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126) 编号:02-042-0290
学生:惭愧学生开了,今天向大家恭敬汇报的主题是:「我该拿什么奉献给您,我亲爱的妈妈」。
二0一五,农历甲午年腊月初三,隆冬时节,家慈往生,享年七十五岁。接到了母亲病危的消息,受上印下信法师和馆长的慈命,学生匆匆赶回家中送母亲最后一程。回到家已是深夜,看到母亲在病榻上辗转挣扎,我心如刀绞,可是又不能哭泣,只是轻轻拉着母亲的手,告诉她小儿子回来了,劝她老人家看破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五个多小时之后,妈妈很安详的长出一口气,撒手西去了。
妈妈平时也念佛,但很少听经,到临往生前,妈妈已经不能讲话了,但妈妈的心里一定也在念佛。妈妈走了,不敢确定她老人家是否往生极乐世界,但妈妈一定是往生善道了。妈妈往生后助念二十六个小时,她老人家生前非常敬仰周恩来总理,妈妈在遗嘱里写道,等到她往生之后,将遗体火化,像周总理一样全都回归自然,撒在家乡的那一片沃土之上。
妈妈走了,带去了我深深的遗憾和长长的怀念。自此以后,时空相隔,儿想娘时山高水长,娘想儿时一阵清风。从此,当我面对千千万万的人喊一声妈时,再也没有人会答应了。当年妈妈生我之时是难产,学生是顺着妈妈的血河游到这个世界上来的。出生时身长不过几寸,体重不过七斤,大小二便不能自理,只会张着嘴哇哇大哭。父母亲含辛茹苦将我拉扯成人,如今母亲的音容笑貌犹在眼前,谆谆教诲萦绕耳畔。
在我小时候,清晨天还没亮,妈妈就起来为一家人准备早餐。晚上我们都早早睡下,偶尔一觉醒来,还能看到妈妈在灯光下为孩子们忙碌的身影。记得在学生五岁的时候,家里养了几只鸭子,有一次我去赶鸭子的时候,出于好玩,把邻居家的一只鸭子也赶回了自己家的鸭圈。妈妈知道后,把我叫过去很严肃的对我说:别人家的鸭子,就是金鸭子、银鸭子也不能要,你这种行为,说好听了是童真、好奇,说不好听就是小偷的行为,「小时偷针,长大偷金」。赶快叫二哥带着我把鸭子还给了邻居,这一幕影响了我的一生。
大西北的冬天很冷,小时候一入冬,妈妈就会给家里的四个孩子每人做几双棉鞋,织一件毛衣。至今学生的行李箱里,依然保存着一条妈妈在十几年前为我织的一条厚毛裤。如今睹物思人,感到这条毛裤是妈妈留给我的一分深长的母爱。而如今的我,还没有报答母亲生养之恩于万一,母亲却已撒手西去,深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之痛。我该如何报答您?我亲爱的妈妈!
当年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众在一起行走,看见路边有一堆枯骨。这时,佛陀至诚恭敬的向这些枯骨五体投地礼拜。阿难尊者见状,合掌请问佛陀,您为何要礼拜这堆枯骨?佛陀告诉阿难,这堆枯骨是我们多生的父母,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至诚顶礼跪拜。枯骨分作二堆,若是男骨,色白且重;若是女骨,色黑且轻。阿难尊者疑惑的问,为什么女骨是色黑且轻?世尊回答,世间女子要生儿育女,小孩一出生,须用母乳喂养,孩子从小长大,要喝下上百斤的母乳。乳由血变成,而血又是从骨头中渗出,所以女子身体憔悴,死时骨头变成黑色,重量也比较轻。阿难尊者及大众听到这些话心如刀割,垂泪悲泣的问:世尊,母亲的恩德要如何报答?佛说母亲有许多恩德是无以回报的,例如一、怀胎时百般照顾,保护胎儿,任凭胎儿拳打脚踢,昼夜难眠;二、生产时,生命交关,务必要先知道孩子平安,胜过自己所受极大剧烈苦痛,乃至命在危旦也不顾;三、为养育孩儿长大,不惜自己受饥受冻,一生奔波劳苦;四、孩子远行,慈母望子,倚门倚闾,直到看见平安归来,才放下不安的心;五、遇逆境时愿代孩子受苦,无限体恤爱怜;从小孩出生到自己两眼闭上,不能照顾了,这分爱仍永无休止。
佛经云:「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们累生累世的母亲正散居在恶道受苦,《广论》中有个比喻,在生死轮回之中,自己累世的母亲正处在极悲惨、恐怖的境地。她们因无明障蔽而被烦恼魔扰乱,失去了正念,心识狂乱,两眼失明,又没有善知识引导,在轮回崎岖的山路上疯狂的一颠一跛,走向恶趣险崖。眼看母亲一步步跑向深渊,做为孩子能忍心坐视不管吗?母亲若不期望自己的孩子救她,又能指望谁来救她?母当望子,子应济母,理所当然,如果子不救母,谁来救母?
蕅益大师二十三岁时所发的四十八愿,前两愿就是报父母恩的大愿,「第一愿,我本发心,上报慈父钟之凤生恩,愿三宝力,令我无始慈父,咸生净土,速证菩提,令闻我名者,亦报父恩。第二愿,我本发心,上报悲母金大莲养育恩,愿三宝力,令我无始悲母,咸生净土,速证菩提,令闻我名者,亦报母恩」。印光大师曰:「成就亲往生,即是成就亲作佛。凡作佛者,必度无量无边众生。世间尽孝之事,尚有大于此乎?」今生何其有幸,能够得遇净土这一当生成就,殊胜的法门。莲池大师曰:「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我该拿今生成佛来奉献给我亲爱的妈妈,并且自度度他,帮助累生累世的父母出离六道,往生成佛,学生这为人子之道才能圆满。
以上是惭愧学生开了粗浅的学习报告,错误之处请求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评指正,学生乐意接受,至诚顶礼感恩。阿弥陀佛!恭祝师父上人,法体安康,六时吉祥,法喜充满,光寿无量。
老法师:蕅益大师为我们表法,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但是今天父子的关系,跟蕅益大师那个时候不能比,蕅益大师生在明朝末年,他老人家圆寂的时候是清朝。那个时代,伦理道德是人人必须学习、必须遵守的,人无礼,无法立足于社会,懂得孝亲尊师。现在没人教了,现在人不懂,你要叫他孝顺父母,我为什么要孝顺他?他来反问,还理直气壮。在这种状况之下,父母不教,教不了,老师也不教了,学生不听,听到厌烦,不愿意上你的课。所以,父子之道没有了,师生之道也没有了,现在能够保持一个朋友就不错了,父母儿女像朋友一样,师生也是朋友,就很不错了。这个在佛家里头所说的,今天世人与世人相处多半是怨憎会,爱别离、怨憎会,非常的普遍。
这种错误的观念、错误的思想,指导的是错误的行为,怎么纠正?如果要不纠正,这世间没救了。我们就晓得,这个问题多么严重。谁来干?菩萨。真正明白了,真正觉悟了,舍己为人,做出榜样来给大家看,让大家慢慢觉悟,慢慢的感染到。像海庆和尚、海贤和尚、海贤和尚的母亲,那都是菩萨再来,不是菩萨做不到。菩萨聪明有智慧,只要有个好老师点一点他就行了,他就能够一生一世永远遵守,做榜样给别人看。我们从《永思集》里面知道,海贤老和尚的一生就是一句佛号,他就用这个方法,念佛这个方法,把八万四千法门全都融在一句佛号当中。一生没有念过一部经,也没有听过一次经,真叫专,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就这句佛号。就这个一,就这个专,他就得受用。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他用这一门熏修了九十二年。熏修到什么地位?至少圆教初住、别教初地,这是什么?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到这个层次。怎么知道?你细心观察他日常生活所表现的就明白了,他真到这个地位。真到这个地位,我们就会细心再去观察,他怎么修成的?一定掌握三个原则,真正做到老实、听话、真干,这他真做到了,学习的态度真诚、恭敬,心地清净,他就能入。
所以我们从净宗修学的过去这些事实真相,记载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在这些书里面我们看到,多半三年,谛闲老和尚的徒弟锅漏匠也是三年。三年,他还有寿命他不要了,只要念到功夫成片,海贤老和尚讲过,念到功夫成片就能往生。为什么?阿弥陀佛来看你,来给你透信息,你的寿命还有多久,告诉你,到时候佛来接引你。可是有一等人,他会感到跟阿弥陀佛见面很难,太难得了,有这个机会决定要把握住,不肯放松,要求阿弥陀佛,我还有的寿命不要了,我现在跟你去。阿弥陀佛慈悲,没有不答应的。为什么念佛三年就走了,道理在此地,这要知道。他在这个世间受的苦日子不想再受了,极乐世界一切圆满,没有一桩事情不如愿的,真的是心想事成,为什么要受这些苦难?去了。
还有一等人聪明人,他不去,还有时间,还有时间我加紧用功,我提升境界,那就是我们娑婆世界修行一天,等于极乐世界修行一百年。为什么?这地方难成就,极乐世界太容易了,难成就,修成功可贵,就在此地修。修什么?修五戒、十善、六度、十愿,就修这个。修多久才能提升到事一心?我们相信也只要三、五年的时间。得到事一心了,还有时间,再修,提升到理一心。这是无量劫难逢的缘分,不断向上提升,往生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我们三辈往生的上辈往生。功夫成片是下辈往生,得清净心;三乘菩萨中辈往生,得平等心;上辈往生,明心见性的菩萨,大彻大悟,就是经题上觉,达到觉这个程度,上辈往生,生实报土。不需要得佛加持就是法身大士,何况法身大士依然还得弥陀本愿加持,那就是他比一般法身大士要高一等。
净宗的殊胜无法称说,真正叫不可思议,能够遇到是大福德、大因缘,你能够信、能够接受、能够依教奉行,大智慧,贤公老和尚完全给我们表演出来了。我们要努力,这个缘分,跟净土一样,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遇到了。我们遇到真叫太圆满了,遇到夏莲老给我们会集经,遇到黄念老给我们解经,遇到贤公老和尚给我们作证,你都全遇到了,太难得了,你能掌握到,哪有不往生的?要学老和尚坚定的信心、愿心,永远不改变。无论什么事情遇到困难了,就是一心念佛,求阿弥陀佛,问题解决了。
今天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念力的能量无比的强大,能转境界,就是佛经上所说的境随心转,境是外面环境,物质现象,随着我们念头转。最好的念头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它把三世诸佛,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佛,无量劫修行的功德都在这佛号里头,无量劫讲经教学的功德也在里头。无论是大乘法小乘法、显教密教、宗门教下,一句阿弥陀佛统统包了,一个都没漏掉。你无知,还学这个、学那个,浪费时间,分散精力;你要统统明白了,这句佛号统统具足,我这一句阿弥陀佛,什么法门都在里头,这就对了,不要再惹麻烦,一直念下去。
我认为贤公二十五岁左右得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乱应该三十岁前后,理一心不乱,就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也不会过四十岁,他证得究竟圆满了。只是师父教给他,明白了,明白就是证悟了,证悟之后怎么样?不能说,不能乱说。依旧表现没有智慧的样子给大家看,偶尔帮助人解决困难,也现一点神通,不说,给人做个好榜样。有明眼人一看看穿了,知道,知道也不说,他老人家走了可以说,在世都不说。这种修行方法,男女老少、贤愚不肖个个都能,都有分,为什么不干?
老和尚确实把一切众生都看作诸佛菩萨,把一切众生都看作父母师长,对一切众生尽孝,慈悲到极处。起心动念是为一切苦难众生,从来没有替自己想过,这是我们要学的。历代这些祖师大德都是我们的好榜样。在今天,我们要想看榜样,看莲池大师、看蕅益大师、看印光大师、看海贤老和尚,够了,不要再搞多,多了又杂了,这样就好。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