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028) 编号:02-042-0018
学生:师父,胜妙有一个问题请示师父。之前师父曾经谈到礼,我们称呼别人要有礼貌,要有礼节。然后关于礼的,我们就发现说,现代学传统文化的人,他在写信的时候有个格式跟古人是不一样的。就是最后署名的地方,在信文当中自称为弟子,或者自称姓名(名字),那要小写,这是古代就这么用。但是最后署名的地方也把自己的名字写小了,这个好像传统不是这么做的,但是现在已经都变得很流行,反而弟子两个字它是正常大小。我们一般说,「弟子一休顶礼」,最后署名那个弟子是小,那个字体是变小,一休是正常大小,他不会把一休变小的。就是说师父看到最后两个字知道是谁,他不需要那么费力看。但是现在相反,弟子是正常大小,但是一休变小了。这个是不是?
老法师:这没有人教了,那怎么办?没有人教。而且古今不一样,现在都学外国人,外国人没有这些礼节,外国人人与人的关系很笼统,不像中国,中国分得很清楚。一个家族辈分,关系搞得很清楚,清楚就便于行礼。现在统统没有了,主要是什么?家没有了。现在都是小家庭,这不是家。你看看中国历史,历代历史,帝王称纪,就是在社会上有相当地位称为世家,中国的家是称世家,你家里头对社会、对国家有特殊的贡献,将来历史上写上去。所以家学只有世家,他有那么大的家族,都在朝廷上做官的,都有很高地位的。民间决定是有德行、有学问、有慈善事业,利益这一个地方,影响整个社会,这值得人尊敬,写历史的人才把他写进去。
在历史上,唯一没有地位的,没有政治地位,也没有财富,就是孔子。孔子做的官很小,那个时候的司寇相当于现在一个县的警察局长,就这么大官。他也写成世家,那是什么?他的道德、教学影响太大了,影响全国,影响全世界,影响几千年。所以孔子也是世家,那真的世家,他们家一直到现在七十多代,快到八十代了,世世代代都受到社会大众尊敬,受到帝王的爵位,这是后世国家封赏的。后代的子孙,历代帝王都尊重,自然形成了世家。中国在学术上有儒、有佛、有道,在学术上成就的人也非常多,历史里头的传记都有记载。佛法里面特别的有《高僧传》、有《居士传》、有《善女人传》,这些人都是社会的好榜样。
我们在这个参考数据里头,第一百七十四页,上面最后一行,第三百二十条,「止观」。止观,「梵名奢摩他,毘钵舍那」,翻译成「止观、定慧、寂照、明静」,有很多种翻译。这个名词,也就是章嘉大师我跟他老人家第一次见面,他教我看破、放下,其实就是这个。那时候我刚刚学佛,真正叫初入佛门,什么也不知道。我问了一个问题,我说我从方东美先生那里认识了佛陀、佛教,而且方老师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这句话很中听,有没有方法,佛门里有没有方法能让我们很快契入这个境界?我问这个问题。年轻,也心浮气躁,章嘉大师看着我,我也看着他,我们两个对看了半个多小时,心定下来了。到以后,跟他老人家时间长久了晓得,他跟你讲话你要是心不专,心不专一,他不跟你讲;一定要等你专一了,他才会跟你讲。这是正确的,为什么?心专一,你能听懂,你会记住,你会起作用。为什么我们一般人听讲,耳边风,听完之后,也记得不少,决定做不到,为什么?没有入进去,只听到言说,没有懂得他的意思。因为我是初学,说止观,这专有名词,很难懂,所以他给我讲看破、放下,看破就是观,放下就是止。从哪里入门?从这入门,必然是先放下,你才能看破。众生的根性不相同,有一类的人先帮助他看破,然后他才肯放下,那个时间要长;如果先放下后看破,时间缩短了。
梵文奢摩他、毘钵舍那,这个名词大小乘经里头很多,翻成中国意思是止、观,止是放下,观是看破;又翻作定慧,定是放下,慧是看破;也翻作寂照,寂是放下,照是看破;明是看破,静是放下。哪个在前哪个在后这叫方便,叫善巧方便,要看人的根性。「止者停止之义,停止于谛理不动」,谛理我们现在讲真理,「此就能止而得名」。「观者观达之义」,观看、观察、通达,你搞明白了,「观智通达,契会真如也,此就能观而得名」。有能观、有所观,有能止、有所止,止什么?止息妄念。真正修行修什么?章嘉大师告诉我,就这两个字,从初发心到如来地,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帮助放下,就这两个字相辅相成,不断向上提升。这是我学佛上的第一堂课。
从哪里放起?每个人不相同,自己对什么最执着而不能放下,从这下手。我们从哪里下手?末那的四大烦恼,我见,这个难,我爱、我慢、我痴,这比较容易,就从这下手。我爱的,能不能供养别人?我慢,自己值得骄傲的,能不能学谦虚?我痴,痴是迷惑,觉悟不容易。但是老师提醒了,我那时候请教老师从哪里下手,老师告诉我布施,你最喜爱的东西也能够布施给别人,从这个地方下手。我生平所爱的,书,喜欢读书,有钱都买书。确实很吝啬,我的书不愿意借给人看,为什么?他不爱惜书,他把我书给弄脏了,我的书干干净净、整整齐齐。这毛病、习气,要从这改。别人喜欢看可以借给他,弄脏了一点可以忍受,修忍辱波罗蜜。这就是什么?要真干,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不真干,毛病习气改不了。
布施,财布施决定得财富,一点都不假。财富多了怎么办?愈多就多施,少就少施,总而言之一句,记住,不要把它存下来,要把它布施掉。中国古人对于财货称为通货,这个是很有味道的,像水一样它是流通的,有出这边就有进,这边要是不出了,那头就进不来。所以叫通货。记住一定要通,要知道这社会上还有许多人需要,需要就得要帮助他。现在这个社会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圣贤教育,大家都把这桩事情疏忽了。各地有很多论坛,办得很有效果,那是什么?在宣传,好!让社会大众普遍认识传统教育。真正认识他才肯学,他才想学,他才会慢慢赞成我们把传统东西找回来,要先让他认识。所以论坛产生很好的效果。
这两个字看起来好像不深,很浅显,实际它的深度没有底蕴,它的广度没有边际,它包括了全部的佛教。全部佛教不止是释迦牟尼佛,全部佛教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求、所修、所行、所成就的统统在这两个字当中。我们对这两个字要重视,要常常记在心上,要常常随喜功德,一切时、一切处随分随力在学习。
末后一段,一百七十四面,下面倒数第三行。「若就所修之次第而言,则止在前,先伏烦恼,观在后」,观能「断烦恼」,观是智慧。止是放下,先放下,这个放下是对老师,老师教我放下,我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放下,听话,先放下。然后老师会教导我们为什么要放下,你明白之后,在一切境缘当中自然会放下。为什么?进入大乘之后晓得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的要放下,真实的要掌握住。什么是真实的?能现、能造作的、能变的,唯识讲能变的,能现、能变的这要掌握住。所现、所变的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它有作用,所以方便为究竟。要用它,不能不用它,用它断恶,用它成就善法。虽然是假的它管用,在十法界管用,在六道管用。我们没有离开六道,这个善巧方便就不能放下,放下善巧方便,不能提升自己,也不能帮助别人,提升自己、帮助别人都靠方便。所以方便为究竟。
不能执着,不能放在心上,这比什么都重要,放在心上就变成阿赖耶识的种子;不放在心上,阿赖耶里头没有落种子。修善不落善种子,为什么?没有三善道的果报;造恶,阿赖耶不落种子,不堕三恶道的果报;换句话讲,你就超越轮回了。断恶修善都放在心上,那叫造轮回业,行善三善道,造恶三恶道,造轮回业;不放在心上,就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太难太难!几个人做事情之后不落印象?谁能做得到?大乘经上告诉我们,圆教初住以上;换句话说,禅宗里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他可以做到,他是真正不落印象,就是菩萨游戏神通。他跟我们和光同尘,四摄法里头,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菩萨用四摄法摄受我们,但是四摄法没有一丝毫落在八识田中。所以它叫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这叫法身菩萨,他们真做到了,我们不行。我们要想在这一生当中能有法身菩萨的成就,这样的果德能够现前,只有一个办法,信愿持名,求生净土。为什么?生到净土,无论是什么品位,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就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是,这能不干吗?
黄忠昌给我们做了个好例子,哪一年走的?深圳。他听到佛经上这些说法,他发心做实验,看看是不是真的,就是念佛三年可以往生。他实验是真的,不是假的,还差两个月满三年,也就是两年十个月预知时至往生了。
主持人:二00六年往生的。
老法师:二00六是吗?
主持人:六月九号。
老法师:对,我们在联合国办活动的那年。我们要记住,真的不是假的。他为什么会去?他还有寿命他不要了。肯定在往生之前见佛,佛一定会来告诉他,因为什么?佛是清净心所感,我们心地清净,没有染污、没有妄想、没有杂念,这个时候想见阿弥陀佛、想见极乐世界,动这个念头,境界就会现前。我们现在想见见不到是什么?我们的念头太杂、太乱了。要知道境界是唯心所现,清净心才能现,平等心才能现,不清净、不平等,怎么想也不会现。所以见佛不难,只要把清净心找回来。怎么找?万缘放下,放下就清净了。清净心是本有的,不是从外来的,我们的真心就是清净心。惠能大师明心见性,告诉我们,我们心性什么样子?第一句话他就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你看说得多清楚。
所以我们就晓得,起心动念、分别执着,妄心,不是真心,真心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在哪里?在见色、在闻声,六根起作用的时候。没有起心动念,这是什么人?法身菩萨,就是阿惟越致菩萨。这个我们做不到,但是不分别不执着可以,我们在这上下功夫,我们见色闻声不分别、不执着。不执着是清净心,不分别是平等心,不起心不动念是觉,我们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不起心不动念,觉,那就是法身菩萨,不分别就是三乘菩萨,不执着就是阿罗汉、辟支佛。
我们用念佛的方法求,功夫念得纯熟了,很短的时间,剎那间得清净心、得平等心,只要这个心起作用的时候就见佛,见到极乐世界。见佛的时候,佛就会告诉你,你的寿命还有多长,鼓励你好好用功,到你命终的时候佛来接你,你就放心了。还有的寿命不要了,求佛现在就带我去,行不行?行,阿弥陀佛很好商量,他一定会接受。有必要的时候,佛菩萨虽然见面鼓励你,要你住世表法,要你住世教化众生,有使命给你,那么你寿命没有了会延长。所以寿命长短不是定法,完全掌握在自己,自己真正发心愿意表法,表演正法接引苦难众生,寿命自然延长。不愿意,因为这个事情很苦,不好做,不想干这个事情,先到极乐世界成就自己,成就之后再回来帮助苦难众生也好,这样的人不少。阿弥陀佛能满一切众生的愿望。
我们看海贤老和尚一生,一百一十二年,受多少苦难,受多少折磨,统统能忍受,没有他不能忍的。侮辱没有他不能忍的,苦难他能吃,能吃苦,从来没有怨天尤人,甘心情愿的承受,这是我们要学的。学他的布施,他的布施是内财加外财,圆满布施。农田里头的劳作是内财,耕种收获能供养这些贫穷人家,让他们的衣食得到温饱。接受他帮助的,我们听到那边同学的报告,成千上万人。寺庙是个破庙,小庙,没人去,没有香火,没有收入,全靠自己耕作。所以,菩萨的六波罗蜜、六和、六度、普贤十大愿王他统统落实了,都在他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待人接物里头完全表现了,我们要会看,要能看到。他的三业,身、语、意确实能帮助我们现前社会一般大众,断恶修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积功累德,消业障、增福慧。他全表演给我们看,我们要能看到,我们也会跟他一样,虽然受尽磨难,心情快乐无比,清净自在。
念到功夫成片,我跟同学说的方法,一年,你要是真正老实,这一年就这一片光盘,一天一万声佛号,我相信一年之后,你就能够达到功夫成片。你会得佛力加持,也会得到海贤老和尚加持你,你能够感受到。别人在今天生活得很辛苦,你生活得很欢喜,跟别人就不一样。一般大众依旧是迷惑颠倒,你清醒过来了,你明白了,这是这个人一生无与伦比的成就。世间人讲的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地球有一天毁灭了,那三不朽也不存在了。这个念佛功德是真正不朽,为什么?它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我们遇到这个机缘,看到海贤法师的光盘,就是海贤菩萨的弟子。他有这个愿,我们往生的时候他会跟着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我们。你看到佛来接引,一定看到海贤老和尚在场,你的信心会更坚定。我们眼前吃的这些苦,代众生苦,这是菩萨行。众生造无量无边罪业,我们代他受一点苦,希望他将来果报减轻一点;果报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减轻一点可能。所以,我们对一切众生要平等对待,没有高下。大乘经上说得不错,我们要深信不疑。现在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怀疑,他不相信。我们在佛法里头六十多年,才真正树立了信心,坚定不变。
最高的境界,这个地方说到了,在一百七十五,参考数据一百七十五页,上面第二行。「若真止真观必为不二」,这很重要。真止真观是一不是二,为什么?「以法性寂然是止,法性常照是观」,止观是一不是二,这大圆满。这是什么人境界?明心见性,这个境界现前,见性了。止观还是两桩事,这修行半路当中;到达目的地,止观是一不是二。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