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柏霖居士:一切诸善,皆悉回向西方;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

admin 心得分享评论阅读模式

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109) 编号:02-042-0238

MP3下载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同修大德,大家好!惭愧弟子黄柏霖报告,题目:一切诸善,皆悉回向西方;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

《太上感应篇》第二十四句,「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从凡入圣。万善之门。以发菩提心。最为第一。菩提心。犹种子。能生一切诸善法故。亦如良田。能长众生白净法故。亦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亦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涅盘经曰。佛说修一善心。破百种恶。如少火能烧一切。故知万善皆从一念好乐而生。全体善心而现。圆满菩提常乐妙果。」

这段白话解释,一切万善之门,以发菩提心,最为第一,要从凡夫转入圣贤,也是首先要发菩提心。菩提心就像种子一样,因为它能生出一切诸善法故。菩提心又像良田,它能长众生白净法故。白在佛法上的解释,可以说是布施或大布施,也可以解释说清净、洁白;净就是清净,所以能长众生清净妙法故。亦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故;亦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就像火一样,能烧一切诸邪见烦恼,薪就是烦恼,烧尽所有各种偏见的缘故。

修行最重要的就是发菩提心,净土法门也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所以发菩提心非常重要。净土宗第十一祖省庵大师(又称实贤祖师),在《劝发菩提心文》内这样说:「尝闻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居先」。祖师说,我们修行要入道,就是要明心见性,成就佛道,刚开始要先发心,这是修行很重要的一件事情,立愿居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如果你不发心也不立愿,经尘点劫还是在轮回,为什么?因为你不发菩提心。所以要出离轮回,最重要是先发菩提心。所以这里讲,「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故《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祖师说忘失菩提心,尚且如此,何况未发?所以我们想要学如来大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就像末学在一九九八年,发心开始做助念工作,当时末学刚学佛。那时候调到台北市警察局的民防管制中心当主任,就决定发愿要去帮人家助念,一直到现在都没有中断,这就是为什么?这叫发心立愿的缘故。还有二00九年,老法师交代末学弘扬因果,从那时候开始,末学就一直在弘扬因果,这也是因为有发心立愿。还有老法师要末学继续担任定弘法师《感应篇汇编》的讲座,我也是在正觉精舍大雄宝殿发愿,这都是发心立愿的结果。

《涅盘经》曰:「佛说修一善心,破百种恶。」佛陀说,只要修持一种善心,就可以破除百种的邪恶,有如很小的火种,就能烧尽一切东西。由此可知,众善都是从心中生起,乐善的念头生起,就是好乐而生,全体的善心就会显现出来,圆满的觉悟,能使得常乐我净,涅盘的四净德能够成就。

这段文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发菩提心,另一个就是万善皆从一念好乐而生。八万四千法门,你修任何一个法门,都是要发菩提心。八万四千法门,它其实都是加行,目的在使我们发起菩提心,那菩提心就是大道,菩提大道。譬如说你持戒,持戒目的是为什么?就是为了要发菩提心,为了要成就佛果,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我们讲说「持戒念佛,求生西方」。你修善、做善事的目的是要做什么?你是要求富贵吗?那你得人天报,还是没有出离,在三界内,你福报享尽的话,还是贬堕。或者是因为你行善以后有福报,有福报以后会造业,那造业必定受报,这个叫佛门三世怨,那这也不究竟。所以你修善目的是要做什么?修善的目的就是要发菩提心。

为什么要忏悔业障?就是要发菩提心。所以包括诵经、持咒、佛门三皈依,这些都是修行的入门,经过这些入门,业障慢慢减轻,就要进一步向上提升,就是要发菩提心、发大乘心,作菩萨,作佛。《华严经》有这么一段经文,「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诸佛菩萨他们的大悲心,是以众生为体。「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这段经文很重要。诸佛如来他们是什么?他们是以大悲心为体故,我们说直心、深心、大悲心就是菩提心。大悲心是什么?以众生的苦、以众生做为悲体,没有众生就没有菩萨。以众生做为悲体,因为众生有苦,菩萨兴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以因于众生而起大悲。

那么因为大悲,生菩提心出来。「因菩提心成等正觉」,因为你这样发菩提心,最后成就佛果。譬如我刚提过,发心立愿帮人助念,我讲个故事给各位听。有一次一个师姐到讲堂来共修《地藏经》,共修完后,她到后面跟我谈。她说:「黄警官,麻烦你来跟我爸爸关怀,我爸爸是警察退休巡佐,现在中风,长期在家里。因为久病,感觉有点自闭症,不敢走出来。你来关怀好不好?」我就问她说:「妳爸爸有没有皈依?」她说:「没有。」我说:「好,下次如果净空师父有回来,我希望他能来皈依三宝。」结果讲完没有多久,她爸爸就往生了。刚好那一天晚上,半夜大概十二点多,天气很冷,她打电话到我家来。她说:「黄警官,你可不可以来跟我爸爸助念?」因为我第二天早上七点,要赶到开南大学去演讲因果。我坦白讲,菩萨道上我们不像真正的菩萨,一发菩提心即成等正觉,我们就是会进进退退,中间我们偶尔会退转。所以为什么会有三不退(就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位不退就是不会再退到凡夫,那要什么层次你知道吗?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他是位不退;到圆教初住位的时候,他就念不退(像往生极乐世界,他就念不退,就是阿惟越致菩萨)。所以我们难免在菩萨道上,还是会进进退退,这是必然的。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习气毛病都在,我执、法执都在,我们有妄想、分别、执着。那时我想说,第二天一大早要去开南大学演讲,有没有起烦恼?有。所以我们往往在发心立愿以后,去行菩萨道我们会起烦恼,就是这个道理。为什么?因为我们心还不够清净。那我就说:「不行,我明天要去开南大学演讲。」她说:「你不是答应我要来吗?」我稍微顿了一下,我说:「好,我去!」但是那个不是这边讲的一念好乐而生,不是好乐之心。为什么?因为明天早上七点要演讲,因此起烦恼,因境生心,住相生心。后来我就反省一下,忏悔说,不对,这样就是没有发菩提心。我说:「好,我就去。」我就打电话给莲友马居士,我们到助念室去跟他关怀,这叫做什么?「因于大悲生菩提心」,不忍舍弃众生。虽然天气那么寒冷,虽然明天早上七点要演讲,不忍众生受苦。亡者现在断气舍报,就好像掉到海里面去一样,我们要去救他,我们发菩提心,就好像游泳教练一样要去救人,有人要灭顶了,我们跳下去救他,一样道理。

还有我在讲座提过,我在担任组长的时候,被那时候总局一位刘姓的督察长,把我从组长位置硬生生的拉下来,你说我有没有怨?有!只是自己迷而不觉,那个怨气在阿赖耶识里面放了多久?放了将近十六年。我以前有讲过这个故事。一直到二0一0年,这位刘姓的督察长已经官当很大了,担任台湾警专校长,他的太太得癌症拖了两年,一直没有办法断气舍报,在台北市的万芳医院。那时学佛的朋友叫我过去关怀,打电话来的时候,我就讲说:「我不去。」你看这个就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凡夫的习气(但是我们有一个好处,我们会有忏悔心),为什么?因为习气跑出来了,这个长官以前整我的。我师姐在客厅听后,马上跟我讲说:「你不是发地藏大愿吗?你怎么可以退失菩提心?」好像我们一般讲的,一语惊醒梦中人!我马上跑到佛堂去跟阿弥陀佛、地藏菩萨下跪求忏悔,弟子刚才不应该生这个烦恼心,弟子忏悔。

所以老和尚在《无量寿经》学习班时讲到末学,说黄居士不断的在学习,不断的在忏悔,不断的在反省。很惭愧,老和尚知道末学习气重,不断的改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当时,我一向佛菩萨跪下去说:好,我去,我就去跟她关怀。那个长官看到我到,他也吓了一跳。经过关怀以后,到晚上八、九点,我请一位法师为病人三皈依,我再跟她说法安慰,接着助念。最后跟那位校长交代说,万一你太太今天晚上舍报,我给他一个电话,这个师姐住在医院对面,你就打电话请她来,她会来为你妻助念。结果他太太经过说法安慰、皈依三宝以后,这个病人拖了两年,就这么不可思议,真的当天凌晨三、四点就舍报了。末学说出此段我助念一位个人冤家眷属的故事,说明虽然我跟刘姓长官怨气放在心中十六年,这是业力,若不是我十二年来,发心立愿助念,修福德积资粮,如何跟冤家解冤释结?来世一定冤冤相报。为什么可以消除业力?因为去助念冤家生无明,因大悲而生菩提心,不忍众生苦!因发此菩提心,灭了我业障。虽然我们会起烦恼习气,但是我们菩提心一发起来,习气马上断掉,马上破掉。所以菩提心如净水,能洗一切烦恼垢;亦如盛火,能烧一切诸见薪故。所以你一定要发菩提心,你无始劫来的习气毛病才会断掉,你的执着才会破掉,你的分别才会破掉,最后破你的根本无明,你才有办法成就法身、成就佛果。所以为什么发菩提心很重要的原因在这里。故经云:「修行不发菩提心,譬如耕田不下种」。佛法跟其他宗教不同之处,就是发菩提心。

接下来,我引用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大经解》解释。《无量寿经.三辈往生品》,所有上中下三辈往生之人,莫不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因。又阿弥陀佛第十九愿曰:「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蜜,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剎,作阿惟越致菩萨。」你看往生极乐世界的先决条件要怎么样?要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而且要行六度波罗蜜,坚固不退。

再下来说,菩提心是成佛之本。净业三福里面讲,「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所以在密宗最重要是发大菩提心,他们的教典《菩提心义》讲:「菩提之心,成佛之本。大事因缘,莫过于此。」但是菩提心难发,黄念祖老居士在《净修捷要》报恩谈里面有提到,他说:「密教的诺那祖师,在他母亲肚子里面的时候就哭了」。你看这个很不简单,在肚子里面会哭,我们都出来才哭,他在肚子里面就会哭。有人就问:「活佛,活佛,你在肚子里面哭什么?」他说:「我哭众生难度。」确实是难度,众生的考验很多,不要说去度外面的众生,度你家人就觉得非常困难了,对不对?有的儿子学佛,爸爸、妈妈就不学佛,怎么讲都听不进去,他说你迷信。

那只是度外面的众生,度我们自己的众生?我们的毛病习气,一念妄想就是一个众生,所以众生的确是难度。舍利弗尊者就可以为我们做证明,舍利弗尊者他要去度众生,天帝就来考他,天帝就化现一个人,跟舍利弗尊者讲:「我要治我父亲的病,需要眼珠做药引。」舍利弗因为已经发心,就挖右眼给他。等挖了以后,这个人又说,他说:「不对,不对,你太急了,我没有讲清楚,我是要左眼,你挖右眼有什么用?」舍利弗心想,救人救到底,就把左眼挖给他。那个人拿了眼睛一闻,他说:「你这个眼珠好臭,不能入药,就往地上一扔,用脚一踩,把眼睛都踩坏掉了。」舍利弗说:「这样度众生不行,不想度了,他退心了。」他退了心以后,尘点劫都是声闻,他要到什么时候发大乘心?到释迦牟尼佛这一世的时候,他才发大乘心。

你看,肯挖两个眼睛的人,已经不简单了,他还会退转。我刚才讲我们发心,我们会有毛病习气现前,舍利弗都这样,何况是我们凡夫?其实能够挖两只眼睛的人,这样都已经是很不简单,但是到极乐世界是永远不退的。在我们净土行人,怎么样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我们来看印祖的开示,念佛人他真信切愿,求生西方,就是发菩提心。印光大师在写给徐福贤女士书里面,他这样讲:「以故修净土人,断断不可求来生人天福乐,及来生出家为僧等」。印祖说,妳修净土的人,妳不能求来生福报,也不要说妳来生要做出家人。他说:「若有丝毫求来生心,便非真信切愿」。如果妳还有求来生,他说这个就不是菩提心,这就不是真信切愿。我们刚才讲净土行人,真信切愿,求生西方,就是菩提心。他说如果妳有求来生,就是妳还有一个所求,那妳就不可能出三界,妳不可能往生,所以印祖说这不是真信切愿。他说:「便与弥陀誓愿间隔,不能感应道交,蒙佛接引矣。」

第二点,印祖说:「以此不可思议殊胜妙行,竟作人天有漏福因。而况享福之时,必造恶业。」他说如果妳求来生要有福报,那有福报妳一定要享福,因为享福就一定要造恶业。「既造恶业,难逃恶报。如置毒于醍醐之中」,就好像妳把有毒的东西放到醍醐里面去,「便能杀人。不善用心者,其过如是。必须彻底斩断此等念头,庶净土全益,通身受用矣。」妳怎么样念佛有办法成就?妳怎么样可以在今生舍报、往生净土?妳就必须要听印祖的话,就是要斩断来生的念头,不能有任何所求。全部斩断以后,妳才有办法得到净土的全益,通身受用。这样妳念佛功德就会现前,妳就可以达到锅漏匠那种功夫,或是修无法师那种功夫就会出来了。如果妳还有所求,还要求来生,那轮回有妳的分,妳不可能得到净土的利益。

第三,「既有真信切愿,必须志心执持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圣号。无论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穿衣吃饭,及大小便利等,总不离此六字洪名(或者四字佛号也可以)。必须令其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佛无二,心佛一如。若能念兹在兹,念极情忘,心空佛现。」各位听这一句话,念极情忘,妳念到一个究竟的时候,能所两忘。能所两忘的时候,巧入无生,暗合道妙,这个时候妳情执放下来,断掉了,妳浑然不觉,但是已经契入了。便能够怎么样?心空佛现,一切都不执着。心空佛现就是任何境界,妳都不会放在心里,不会执着;心空佛现,妳的自性弥陀就现出来了。「则于现生之中,便能亲证三昧,待至临终,生上上品,可谓极修持之能事也已。」他说最好的修行方式,就是这样才会成就。

第四,「至于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这里就跟妳提到了,刚才我们讲,知万善皆从一念好乐而生,全体善心而现,我们怎么样才可以圆满菩提常乐妙果?妳要照印祖这样说去修行才可以,否则妳会得人天福报,有福报一定造业,那是有漏善。所以印祖说,妳要在日用之中,所有一丝一毫之善,「及诵经礼拜种种善根,皆悉以此功德,回向往生」。记得,诵经也好,拜佛也好,做任何善事统统回向西方,回向往生。「如是则一切行门,皆为净土助行」,妳不管修任何行门,放生也好,做善事也好,拜佛也好,诵经也好,统统回向西方,一切的行门皆为净土的助行。「犹如聚众尘而成地」,就好像一点一滴的灰尘,把它合成为一块地一样。「聚众流而成海」,一滴水、一滴水这样滴,滴到后来成为大海。「广大渊深,其谁能穷。然须发菩提心,誓愿度生。」所以这里印祖又跟妳提到,要发菩提心。

「所有修持功德,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回向」,妳要回向给四恩三有法界众生,为他们回向。我们讲「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就是这个意思。他说这样,「则如火加油」,就像火上加油;「如苗得雨,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若不知此义,则是凡夫二乘自利之见,虽修妙行,感果卑劣矣。」那果报就很低了。所以一切善事、拜佛、诵经功德,统统回向西方,那么一切的行门就成为净土的助行了。

惭愧弟子黄柏霖报告至此,祈请师父上人教诲,请各位法师同修大德批评指教,阿弥陀佛!

老法师:黄柏霖居士,我们也是很多年的老朋友,我们亲眼看到他一年比一年进步,有了现在这样的成就。这个成就是真实的,其他的全是假的。认真真正发心求生净土,世出世间一切法,唯有这一法叫真实法,其他的都是假法。信愿持名为什么?为往生。往生为什么?为成佛。成佛为什么?为度众生。不成佛,度众生难!要度众生,先度自己。度自己要彻底究竟度脱,不能拖泥带水。成佛之后,等觉以下的,你都有智慧、都有能力去帮助他们。如果你是等觉菩萨,你度不了等觉,你只能度十地以下。所以成佛是圆满度脱一切众生。这个愿不可思议,这是无上大菩提心,贵在能发,贵在有这个缘分。如果你发心,没有外缘帮助你,很容易退失菩提心。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真的非常稀有难逢,我常常讲,这完全是真话。我们得人身不容易,遇佛法更难,比得人身还难,佛法里面遇到净土法门,难中之难。净土在今天这个时代,怀疑的人多,相信的人少,假修的人多,真修的人少,为什么?极乐世界真有吗?阿弥陀佛真有吗?没有科学的证明,人不相信。不相信为什么还搞这个法门?利用这个法门来搞名闻利养,多数,不是真干。为什么会有怀疑?古大德所谓的,净宗没有一部圆满的典籍。在中国,《无量寿经》从汉到宋八百年间,有十二次翻译,翻译之盛无过于这部经,可惜的是这么多年了,失传了七种,只剩下五种。五种的内容里面差别很大,肯定不是一个原译本,梵文本不是一个。所以古大德告诉我们,从这个地方可以证明,《无量寿经》是世尊在世常常说的,说过很多次,阿难结集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所以有会集的必要。宋朝王龙舒第一个会集;清朝咸丰年间,魏默深第二次会集;还有彭际清居士,乾隆时候的人,他用魏本做了一个节本,在文字上修饰,便于读诵。一直到现在我们遇到了,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这个会集本,是在所有会集经里面,最值得赞叹的。因为会集跟翻译不一样,翻译可以自己斟酌用什么文字,会集不可以,每一个字都一定要是原译本里头的字句,不能改动一个字,不能改动一句的意思,这就难了。有许多会集本确实是有改动,很多,也都收在《大藏经》里面,诸位看看宏琳法师的报告,你就清楚了。夏老为避免这个问题,他这个会集本,经过他自己十年的时间,天天在改,天天在读,看里头有没有不妥当的,十年才有定本出来。这是最圆满的本子,出现在这个世间,这些年来还有很多人批评,还有很多人反对。

黄念祖老居士是夏莲居得意门生,老师嘱咐他为这部经做个批注。他有智慧,如果他要给它做个批注,用自己的意思来写,会引起很重的嫉妒障碍,人家不承认他,反对他。他用经论来注,这个高明,批注的不是我的意思,哪部经、哪部论上说的。用八十三种经论、一百一十种祖师大德的注疏,都没有争议的,用这个东西来注,无非是让大家生起信心。所以经是会集的,注也是会集的,会集得非常高明,我们遇到了。

第三个,我们遇到海贤老和尚给我们做证明。这个老和尚二十岁出家,师父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叫他一直念下去,他老实、听话、真干,念了九十二年,去年往生,去年一月。九十二年一句佛号,靠着他老实、听话、真干,又有良好的心态,真诚、清净、恭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一门就是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太简单了,他没有怀疑,他念到什么境界?念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净土宗讲的理一心不乱。他念到这个境界,用这个来给我们作证,证明极乐世界真有,阿弥陀佛真有,他跟阿弥陀佛多次见面,他绝对不是欺骗我们。来佛三圣,他的妈妈算一个,她跟海贤是母子关系,代表在家居士念佛,她八十六岁自在往生。你看往生前亲自下厨房包饺子,这一天把她的女儿、侄女统统都叫来,一家人团圆。吃完之后双腿盘在椅子上,告诉大家,我走了,就真走了。海庆、海贤是出家身分,他的妈妈是在家身分,教我们这一招,真管用!

你看大乘教里头佛常讲,人没有办法避免八苦交煎,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他们这三个人,八苦里头大概只有一苦,生,生的时候苦他们受了,后面这七种他们都没有,你看多自在,没有苦就是乐。年岁大,老了,都是超过八十岁,身体跟年轻人一样,没生病,跟年轻人一样头脑清楚,没有老苦。一百一十二岁自己照顾自己,没有生病,没有病苦,走的时候说走就走,而且预知时至,晓得哪一天走,几点钟走。告诉我们,夏莲公会集的本子,真经,字字句句都是佛亲口说的,没有一个字是假的;给我们证明,黄念祖老居士的集注是真的,不是假的;第三给我们这些人作证,我们十几二十年,依这个本子修行没错。他拿到宏琳法师辛辛苦苦编的这本书,《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拿着这本书,这本书宏琳法师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编写成这一本),证明我们依照这个经本学习没有过失,是正确的。我们对于净土信心坚定,再也没有怀疑;愿心恳切,我们就一个愿望,求生极乐世界。在这个世间活一天,随缘一天,跟老和尚一样,表法一天,做出念佛人最好的榜样给大家看。

黄柏霖居士,我们相信他,这几年他的学习、他的报告,这个也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莲友。他愈来愈清楚、愈来愈明白,忏悔业障,勤修福慧,都做往生的资粮。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4年4月19日09:19:31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wsmy.net/30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