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128) 编号:02-042-0302
学生:如何使功夫得力。尊敬的师父上人慈悲,惭愧弟子甘肃骊靬古城金山寺佛学班开律,感恩师父上人慈悲教诲,使我们不断深入了解净土法门、《无量寿经》及这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并告诉我们末法时期只有依靠这个法门、这一部经才能得度。感恩齐老师多年的艰辛护持与培养,并且按照师父上人的要求办了甘肃净宗戒律佛学院,为我们提供了安定的修学环境,使我们能够安心办道。每天听师父上人讲经,弟子法喜充满,犹如醍醐灌顶,又如指路明灯,照亮通往西方的光明大道,帮弟子发现所犯的过失无量。这些过失导致自己功夫不得力,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生死心不切。二、对净土法门了解不够透彻。三、不能有效对治烦恼习气。四、未能发大心普度众生。
甲一、怎样令生死心切?
印祖提醒我们:「腊月三十日,乃一岁之尽日。倘预先未曾打迭得好,则债主怨家,群相系缚,那容你过。临命终时,乃一生之腊月三十日也。倘信愿行资粮未具,贪瞋痴恶习犹存,则无量劫来怨家债主,统来逼讨,那肯饶你。莫道不知净土法门者,无可奈何,随业受生。即知而不务实修者,亦复如是,被恶业牵向三途六道中,永永轮回去也。欲求出苦之要,唯有念念畏死。及死而堕落三途恶道,则佛念自纯,净业自成。一切尘境,自不能夺其正念矣。」我们经常以此段开示警醒自己,可令生死心切,自会勇猛精进、认真修行。
甲二、深入了解净土法门
乙一、赞净土超胜
印祖曰:「如来圣教,法门无量,随依一法,以菩提心修持,皆可以了生死,成佛道。然于修而未证之前,大有难易疾迟之别。求其至圆至顿,最简最易,契理契机,即修即性,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为律教禅密诸宗之归宿,作人天凡圣证真之快捷方式者,无如信愿念佛求生西方一法也。良以一切法门,皆仗自力,念佛法门,兼仗佛力。仗自力,非烦惑断尽,不能超出三界;仗佛力,若信愿真切,即可高登九莲。当今之人,欲于现生了生死大事者,舍此一法,则绝无希望矣。」
乙二、一部经、一句佛号即是大总持
师父上人讲:这句佛号、这部《无量寿经》是大总持法门,包括圆圆满满的一切法。一切诸佛菩萨名号,一切诸佛菩萨所修所证究竟圆满的功德,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经教,都包括在其中,功德不可思议。所以一定要深信不疑。释迦牟尼佛从今往后这九千年的法运,真正能修成就的就是这部经,就是这个批注,就是这一句佛号。海贤老和尚做出榜样给我们看,我们要相信,不能有丝毫怀疑。专学《无量寿经》,专讲《无量寿经》,其他的一概不学。一生一部经、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决定不改变。我们的方向,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目标,亲近阿弥陀佛。只有透彻了解净土法门,真正认识这部经、这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才能生起坚定的信心,念佛求生净土。
甲三、烦恼无尽誓愿断
印祖曰:「修行之要,在于对治烦恼习气。习气少一分,即工夫进一分。有修行愈力,习气愈发者,乃只知依事相修持,不知反照回光,克除己心中之妄情所致也。」
乙一、逆境磨炼
每当我们碰到逆境恶缘时,往往都会对立或逃避,因而失去了修行提升的大好机会。我们应该回光返照,反省自己,因为境缘无好丑,好丑在于心。师父上人告诉我们:一个会修行的人,无论在什么环境,顺境逆境、善缘恶缘,他的心都能清净平等。对初学来说,修行先要在逆境里修忍辱,什么都能忍。一切看不顺眼的,慢慢练习看顺眼,最后在顺境里修。顺境之害,比逆境还要可怕!为什么?逆境里面起瞋恚,可以觉察到;顺境里面起贪瞋痴,自己一点警觉心都没有。佛在经上说,一切法得成于忍。一些修行人往往到最后失败了、退转了、堕落了,什么原因?忍不过。忍这个字是对一切境界,逆境、顺境都要忍。顺境不起贪心,逆境不起瞋恚心,始终保持清净、平等心。大逆境才有大成就,风平浪静训练不出好的水手,只有经历大风大浪才能勇往直前,把握方向。所以我们先要在逆境中修行才能成就。习气深、烦恼重不怕,怕的是不能坚忍到底,正所谓是大忍大成就,小忍小成就,不忍不成就。我们无量劫养成的烦恼习气,确实无法一下子改正,可能需要很长时间,但是我们只要持之以恒,决定成就。
乙二、一门深入
师父上人讲:「《三字经》曰:教之道,贵以专。古时候学东西,没有同时学两样的,只准学一样。譬如学《论语》的,要把《论语》念上一千遍,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千遍意思是说多,多到开悟,悟后才可以看别的东西。然后一经通,一切经通,一门通,门门都通。为什么我们功夫不得力?不会学,不听话。诸佛菩萨、古圣先贤都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就是烦恼无尽誓愿断。但我们根本没有依教奉行,还是同时学很多经论,这是贪心。学到了什么?知识,增长了妄念、烦恼,到最后一样都不能成就。海贤老和尚告诉我们,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专。他九十二年没拐弯,一句佛号念到底,功德圆满,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我们一定要守住一门,这一门就是一位师父上净下空老法师,一部夏莲老会集的《无量寿经》,一部黄念老的集注,一句佛号念到底,只要能专,只要能忍,决定成就。
甲四、众生无边誓愿度
师父上人告诉我们:四弘誓愿是一切菩萨修行成佛的根本大愿。首先要发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就是发菩提心。发心成佛就是为度众生,佛不度无缘众生,我们现在跟众生结法缘,法缘结得愈多,将来度的人愈多。所以发的心量要大,要发普度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要天天发、常常发。发愿并非发空愿,要有具体行动,要落实在日常生活、工作、待人处事接物中。
乙一、福慧双修
我们在家修行可以自己安排时间好好用功。如果怕自己懈怠,选择在道场共修,则凡事就一定要随缘,要守规矩。对于道场给我们安排的工作要尽心尽力去做,要能吃苦,空余时间自己精进用功,做到福慧双修。印祖曰:「凡分所应为之事,则知此吾之出苦慈航也,则断不至当仁固让,见义不为矣。如是,则尘境即可作入道之缘,岂必屏绝尘缘,方堪修道乎?」既已发心做事,却又认为工作会影响修行,岂不知修行并非什么都不做了,修行就是在生活、工作、待人处事接物当中磨炼。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想自己,要为正法久住想,为一切众生想。印祖曰:「所言俗务纠缠,无法摆脱者,正当纠缠时,但能不随所转,则即纠缠便是摆脱。如镜照像,像来不拒,像去不留。若不知此义,纵令屏除俗务,一无事事,仍然皆散妄心,纠缠坚固,不能洒脱。学道之人,必须素位而行,尽己之分;如是则终日俗务纠缠,终日逍遥物外。」海贤老和尚每天工作从早忙到晚,还什么活都干,尽量不让师兄弟们插手,心里总想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修学。最重要的是在他出家的九十二年当中,从来没有把任何人事物放在心里,只是把阿弥陀佛放在心里,从未丢失过。他就是在生活中修行,每天法喜充满,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
乙二、弘法利生
从本师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开始,历代祖师大德将佛法传承至今,从夏莲老历经十年会集了最善本的大经,黄念老晚年身带重病会集大经批注,师父上人年近九旬仍不遗余力弘扬大经,到贤公和尚为我们表演大经,无一不是历尽艰辛,甚至不惜身命,为传承佛法,为苦难众生而来。历代祖师大德的深恩粉身难报!
师父上人讲:佛法是存、是亡,在我们这一代了。如果没有人接替,佛法会灭掉。这是我们的使命、责任。为正法久住,我们要发心,把世尊的大法继承过来,自己认真学习,还要传给下一代,佛法才有救。印祖曰:「唯我释子,以成道利生为最上报恩之事。」弟子惭愧,深知弘法利生担重路远,自己德能确实不够,一直不敢发心。但知恩不报还配做个人吗?荷担如来家业又是义不容辞的本分事。这一次一定直下承当,再苦再难,绝不退心,坚定不移的追随师父上人,把大经传承下去,利益末法往后九千年的苦难众生,同成佛道!
以上是惭愧弟子开律从印祖《文钞》及师父上人的讲经当中,针对性的节录出部分改过的方法,以此自励改过,以使功夫得力。恐有错误之处,恳请师父上人及诸位法师、大德同修慈悲批评指正。惭愧弟子开律顶礼敬呈。
老法师:开律法师省悟过来了。怎么个修法?学海贤老和尚,你就会有成就。千万不要把老和尚的光盘、《永思集》看轻了,从这个地方入门,是决定正确的。真的,老和尚这个方法能叫我们很快得清净心,得清净心之后再来学经教就很容易。经教为什么难?心不清净,妄想多,杂念多,老和尚的光盘能帮这个忙,要记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