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定法师:当孝于佛,常念师恩,当令是法久住不灭

admin 心得分享评论1阅读模式

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126) 编号:02-042-0291

MP3下载

学生:惭愧学生开定,今天向大家恭敬汇报的主题是「当孝于佛,常念师恩,当令是法久住不灭」。

甲、当孝于佛,常念师恩

感恩佛菩萨的慈悲护佑,感恩恩师上人的谆谆诲勉,感恩两位大家长的精心筹划,感恩师兄们齐心协力的付出与护持,为期一个月的《净土大经科注》学习班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个月以来,自己和师兄们每天早上在佛菩萨面前发愿,「以师志为己志,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承传师父上人法脉」,祈求佛菩萨加持此次学习班能圆满成功。每天晚上在佛菩萨面前,忏悔自己一天身口意所造的一切恶业,将一切的付出回向给父母师长、同参道友,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佛菩萨的加持不可思议,师父上人的教诲真实不虚,自己点滴的成长与进步都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及陪伴。感恩佛菩萨,感恩老祖宗,感恩师父上人,感恩两位大家长,感恩同参道友,感恩所有一切成就自己菩提道路的人、事、物。阿弥陀佛!

《无量寿经》云:「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慈者与乐,悲者拔苦,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大慈大悲之弘誓,愿常为一切众生拔苦与乐,尽未来际,拯济负荷,度尽众生,方成正觉。大慈念老《科注》云:「弥陀无尽大悲之胜愿,方便至极之大慈,力用难思之果德,凡圣齐收,利钝俱被,下至十恶五逆,饿鬼畜生,但能发心专念,悉得度脱。广被一切含灵,普惠真实之利,大恩大德,大愿大力,度生大用,微妙难思,如是方称如来本怀,才是究竟方便」。佛恩深重,德被众生,当以孝敬之心承事奉行。

今日幸逢夏老会集之大经,念老会集之集注,贤公真实之表法,恩师慈悲之教诲,大善知识之慈护,才使得障深慧浅的学生,知道脱离六道轮回才是真正的离究竟苦,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是真正的得究竟乐;真信有西方极乐世界,真信有阿弥陀佛,真信念佛往生不退成佛。愿心同佛心、愿同佛愿、行同佛行,老实听话,依教奉行,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圆成佛道,才是真实行孝,才是总报深恩。

乙、当令是法,久住不灭

恩师上人法语:「安身立命,教学为先;创业齐家,教学为先;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义之邦,教学为先;稳定和谐,教学为先;国丰民安,教学为先;太平盛世,教学为先;长治久安,教学为先;诸佛剎土,教学为先;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今现在说法,信愿行无一不是以教学为先。」《无量寿经》云:「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佛所行处亦指佛所行履之处,即所到之处,复兼指后世佛法流行之处。佛法流行之处,无不蒙受佛之教化,则必感降吉祥,世界和平,万邦和睦,风调雨顺,无有灾疾,偃武修文,尊崇道德,兴施仁政,推善于人,奉公守法,廉明公正,彼此相安,有无相通,和平共处,厚往薄来,愿世界臻于大同也!感恩师父上人不辞劳苦讲经弘法,言传身教五十六载,师父上人经教所到之处,亦即佛陀教育流行之所,悉令我等末法众生,皆蒙上益。祈请师父上人法体安康,久住世间!

通过为期一个月的《净土大经科注》学习班,学生与学员们每天蒙受师父上人智慧慈悲的法语开示,「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就善,朝闻夕改。奉持经戒,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洒心易行」。儒家有云:「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看到学员们的转变,更加坚定了学生对于佛法的信心,更加坚定了学生对师父上人经教的信心。人心是可以教得好的,社会是可以教得好的,世界是可以教得好的。唯有圣贤教育才可以挽救世道人心,才能让世界同归于大同。

祈愿自己能效法师父上人,此生交给佛菩萨安排,奉献给众生,一生走释迦如来的道路,以师志为己志,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承传师父上人法脉。「当孝于佛,常念师恩,当令是法,久住不灭」。阿弥陀佛!

以上是惭愧学生开定粗浅的学习报告,错误之处请求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评指正,学生乐意接受,至诚顶礼感恩。阿弥陀佛!恭祝师父上人法体安康,六时吉祥,法喜充满,光寿无量。

老法师:我们听了开定法师的心得报告,他参加这次的学习班,有相当程度的感悟。要真正发心续佛慧命,希望你跟你的名字一样,名实相符,要真正定在这上才行;如果定力不够的话,这个话恐怕就不能够圆满,真正定下来了无事不办。世出世间法能不能有成就,完全看定功何如,真有定功,没有不开智慧的,就成就了。要像海贤老和尚那样的定功,你看,九十二年不改变,就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达到究竟圆满,证明了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是正确的。

这句话世间人很多人不相信,不学怎么可能你会?一定要学,要广学多闻。广学多闻,定没有了,所学的是知识,知识有局限性,不容易解决问题。只有智慧,智慧是从定来的,从戒定慧来的,戒能得定,定能开慧,这么来的。所以,它的修学理念是要专、要一,决定是一门深入。讲到最简单的,就一句佛号,那就行,一句佛号也能像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也能像六祖惠能大师。没有别的,他们成就没有别的,就是专、就是一。所以老和尚常说「天下无难事,就怕心不专」,而且还加强语气,后头说「真无难事」,不是假的,专一,什么难事都化解了。

希望我们大家都重视大乘的教学理念跟方法,戒定慧三学。要知道戒它起什么作用?帮助你得定,起这个作用。所以学戒要懂得门道,要不然给自己添麻烦,什么添麻烦?自己要觉悟,心不定,戒就没有得受用;戒如果得受用,心是定的。根本的戒就是十善业,所有戒律离不开十善业道,不瞋、不贪、不痴,就定了。如何能够做到不贪不瞋不痴?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就能得定,就能帮助你不贪不瞋不痴。真正做到不贪不瞋不痴,心就定下来了,智慧就生起来。把握到这个原则,不要去找枝枝叶叶,枝叶太多、太繁琐了,根找到了,一下就掌握了。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4年4月21日10:59:4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wsmy.net/364.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