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127) 编号:02-042-0297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阿弥陀佛!惭愧学生开慧今天向大家恭敬汇报的主题是:「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道场举办的学习班已经圆满结束了,留给学生的是深深的反思。尊敬的师父上人常常在讲席中提到教育的重要性。这次举办《科注》学习班,学生深深的感受到了教学的魅力,学生亲见了学员们在这三十天中的变化,师父上人的一句教诲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也深深感受到了社会大众对正法的渴望,以及目前师资的极度缺乏。弘法利生,我们责无旁贷。而经过这次办班,学生也感到若要承担起弘法利生的使命,面对这个瞬息万变,四处充斥着五欲六尘诱惑的社会,学生们自身的修养还远远不够,还需要继续「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一门深入,长时熏修」。
在鸡足山守衣入定的大迦叶尊者,在世尊的弟子中号称「头陀第一」。尊者一生坚持行头陀行,风餐露宿,过艰苦的生活。当时僧团中有些人不理解迦叶尊者的行为,认为他不去讲经度众生,只是独自修苦行,太自私了,所以有些看不起他。但无论别人怎样劝说,怎样瞧不起,迦叶尊者直至老年都没有中断他的苦行。有一天,佛陀怜悯他年老体衰,劝他终止苦行,吃好一点的饭,穿轻便一点的衣服(迦叶尊者总是向贫穷的人托钵,以此来为他们积福报,所以吃的有些甚至是馊了的饭菜。穿的是粪扫衣,补了又补,非常沉重)。迦叶尊者并没有因为佛陀的劝慰而改变苦行,他对佛陀说:世尊,我并不以头陀行为苦,相反,我感到很快乐。不为衣食而忧,没有利害得失,无比清净自在。或许有人认为我这样生活只重自利,不像您的其他弟子那样,承担起宣扬佛陀教诲的使命,普利众生。然而我并没有忘记您对我的恩德,我过头陀的生活,正是为了报答您的恩德。因为众生若要得度,必须依靠僧团的弘法,做为僧团中的弘法者,自身必须要健全,才能担当弘法的工作。一个自身健全的弘法者,必须从严肃的生活中来培养自己的德行。佛法中的头陀行,就是一种最严肃的生活方式,如果能习惯于这种生活,便能吃苦,便能忍耐,便能甘于淡泊。弘法者只有具备这样的德行,才能一心一意度众生。所以,世尊!弟子为了巩固僧团,愿意不舍苦行。佛陀听后非常欢喜,赞叹迦叶尊者:「若迦叶,此头陀行在世者,我法亦当久在于世。」当佛陀灭度后,迦叶尊者能够代佛陀统理大众的能力与决心,就是在这几十年不间断的苦行中培养起来的。
这次的学习班是道场第一次面向社会大众办班教学,以一个僧团的形象接受大众的检验。上印下信法师与馆长为了护持学生们的清净心,很少让学生们与外界接触,这次的活动是学生四年来第一次长时间的与外界接触。在这次检验中,学生发现自己较四年前有所不同了,遇到事情不再慌乱,不再只想去依赖别人,心中有了主宰,知道我在干什么,知道应该怎么干;面对赞誉,不再沾沾自喜,心中清清楚楚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面对批评,也不再心生怨怼,能够理智的看到自己的不足。听学员们分享自己的生活时,觉得世间的一切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大家所分享的人事物都似曾相识,陌生的是那些人事物已经不再为学生所贪求眷恋。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爱、见、痴、慢,就在这四年的经教熏习中,在规律严谨的生活方式中,不知不觉的被淘洗掉了一些。师父上人的经教正在潜移默化的导正学生的思想,而道场严肃的规约及生活方式也在不知不觉中端正了学生的身心,欲望逐渐被淡化,道心慢慢建立起来。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学生的心依旧会动摇,依旧会为境界所转。正如迦叶尊者所说的,若要承担起弘法利生的使命,必须从严肃的生活中培养起自己的德行。这种德行即是坚固的道心。只有拥有坚固的道心,我们才能在种种诱惑面前不为所动,必须继续坚持「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把自己名闻利养、贪瞋痴慢淘汰干净,这样才能承担起在这个时代弘法利生的使命。
以上是惭愧学生开慧粗浅的学习报告,错误之处恳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慈悲批评指正。学生乐意接受。至诚顶礼感恩,阿弥陀佛!恭祝尊敬的师父上人:法体安康,六时吉祥,久住世间,光寿无量。
老法师:我们听了开慧的报告,知道云南鸡足山大士阁这次办的活动,是学习班,时间是一个月,办得很成功。这一个月封闭式的,关门认真努力,与外界隔绝,认真学习经教、学习威仪。我们就联想到,这样的活动确实有益于在家、出家的同学,都能得到利益,应该要多办。像潮州谢总,他办短期的,只有一个星期,一个月办两次。道场里面像这样一个月的班,我想至少一季,春夏秋冬,一季办一次,要办四次,会有很好的效果。人数多少,看我们道场能容纳多少人,最重要是居住的地方,也不需要太多。印光大师教给我们,在现在这个时代,同学以二十个人为最理想。我们想象这样的一个班,大家同学在一起学习,最好不要超过六十人。三个月办一次,一年办四次,对佛法、对修持都是真实的功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