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129) 编号:02-042-0306
学生:「此生端为大经来,唯说弥陀本愿海」。
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诸位大德,阿弥陀佛。惭愧弟子玉霞,写此心得报告主要是向师父上人拜年,恭祝师父上人:新春吉祥,万事如意,法体安康,永住世间。祝福诸位法师大德、护法菩萨们新年快乐!
流光易逝,倏忽之间学习班将满一年,惭愧弟子于读经一法心生欢喜,熟读经文,则无量经义尽在其中,乐此不疲!惊叹师父上人之广大智慧,其殷切教导无微不至,惭愧弟子感慨万千。重新翻阅去年入学时,师父上人所发之学习数据大纲云: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为理论;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为方法。毋庸置疑,加大诵读《大经》的深度,的确为释疑生信之妙法也。虽收获仅此而已,惭愧弟子因此进步,心生感恩!
聆听师父上人讲经,妙趣横生,与师父上人一起上课,最为珍贵。准备心得,通宵达旦,乐趣无穷,每写一次,则加深加强对于净土法门之信心,真正的是快乐的一年。与家母研习,一问一答,共勉共励,欣喜快乐,得《大经》放光,如沐法雨,读经愈发顺畅欢喜。愚钝弟子虔诚整理母女挑灯夜谈之内容,做为心得报告,主题为「此生端为大经来,唯说弥陀本愿海」。敬呈师父上人,慈悲指正。
一、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
一日,诵经完毕,已至深夜,慈母关爱,问曰:何以专诵经文,《大经》意旨,所阐精要,汝解经义否?答:如来所以出兴于世,以四十八弘誓大愿惠众生真实之利,果真安住无疑,信愿持名,行超普贤,往生极乐,决证极果。
师父上人于讲经时曰:「极乐世界乃法性土,念佛法门乃果德起修。」极乐世界之建立,乃法藏以酬愿度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畅佛本怀,感应道交,所感所得广大清净之居,依正庄严,微妙难思,诸国难比。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今现在说法。无量寿佛极乐国土之功德不可思议,所成就之修学环境超世稀有。阿弥陀佛光寿无量,是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何以故?大经「光明遍照第十二」云:「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
阿弥陀佛,长久广大,明好快乐,最为独胜,本其为菩萨时,求道所愿,累德所致。无量寿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无穷无极,深大无量,不可胜言。弥陀四十八弘誓大愿,愿愿真实,皆为法药救疗诸苦,所行方便乃持名妙法,普被三根,利钝全收。大慈黄念老《大经解》云:「持名念佛法门,圆满直捷,方便究竟。一超直入,最极圆顿,以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之究竟果觉,作我众生之因心,以果为因,因果同时,从果起修,即修即果。」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具足万德,故而执持佛号则圆满成就一切功德。持名一法乃诸佛真实之慧,果真皈依此法,老实念佛,则生死可了,佛事皆办。非是小乘,乃即生成佛之法,是为无上甚深微妙之法,一切含灵皆因此法得度。
如来深广智慧海,唯佛与佛乃能知。如来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开示。是故,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此乃称性极谈。
法藏五劫思佛智 四十八愿绘蓝图
普为法界大施主 感应道交大悲力
极乐世界顿时现 难思难量法性土
法藏住于念佛心 往生净土号弥陀
信愿持名最方便 弥陀忆念弥陀佛
圆满成就大誓愿 所摄佛国济群苦
临终一念至十念 皆得往生赡养国
持名一法被三根 万行六度皆广摄
九品三辈又四土 发菩提心为正因
歌叹佛德不思议 十方佛赞佛中王
一向专念非小乘 救世之行真善友
四字洪名直念去 行超普贤登彼岸
皆为越致不退转 无极圣道得成办
二、此生端为大经来,演说持名微妙法
又问,何为观音势至念佛圆通?
世间自在王如来为法藏说经言:「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惭愧弟子于观音势至念佛圆通之经文,知之甚少,斯义宏深,不解其义。
大慈黄念老《大经解》云:大经所宣持名一法,乃易行道,人人能修,此法乃如来真实纯一之法,无有权曲,故名正说。持名一法为无上微妙之法,大经经文记载,西方三圣皆为念佛往生。法藏因地至心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证明法藏是系念弥陀而得往生极乐。「大士神光第二十八」记载:观音、势至于娑婆世界修菩萨行,往生彼国,常在阿弥陀佛左右,故而观音、势至皆为念佛往生极乐。可见大慈观自在菩萨所行之深般若波罗蜜多,与大慈大势至于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所住之念佛之心,皆为安住于弥陀圣号。《弥陀要解》云:「一声阿弥陀佛,即是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西方三圣之念佛方法,皆为本师世尊之住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即是安住于弥陀圣号。故而,信愿持名即是安住在一切功德法中,如此安住即是万缘齐放,即是真心放下,即是看破,即为无上念佛圆通。
持名念佛之法,境界难思,果报难思,法尔如是。声闻亿劫思佛智,尽其神力莫能测。莫若闻法乐受行,专求净佛土,勤修无懈倦。一旦开达明彻,自然中自然相,于一切法则通达无碍。
观音势至莲池众,历代往生圣贤德,
十方三世一切佛,演说如是微妙法。
畅佛本怀诚实言:此生端为大经来,唯说弥陀本愿海。
唯心净土非外得,自性弥陀本自心。
观音势至圆通义,反闻自性摄六根。
恩师教诲牢牢记,应无所住生其心。
最贵身心无牵挂,妙哉专念忆佛恩。
经文纯熟,身即经,经即心,是一无别。
听而无听,经文字句皆分明。
经文非文字,声音现在心。
现则听,放轻松。
念而无念,经文感应应念现。
听则现,现即念,不刻意,消归自心不间断。
无住生心勤读诵,长时熏修莫放松。
真心放下即看破,是为无上圆通法。
看破尘劳放得下,方信世尊奇特法。
读经方法难突破,发愿度生垢习轻。
放下执着最艰难,反闻自心解缠缚。
发愿求生极乐国,弥陀加威念佛人。
西方三圣念弥陀,普济群苦开善门。
得闻妙法,如贫得宝。挑灯夜谈,母女齐赞,大幸运大欢喜!夜半难眠,手把佛珠,感念佛恩:
世尊慈忍,超越慈氏,五浊恶世明行足。
畅佛本怀,普济诸苦,唯说弥陀本愿海。
兴大悲,端为大经来—大慈夏莲老,十载掩关会集,千年尘封大经放神光,请转法轮度群萌。
续佛慧命宣妙理—大慈黄念老,病体注解大经,觉诸世间演慈辩。
为众说法狮子吼—来佛圣僧,贤公老和尚:住大寂定,一句佛号九十二年不拐弯。行超普贤登彼岸,为大经作证转。
千恩万谢,拯济负荷导师行—师父上人:为法忘躯击法鼓,护佛种性建法幢,开启末法广大微妙法门,弥陀圣号永传。
幸运如斯,唯发愿求生,极乐作佛,以报佛恩、师恩、亲恩。惭愧弟子,根性愚钝,诵读大经,得佛力加持、恩师爱护,坚持至今,得生信愿。亦甜亦苦:间或放逸,精疲力竭,疾病逼迫,无明烦恼缠缚,唯恩师说法,如沐慈光,即自端心正意,念兹在兹,其乐无穷。于闲暇时,佛号寂然而起,虽不持佛号,梦中亦念佛。此皆为诵经获益,不能详尽,略举一二,以飨持经同仁大德。
三、受佛明诲,专精修学
问曰:如何念佛而生喜?
(一)因缘愿力,出生善根
净土法门易行难信,恶骄懈怠及邪见者不信佛经语深,不信诸佛弥陀圣力,乃至于自善根不能生信。师父上人言:出世间的善根唯「精进」尔。念佛不能生喜,此为善根福德欠缺,多为无愿,而行不真之过也。需真信:信极乐世界真有;信四十八愿真实不虚;信阿弥陀佛真有,念佛真能往生。有信即为有愿,无信,切愿难生。
《弥陀经》曰:「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法藏因地,高才勇哲,与世超异,是为善根;又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是为福德;建立殊胜庄严无等伦之广大清净无量寿所,是为因缘。故而,纵使身止诸苦中,于五劫精勤求索,积功累德,愿心坚固不退,成就度生四十八大愿,超胜独妙,所摄极乐世界,都胜无数诸佛国者。皆为信愿坚固,念慧力坚固而已。因缘愿力,出生善根。
应学法藏之至心精进,勇猛精进。
(二)无有爱贪,志愿安定
净土行门简单明了,需看破,即为发菩提心;需放下,即为一心专念。舍离一切执着,成就无量功德。师父上人讲经中开示,以放下为最,放下以转念为方法,一切时、一切处安住于一句佛号,人能转境,则同如来。果真如此,则无有爱贪,志愿安定。即使身在极恶之娑婆,当生即端坐于极乐国界,严净无量庄严之莲池海会。必得佛力加持,世间诸苦,安和调适;尘劳垢习,自然不起。贤公老和尚,九十二年一句佛号不拐弯,一生之行谊已然为此证明。岂非佛号不灵验,乃信不真,愿不切,念不专而已。证明「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往生正因,证明「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之理论、方法千真万确。故而,受佛明诲,专精修学。
一向专念,乃成佛之最胜之道,佛佛相念,诸佛称叹。若真信切愿,必得两土如来乃至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慈威护佑。以弥陀威神力故,起发多生多劫之善根福德,则佛号不忘,法喜充满。遇此胜缘,真信切愿专念,则具足一切功德。至心精进,感应道交。如是一心求净方,决定往生极乐国。
中峰禅师于《三时系念》中开示:极乐世界乃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人人有分,个个不无。当知疑惑不信,为大损害,为失大利。应当发愿,应当念佛。非发愿求生极乐,不足以信唯心净土,非立志度生,不足以信自性弥陀,自励自勉也。
以上为惭愧弟子玉霞之心得报告,读经定课时有未圆满,虔诚忏悔!期盼新年新气象:皆得佛力加持,道心坚固,法喜充满。又因学佛时日尚浅,不解经教,错误难免,敬请师父上人慈悲指正,无尽感恩!阿弥陀佛。
老法师:这是王玉霞的修学报告,大家听了,我想有些人跟我的感想相似,她说得非常好,确实有心得。只要能够坚持下去,言行一致,一直念下去,像海贤老和尚,一生不拐弯,我相信她的成就可以追上贤公老人。
我们一定要相信,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头说,「一声阿弥陀佛,就是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这什么意思?这句话就是蕅益大师所说的,世尊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弥陀经》上这句经文不可思议,我们平常念经念得很熟,都疏忽了。释迦牟尼佛修什么成佛的?念佛成佛的。换句话说,释迦牟尼佛当年放下万缘,在毕钵罗树下入定,他得的是什么?念佛三昧。夜睹明星,豁然开悟,这个开悟就是禅宗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他没有立刻就出定,他在定中,这个定,有人说二七日,二七是半个月,有人说是三七,三七二十一,经上两种说法都有,在定中做什么?说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听众皆是法身菩萨,也就是统统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如不明心见性,他没有神通参与这个法会;就是说世尊在定中讲经这一会,要法身菩萨才有能力参与。无比的殊胜,说了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经有多大?这个经被大龙菩萨,大龙菩萨是等觉菩萨,收藏在龙宫。足本,就是完全的,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咱们地球装不下,这么大的分量。龙树菩萨看到了,龙树菩萨看大本,阎浮提众生没有人能受持,分量太大了;看中本,中本的数量也可观,还不是我们这个世界上人能够接受的;最后看小本,小本十万偈四十品,他把它背下来,回到人间来,用文字记下来,就是现在所传的《华严经》。这个《华严经》是大《华严经》的,用我们的比喻来说像《四库全书》目录提要,《全书》是大本,《荟要》是中本,这个提要,目录提要是小本。《四库全书》我们这里有,诸位看到,目录提要五册,精装五册。
释迦牟尼佛开悟了,悟的是什么,全部说出来。惠能大师开悟了,他说什么?他说了五句,于是我们就知道,这五句跟释迦牟尼佛开悟的是完全相同。《华严经》说什么?就是说能大师的这五句话,「本自清净」,讲自性,「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华严》细说,这个五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内容,细说,能说一四天下微尘品,大千世界微尘偈,不是字数,偈,四句是一偈。这是自性本自具足的圆满智慧,在《大方广佛华严》里面显示出来。记住,是自性本有的,释迦有,诸佛有,一切众生统统都有。为什么现不出来?被烦恼习气障碍了。起心动念,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着是见思烦恼,佛说,这三大类烦恼把我们的自性迷住了、障碍了,自性不能现前。我们能放下执着,透少分,清净心现前,阿罗汉的境界;放下尘沙烦恼,就是分别,菩萨的境界;真正能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就成佛了,《大方广佛华严经》全现出来。
所以讲经要什么人讲?明心见性的人讲。真正放下烦恼,没障碍,他讲的经就不会错。为什么?自性流出来的,自性跟诸佛是相同的,不会错。如果没有见性,那就有问题了。古时候人有福报,讲经的大师,无论出家在家,都是明心见性,都到这个程度。现在众生没福,出家在家讲经说法都是凡夫。我们虽然在凡夫当中遇到圣人,真难得!谁是圣人?夏莲居老居士是圣人,决定不是凡夫,黄念祖老居士是圣人,海贤老和尚是圣人。我们都遇到了,我们做圣人的徒弟、做圣人的学生,希望我们这一生能有一点小成就。什么小成就?往生极乐世界就是小成就,这个小成就是圆满的,一定要重视。
玉霞居士很不容易,这篇报告很有价值,对我们初学是莫大的鼓励,我们要好好学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