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129) 编号:02-042-0305
学生:学习心得报告。尊敬的师父上人慈悲:惭愧弟子甘肃骊靬古城金山寺佛学班开定,今天恭敬报告的主题是:「贤公老和尚一生的行持是《无量寿经》的总结」
一、经云:一切法互为镜像,如镜互照,而不坏本相。
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闻经信力,速能证悟。海水劫火不能为障。一熏耳识功不唐捐,终令获益,乃至成佛。
经云:无信众生不见佛,而佛亦为兴义利。
故《大经》东来,传承千年,时至今日,方契圆满。恩师广演释迦遗教,救济苦难,拔诸爱欲,杜众恶源,护佛种性,常使不绝。只因末法众生善根浅薄,易于着相,不能觉悟,又心浮气躁,志向不定,信愿不坚。凡夫外道阐提,虽闻生谤,堕于恶道。佛菩萨生大慈悯故,令贤公上人表法,使众生因相而生信,由信而入。定下心性,向内求法,是知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切法当需诚敬谦求。遂而悟入佛知佛见,妙用无量。
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生活就是一部《无量寿经》,而导归极乐的十大愿王处处皆是,如同贤公上人一样,以平凡的无量道,真真切切、朴朴实实的落实在生活当中。相信传戒公的话,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九十二载,寒暑不易,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进而更加清晰的证明了师父所说的是正法藏,并与《无量寿经》互为光照。最后师父与贤公又以「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的表法,令无数人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故经云:诸法无所依,但从和合起。菩萨善观缘起法,从一中解无量,无量中解一,了彼互生起,当成无所畏。
二、一切法唯心所现,是故一切法无非一心,心无碍故,相随心转。千化不变其虑,万境顺通于道。
师父从小背井离乡,海外弘法,千难万阻,历尽艰辛,终有此成就。齐老师恢复东天目山祖师道场,仅仅两个「恢复」二字,就历经十数载寒暑。贤公上人更是百折不屈,历经沧桑巨变,时代更迭,始终如一,菩提心不退,精进勇猛,度众无量。这些都无非向大众表法,能入者,总明即是普贤行愿,无所不收。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修行的路上,障碍肯定是有的,重要的是要以什么心去应对,始终保持菩提心不失,一心念佛,才能降伏魔难。师父说过,许多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他们的种种作为往往有很深的意义,但是凡夫很难看清楚。譬如甘露火王的瞋恚,胜热婆罗门的愚痴,那是佛菩萨的作为,是在度众生的,而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慈悲的。换成贤公上人的话就是:天下无难事,只怕心不专。吃苦哩,穿补哩,想当和尚,会做婆娘。
三、欲见十方一切佛,欲施无尽功德藏,欲灭众生诸苦恼,宜应速发菩提心。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魔所摄持。有菩提心,是法器故。
佛,不仅仅是自己证得,更慈悲的是,不叫你盲目崇拜,要你自己亲自证得,与他同样的境界。真实的平等智慧。而《无量寿经》是让我们认识西方极乐世界,了解西方极乐世界,进而真正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从而真正发愿求生净土。阿弥陀佛发四十八大愿建立西方极乐世界,而这四十八大愿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只有到了那,才能一生究竟成佛,永不退转。怎样才能去得?那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只有这样,才能横出三界,径登四土。绕过二十八天,魔王波旬也奈你不得,又蒙阿弥陀佛亲自接引,到达西方成就最圆满的福慧。如果只知修善,得到的只是福报,但自性若迷失了,还有什么福田能救得了?
再看贤公上人,一句佛号,全部具足。乐修一切善,救度一切苦难众生,一念之德,过于虚空,不可称量,十方诸佛共同赞叹,念念之德,即成无念之心体。内外无着,诸过自止,离身心相,寂然不动,决断分明,十度具矣。况又大慈大悲愿力护持,众生皆获胜益。故菩提心即是念佛之心,一声佛号一声心,念念弥陀念念觉,步步莲花生极乐。
结语:时刻警醒自己,生命在呼吸间,抓紧念佛。
末学以前所在的部队看押过一个罪犯,他是无期徒刑。为了越狱,他用一个汤勺挖地道,挖了二十年,挖通了,但是他被发现,抓了起来。他为什么这么能坚持?因为他厌烦了监狱的生活,那里很苦,常人无法想象。他知道自己求出无期了,所以冒死也要挖出去。我经常反省自己,我何曾不是一个罪犯,长年累月的羁押在六道的枷锁中,受着无量的苦,被虚妄的幻境所迷惑。而现在,遇到了正法,又遇到了不可思议法门,抓住一句佛号,又有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威神愿力加持,决定能出离苦海。若不然,等无常到来,再陷泥犁,真是求出无期了。
弟子心生妄念,述此一篇,诚实不敢造次,望师长恕罪。恭请师父上人,及诸位法师、大德同修批评指正。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开定叩呈。
老法师:开定师报告最后这一段很难得,确实,六道是个大监狱,三善道受苦难轻一点,三恶道是重刑犯。所以,六道是苦本。我常说,佛菩萨慈悲,他到世间来干什么?是来救苦救难的,对象就是六道众生。唯有佛陀能帮助我们离究竟苦,究竟苦就是六道轮回,离开六道轮回才是真正离究竟苦,真的离开监狱了;往生到极乐世界得究竟乐,这个喜乐再不会失去了。千经万论,无量法门,为的都这桩事情。
众生的根性不相同,根性无量无边,佛开无量法门,佛有智慧,佛有神通,能帮得上忙。众生得要有福,正如《阿弥陀经》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句话是真话,千万不能疏忽,往生极乐世界要多善根、要多福德、要多因缘。来佛三圣他们做到了,他们确确实实,你看样子,吃苦、穿补的,没有人瞧得起,他们一生的行持,就是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积功累德。感动诸佛菩萨护念,个个修得是自在往生,往生的时候没有病苦、没有死苦,这就得大自在。凡夫谁能够避免生老病死?真修行人、大修行人,他有生苦,他没有老苦、没有病苦、没有死苦,表演给我们看,他一生没有求不得苦、没有怨憎会苦。细心在这个地方观察,认真学习,这是真的,其他是假的。
所以我们时时刻刻有高度的警惕,眼所见、耳所闻一定要知道境界是虚幻的,千万不能在幻相里面起心动念、分别执着,那就造业了。《金刚经》上的一句话说得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常常念在口里头,回光返照。我们才起心动念,就想到这句经文,把念头就打消了,取而代之的就是阿弥陀佛。希望能像海贤老和尚一样,时时刻刻这一句弥陀没有丢失,我们道业就成功了,其他的都要放下。
弘法利生不是容易事情,没有智慧,弘法利生那就是好心做了坏事。这种情形从释迦牟尼佛在世就有,哪个朝代、哪个地方没有?有,人真是好人,事做错了。为什么错了?不认识机缘。这叫应机说法,他说法不应机,说错了,不应该说的。在某个时候说是对的,在另外一个时候说是错的。在某一个时段,你譬如太平盛世怎么说法,动乱的时代怎么个说法,要能够通权达变,才真正能利益众生。你要是把它搞颠倒,灾难就来了,不能不知道。海贤修证跟六祖惠能大师是相等的,他要生在六祖那个时代,也必须像六祖一样,到猎人队去躲藏十五年,为什么?等待机缘,时节因缘成熟了他才能出来;不能成熟,出来不得。
古人都知道谦虚,都知道养晦,都知道不敢为人先,小心翼翼,谦己,尊重别人,没有自赞毁他的。自赞毁他,这人没有德行,是假的,而且苦报就在眼前,我们一定要懂。凡是标榜自己的,都是愚痴,都是没有真正德行。有真正德行,怎么敢标榜自己?你看看印光大师一生,粥饭僧、惭愧僧。别人对他的赞叹,他就狠狠教训人:你可别胡说,我哪有那个德行?连印光大师都如是,我们跟印光大师比,差太远了!他在天上,我在地下,怎么能相比?老人家一生著作是《文钞》,《文钞》的内容非常丰富,所以我都有这么一个愿望,真正有人一生专攻《文钞》,弘扬净土。我看到有一个人,自了法师,他在《文钞》上下了十几年功夫,我劝他继续再用十几年,把它专通、专透,你是印光大师的弟子,你是印光大师传法的人。
不要多,一门深入,够了。海贤、海庆不认识字,没念过书,但是他的本事就是老实、听话、真干,一句弥陀念到底,九十二年不拐弯,他成功了。我看我们眼前这些人,跟着我的人,都是心浮气躁,禁不起风吹草动。他动心,他拐弯抹角,看到这个书好,想学这个,看到那个好,想学那个,真正统统学又没有这个本事,完全是记问之学。心浮气躁,怎么能成就?真正是凡夫,凡夫想学圣人是不可能的。彻底放下就能,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你想学两门、三门,样样都通,通宗通教,显密圆融,这打妄想,学不到的。怎样才能学到?一门深入就学到了,一门通,门门通,一法明白了,法法都明白了,这才行。这经论、祖师大德给我们讲了多少,我们没听懂,老毛病天天发,自己不晓得,还以为自己是对的。你还有一点福报,遇到一、二个明白人来告诉你,你醒悟过来了。短时间安静,过一段时间毛病又发了,我看得很多。
我是由博慢慢转到专,专了之后就更专,对于喜欢的这些经论我不再碰了,我知道我没有那么长的时间来学习。我要专之又专,专中之专,我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学海贤老和尚。海贤老和尚是我的老师,他教我什么?专念阿弥陀佛,一心求生净土,没有第二念,什么都放下。这一点,希望大家都能够听懂,都能听明白。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快九十年了,没有其他的念头,就是求生极乐世界。什么都是假的,假的别干了,多干一点真的;真的,劝人念佛,劝人学海贤。刘素云居士说得不错,这个时代是海贤的时代,我们要以海贤为老师、为榜样。不要出风头,不要好高骛远,老老实实一句佛号念下去,走的时候像他那么自在、那么潇洒,你成功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