来,学圣贤之人很多,成圣贤之人不多,原因在于对老师不尊重,对父母不孝顺,自私自利之心太重,对于财色名利占有之念头太强,以此为乐,争夺不休,忘失父母之深恩,忘记老师的教诲。

由此可知,若失去「孝敬」之根本,学人之道德学问如何培育?汉学之根基又何由建立?只有诚孝、诚敬之人,才能够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扶大厦之将倾,继绝学于当世。

二、儒释道三教混元和合

甫进汉学院,即见本师阿弥陀佛、道德天尊老子、万世师表孔子之铜制塑像。这三尊首现于二0一四年香港中元祭祖法会的圣像,肃穆庄严,表法意义深刻,体现儒释道三教是一家。

中间的圣像是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十方诸佛尊之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蕅益大师于《弥陀要解》中,说明弥陀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老法师释此文时言,阿弥陀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是「无量」的意思。「阿」译为无,「弥陀」译为量,「佛」译为觉悟。因此,阿弥陀佛名号之意就是无量觉悟,简言之,即是无量光、无量寿。光是指空间,光明遍照;寿是讲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时空交彻成整个宇宙。法界体即是光与寿,阿弥陀佛之法身是无量光寿,阿弥陀佛所居之极乐世界亦是无量光寿。

左侧的圣像是道家创始人道德天尊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期楚国人,曾担任「周守藏室之史」,是一位大智慧者。

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孔子曾向老子学习礼法:「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群书治要》卷十《孔子家语》亦曰:「太上以德教民,而以礼齐之。」因此,最好的办法是用道德来教化民众,并用礼法加以约束。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早在春秋时期,儒家和道家的创始者彼此之间就互相尊重,互相赞叹,互相学习,在历史的延承中更是互助合作,共同圆满教化众生之使命。老法师所倡导的「世界宗教是一家」的理念,孔老夫子与老子在两千多年前即已实践。

相传老子西出函谷关之前,应关令尹喜之请,留下五千言之《道德经》,尔后倒骑青牛而去。老子被尊奉为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唐朝皇室更是尊之为始祖。老法师于讲席中常延引老子之言「吾有大患,为吾有身」,由此推断大智慧者老子可能是生到无色界天。

儒家创始人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是一位大教育家、思想家。

《易经》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孔子的外祖父颜氏,将其女儿颜征在许配给叔梁纥(孔子的父亲),历叙叔梁纥之祖宗乃积善之家。于是断定其子孙一定会兴旺,终将女儿许配给他,而生下了孔子。由此应验《易经》之言真实不虚。

孔夫子幼年,常将祭祀用的礼器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做为一种游戏。其在世之时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良有以也。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的夫子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祖述尧舜,有教无类,被尊奉为「万世师表」、「素王」。后因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倡议,施行「独尊儒术」,而使儒学蔚为华夏千百年学术文化之正宗。夫子之德,行之久远,历久弥珍。

在《汤恩比博士的中国观》一书中说:「以儒教为中心,同时儒、佛、道三种思想浑然融合,在直至今日的中国文明中,始终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

自古以来,儒释道三教和合无间、共存共荣,共同行使社会教化之使命。这是中华文化最为和谐美好的绚丽典章,是今日世界实现安定和平的源头活水。

三、仁德国主,护世太平

圣贤教育所行之处,无不仰赖仁慈国主之护持,此事古今中外皆然。

《无量寿经》云:「有大国主名世饶王。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寻发无上真正道意。」大慈念老于批注中引《汉译》经文曰:「世饶王,闻经修道,欢喜开解。便弃王位,行作比丘。」老法师开示说,「世饶王」是法藏比丘在俗时的名字,是阿弥陀佛的前身,他是一位躬行圣贤政治的仁德国主。其名号中之「饶」字,即是丰饶之义,涵括范围广大,举凡政治、社会、文化皆是如此,因此国家富裕、安定、和平。由于世饶王为政以德,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建立了太平盛世,因此人民的生活幸福美满,国民对于这位国家领导人赞叹、欢喜、拥戴。世饶王闻佛说法,舍弃王位,遍参十方国土,发殊胜大愿,五劫勤苦修行,自然成就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往生极乐者,上至文殊、普贤等等觉菩萨,下至无间地狱恶道众生,悉皆包罗。老法师说,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从无间地狱往生极乐世界的。

唐太宗是一位文韬武略的英明国主,然而由于年轻打江山时杀人太多,射箭百发百中,死于其弓箭下者逾千人之多。杀人要偿命,因此死后堕落地狱。但由于他在世之时护持三宝,有功于佛教,且平等护持所有宗教。同时他下令编订大唐治国宝典《群书治要》,尝言,「此书可以救中国,可以救世界」,此乃太宗对于人类之最大贡献。因此他得以离开地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纵观唐太宗一生,他任人唯贤,虚心纳谏,励精图治,遂成就「贞观之治」,创建大唐盛世,而成为中国历史上之一代英主。他克己纳谏,择善而从,仁民爱物。唐初关中连年灾荒,太宗开仓赈灾,取出御府金帛,为灾民赎回儿女。其股肱谏臣魏征过世后,太宗尝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遂成为千古名训。

大唐文化灿烂辉煌,得力于太宗之护持。除了任命魏征、褚遂良、虞世南等人编订治国宝典《群书治要》之外,还任命孔颖达等学者修订《五经正义》,统一南北经学,且置办「国史馆」,由大唐宰相负责监修前朝国史,开风气之先。太宗文治之功为后人称颂至今。

更难能可贵的是,唐太宗不但护持佛法,而且平等对待所有宗教,促成唐朝多元宗教、多元文化之融合。贞观十九年,唐太宗诏令「卜斯地将建寺为之荐福」,于幽州城内建寺,以悼念东征高句丽战争的阵亡将士。隋朝开皇年间,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唐太宗对回教十分包容,今西安大学习巷的「清教寺」就是于唐神龙元年,由太宗大将尉迟敬德监造的。贞观九年,基督教传入中国。波斯传教士阿罗本来到长安,太宗派宰相房玄龄隆重接待。贞观十二年,还协助他翻译《圣经》,造礼拜堂于「义宁坊」。由此可知,唐太宗对于所有宗教皆是以平等心对待,而成为宗教之总护法。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大同世界的愿景一直是人类社会的美好理想。《无量寿经》阐述了佛教大同之治的景象:「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念老释此经文时言及,佛所行之处所,无不蒙受佛之教化,必感降吉祥,世界和平,万邦和睦,风调雨顺,国家富足,人民安乐,尊崇道德,兴施仁政……愿世界臻于大同也。

由此我们深信汉学院之建立,必能帮助国家、世界培养第一流的汉学人才。汉学之教化所及,必能宇清国安、家和人乐,必能帮助国家社会臻于崇德兴仁的大同之治,如此则为百姓之福、国家之福、世界之福也。

以上是惭愧弟子浅显的心得报告,不妥之处,诚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大德同修惠予批评指正,无尽感恩,阿弥陀佛。

老法师:开吉法师这一篇的报告也非常好,让我们听到之后有很深的感慨。我们希望你能够见到、想到,希望你能够做到。今天真正能见到、想到的人就不多,这什么原因?这是最近两百年,中国近代史中,你可以能够看到,汤恩比博士就说得很多。清朝末年,第一批派到国外留学的学生,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教育,对于孩童、青少年是以礼法约束他们,让他们言谈举止都有规矩。到西方去留学,看到西方人,完全把这些约束解放了,他们获得了充分的自由自在,于是想到中国的衰落应该就是这些礼教,所以学成之后回国就要全盘西化,要把中国旧东西都把它抛弃掉。代表这个活动主流的就是五四运动,打倒孔家店,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向西方人学习。日本人真干了,比我们早五十多年,将近一百年。造成今天这个社会,到底是进步,还是倒退,我们要冷静的去思惟观察。

不但对中国,就对全世界各个族群文化来设想,他们的东西几千年能传到今天,没有被淘汰,肯定有道理;如果没有道理,怎么可能传下来?这么长久的时间,这里头多少有聪明智慧的人,他们没把它看破吗?我相信凡是糟粕,有问题的,统统被淘汰掉了,能传下来的全是珍宝、全是精华。古文明保存得最多的、最丰富的是中国人,这个连罗素、汤恩比都承认。尤其是前清乾隆皇帝,将中国古文明做了一次整理,那就是《四库全书》,真正是好东西才能入选,还有许许多多没有被选中的,那个分量跟《全书》分量差不多,没有选中的就是糟粕,淘汰的。真的是糟粕吗?我们要细心、慎重去观察,糟粕也能传几千年,什么道理?中国传统文化里头有,外国传统文化里头也有,我们的态度要以真诚心、清净心、恭敬心来拜读,肯定会发现这里头还有宝,被一般人疏忽了,要把它挖掘出来,要把它整合,发扬光大,流传于后世,有益于世人,帮助这个世界解决问题,帮助世人在一生当中都能过到幸福美满的生活。从文化里面去找,肯定会找到。

古圣先贤教学的理念跟方法跟西方确实不一样,西方的文化没有放弃自私自利,没有放弃竞争、斗争,这些思惟在中国文化里面早就放下了,这就是汤恩比所说的,中国文化为什么优于其他族群的文化。他一生专门研究文化史,中国文化是最好的。这个形成,在中国三皇五帝,夏商周时候就普遍推行。那个时候政治上没统一,政治上统一的是秦始皇,秦以前中国没统一。春秋到战国的时候,春秋时候八百诸侯,中国中原这一带。诸侯就是独立的国家,幅员都不大,我们在古书里面看到,他的这个城市,疆域方圆一百里,这就是大国;小国,我们看到历史上记载的汤,汤的领土只有七十里。周文王只有百里,一百里,在现在是一个乡镇,不到一个县,一个县不止百里,那就是国君。八百多诸侯,这些诸侯国都尊重周王,为什么?周的政治办得好,都向周学习,用周的历法,对周尊重,所以尊称他为天子。他并没有实权,完全是伦理道德教化所成就的,这些小国归附不是用武力,用文化,自动来归属的,不是用战争把这个国家消灭了,占领它的领土,不是。秦统一之后,把这些小国都改成郡县,这个遗迹甚至于到现在还都能看到。

汤恩比对中国的历史非常熟悉,他看今天的世界,二十世纪,他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之后核武出现了,他为这个事情真的是忧心忡忡。没有这个武器之前,人类不可能毁灭地球上的生物,有这个东西,人有能力毁灭地球,这是一桩非常可怕的事情。真的发生这个战争,这是人类在地球上集体自杀。这个战争没有胜负,同归于尽。所以他就想到中国春秋战国这个时代,现在地球就像那个时代一样,如何能够消除核武战争?那就是要统一,像秦始皇统一中国,秦,那就是世界政府,这样子内战就可以没有,消灭了。所以他提出世界政府、世界国家。谁来统一?决定不是用武力,要用文化,要用宗教。

宗教必须要回归教育,要互相学习,宗教要互相尊重。宗教都是和平的,每一个宗教经典,它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仁慈博爱。爱人就不能杀人,每一个宗教经典里面都教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佛家讲的五戒十善,每个宗教经典里头都有。王神父节录的《圣经360》我们看到了,你看到之后,跟佛法讲的没有两样。所以宗教的团结有利于化解冲突,促进安定和谐,这整个地球。一定要讲、一定要教、一定要落实,从宗教本身做起。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佛家的慈悲,必须要宗教神职人员、宗教的信徒,把仁慈博爱从自己心里头做出来给大家看,这样才能够教化人民。中国传统文化归纳起来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汤恩比称作最优秀的文化。这十二个字没有人反对,我们这十几年来接触不少的宗教与族群,我们为它做粗浅的说明,没有反对的,都欢喜,都能接受。为什么?人性的教育。他们的教学理念从哪来的?智慧从哪里来的?从自性里生出来的。自性是一不是二,人性本善,从本善自性里头流出来的哪有不善?细细去看所有宗教,全都是自性本善流出来的,所以他可以和睦相处,可以像自己兄弟姐妹一样。

要把宗教教育发扬光大。宗教为什么还竞争、还斗争,还有战争?那是他们没有深入经典,如果真的深入经典,不可能发生这个事情。所以经只念,不研究不行,一定要深入,要把它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就管用了。所以中国人重视教育,把教育分成四大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圣贤教育,宗教包括在圣贤教育当中。这四种教育都要用真诚心、恭敬心、清净心来学习,才能帮助你开发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相好是真的,现在科学家知道,那是什么?境随心转,人心好相貌就好。你看看人在欢喜的时候,他的相貌很可爱;他在发怒的时候,好像那个相貌就不可爱了,境随心转。教育要教人心,弃恶向善,端正心念,这比什么都重要。

汉学院能成就,我觉得这是祖宗之德,众神的加持。很难,丢了太久,谁肯回头?谁肯干这个事情?这世界的人造的罪业太深了,造了两百年;再往上推的话,中国人造罪业两百年,外国人造罪业四百年,哪有那么容易回头?所以示范点非常重要,一个小城、一个小镇、一个小区,都可以做出很好的榜样出来,真做好了,名声自然会传出去,就产生影响。

汤恩比说得很好,未来西方文明要转移给东亚文明。东亚文明是中国,中国是主,还有三个卫星国,跟我们是同一个文化,那就是韩国、日本、越南。这三个国家跟中国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春秋末年,战国的时代,跟我们就有往来,在中国历史上可以看到。日本的朋友常常到这边来访问。我上一次在日本讲经,住在日本冈山,住了十几天,就彷佛回到春秋战国那个时代。日本的农村保存得太好了,没有被破坏,你看到他们的生活,礼貌、穿着、饮食、居住的环境,从春秋战国传过去之后,一直到现在还保存着,真可爱。都市变了,农村没变,确实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我们看做生意小买卖的,农夫摆一个摊子,上面搭个棚,他卖的蔬菜,每一把上面写着多少钱,就放在那个地方,人家要的时候自己拿,自己把钱放在一个袋子里头。他不在,他早晨把它摆好,晚上来收,没人管。我们看到很欢喜,人诚实,没有欺骗人的,这个难得。在中国已经看不到了,在日本农村里头差不多还都保持这样。农村人也非常好客,我们去了,家家都欢喜。要学历史,要了解这些国家,了解跟中国人两千多年的关系,他们的风俗习惯全是中国的。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4年4月17日15:05:59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wsmy.net/281.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