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音居士:简介汉字文字学和文言文

admin 心得分享评论阅读模式

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137) 编号:02-042-0329

MP3下载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大德老师,阿弥陀佛!不肖弟子今日恭敬汇报的主题是:「简介汉字文字学和文言文」。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在人类的发展史上,出现过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罗马文明、古印度文明及中华文明等。这些古文明,有的衰落消失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下来了。为什么中华文明得以幸存?文字的统一与继承是一个重要因素。文字是文化的载体,如果这个载体消失了,其承载的文化与文明也会随之灭亡。中华民族的文字,在几千年的历史更迭中能保持至今,是人类史上了不起的文化奇迹。这个文化超越时空,是全人类的宝贵遗产。

今人受到西方学术的影响,将文字分类为拼音文字和象形文字两大类,并将汉字归为象形文字,这是现代人的误解。汉字重在表意,而「象形」只是造字六书其中的一个方式,不能以偏概全。汉字与古埃及和纳西族的象形字,旨趣大相径庭。无论象形文字还是拼音文字,都是为了应对日常所需,便于互助合作而形成的符号体系。但是做为表意的汉字,却是为了王道的教化、成就圣贤君子,实现大同之治而创立的。目的就是要将圣人所悟的真理,原原本本传递出来,因此才能超越时空。

一、汉字是智能的符号、文字学是学问的根基

近年来,社会各个领域、各界人士都在提倡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与复兴,这真是可喜的现象。尊敬的师父上人教导我们:「孝是中华文化根,敬是中华文化本。」中华传统文化具体就表现在五伦、五常、四维、八德的落实当中。学习传统文化首先要注重扎好根基,先是德行,其次才是学问。所以,我们要明了,孝与敬是德之根本,是中华文明之根本。

如何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孝,什么是真正的敬?我们又如何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中落实孝与敬?想要知道方法,那我们就一定要求教古人,从古圣先贤的典籍中去找答案。《四库全书》就是一位最好的老师,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套丛书,乾隆三十八年(公元一七七三年)开始编纂,经过九年的时间完成,约八亿字。整套书收录了从先秦,到清.乾隆年间前的重要的、具备传世价值的古籍、经典。《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其中包括了《论语》、《周礼》、《资治通鉴》、《本草纲目》等等的经典著作,这都是老祖宗留给我们和世界的无上智慧瑰宝。

可惜的是,由于对汉字缺乏认识与理解,现代人读古籍,往往望文生义,把古人的教导理解错了,在日常生活、工作与待人接物中运用错了,得不到学习圣贤的真实利益。如果因为这个原因,我们就对古圣先贤的智慧生起怀疑、弃之不用,那就实在太可惜了。所以,想要准确、透彻的理解典籍的真实含义,就必须先从学习文字开始。文字学就是一把能打开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宝藏的钥匙,有了它,我们才能发现蕴含其中的深广智慧。

中国传统有十二个德目,「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核心是孝。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可是现代人对「孝」这个字的真实含义有多少了解?「孝」是个会意字,上一半是个「老」,下一半是个「子」,就好像年轻人背着老人,相亲相爱、和乐融融。所以孝这个字,表示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再往深处体会,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整体,这是孝的意思。从上下再扩张至横这一面,它还是一体。佛家说「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是讲宇宙间时空实为一体。这个孝字为我们展示了一体的宇宙人生观。

可见,汉字十分了不起,是智能的符号,是艺术,它的特性在全世界独一无二,字字有深意。清朝的文字训诂学家朱骏声先生讲到:「读书贵先识字,识字然后能通经,通经然后能致用」;为我们指出了,学习传统文化是从识字开始,文字学的根基非常的重要,要扎得牢、扎得稳、扎得深。「根深干壮,木繁茂而花芳」,树木的根深,树干才能粗壮,枝叶才能茂盛,从而开出芬芳的花朵。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次第中,语言文字之学皆称小学,是各种学问的预备,缺少了这门功课,对任何经典就不能够通达了。《三字经》中的一句经文向我们道出了学习传统文化先后的次第:「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意思是说,语言文字学修学结束,然后方可读《四书》等经、史典籍。

所以,传统文化的根基为语言文字学,这个学习方法从西汉的时候已经开始了,代代相传;功底全面扎实,才能有大成就。一位文字学的老师曾告诫:「不通文字,纵勤奋若苏秦,好学如颜回,惜时如金玉,历时数十年,亦难于成就,以其缺乏根基,不得方法次第故也。」所以,大家不可以小看语言文字的学习。鸟依翅而可飞,人赖脚而能行,国学赖语言文字而后能通达。只有把文字理解透彻,有了这双脚,我们才能够正确、深入的理解圣贤的教诲。

简介《说文解字》

文字学自东汉以后,以《说文解字》做为重要的教材,它的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一部中国东汉时期编着的文字工具书,也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字典。《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先生,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人,今河南郾城东北,是一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文字学家、古文学家。许慎先生师从经学大师贾逵,在当时被誉为「五经无双许叔重」。他历经二十一年着成《说文解字》,归纳出了汉字五百四十个部首。《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按照部首编排的字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书之一。其中大量内容被汉朝以后的多种书籍所引用,目前最通行的版本,是北宋徐铉于雍熙三年(公元九八六年)校订完成的版本,称为《大徐本》。宋以后的《说文》研究著作多以此为蓝本,例如清朝的段玉裁注释本等。

《说文》部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语注音符号的来源就是《说文》部首。诸多的著书,譬如《字林》、《康熙字典》,都是根据许慎先生所独创的部首检字法的方法来编排的。清朝的史学家、经学家王鸣盛先生告诉我们:「《说文》为天下第一种书,读遍天下书,不读《说文》犹不读也。」《说文》是天下所有书的根基,有了《说文》的基础,进一步再读古代典籍就能非常深入,否则纵然遍读天下书,也不可能通达。

《说文解字》有九千三百五十三字,五百四十个部首,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字,所谓的重文,就是一个字不同的古文字形体。我们如何才能够把九千三百五十三字深刻、系统的掌握?近代著名的文字学家王宁教授说:「《说文》部首是学习和研究《说文》的纲领。」五百四十部首统领九千三百五十三字,是《说文》的纲目,按部就班把纲目掌握了,以字划类,再学其余的字就容易契入、容易记忆。据统计和学者研究,高能部首共有七十九部,占《说文解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字的百分之八十点九二,中能部首有二十九部,占总数的百分之十四点六二。从此数据来看,只要学习近一百个部首,就能掌握到《说文解字》中百分之九十五的字了。文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本源,而部首在古代被称为字源,是诸字的源头,明其源就知其流脉。所以,学习部首不仅是识字为用,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全面的了解古代文化。

古人著书有严密的体例,它的先后次第、篇章的安排,都涵盖了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想。中华民族的祖先自古以来,就对于天地万物存有一种深深的敬畏心,这些都能体现于著书当中。《说文解字》虽然是一部文字学的书籍,但在许慎先生眼中,它也如同天地万物,涵盖了一切,是古人宇宙世界观的一个综合体现。真的是字字都有来历,都在传道、都是教化,我们可以通过文字的学习,推测古人的生活状态与思想。许慎先生在《说文》当中,为我们保留了至为珍贵的古文字形体,如果不是《说文》这部书,可能这些文化遗产就失传了。这些汉字宛如老祖宗为后世留下的老照片,而《说文解字》整部书就像是一部相册,为我们映现出古代灿烂的世界。「图一」,图为《西安碑林名碑精粹》之篆书目录偏旁字源碑。

识字之方

字应该如何识?是不是认识这个字就称之为识字?对一个字,古人所要求的是:要辨其形、知其音、解其义,三者相互结合,才称得上是识字。许慎《说文解字》之体例,凡说解文字,每一字必先列其形,次释其义,后述其音。深度和广度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称之为文字学,称之为「学」就必定有严密的系统。

例如,「八」这个字,不只是代表数字的八,古代的意思为「别也」。别就是分开,背离,八的字形就呈现分别的样子,这形中就代表义,音中也有义。「图二」,图中快艇划分海面所留下的痕迹,是否很像八的字形?当我们念八这个字的时候,双唇用力向上下两边分开,从八的音,往往都有分的意思。所以形、音、义都相合。

不断发展的历史,为我们带来了汉字形体之演变,甲骨文、金文、小篆与楷体就是其中四大类。现代所常用的书体叫做楷书。小篆体是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汉民族时,为了加速推行政令及传播文化,命令宰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来的标准字体。《说文解字》一书,大部分引用的是小篆体。金文是周代的字体,又称钟鼎文。甲骨文则是商代的字体,它比金文要早。「图三」,从「走」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愈早的字体就愈是保留了文字创造时的原貌。所以,想要真正理解一个字的含义,就需还原它的本字。大家看甲骨文的「走」字,是不是很像一个人甩着两个胳膊在跑,十分的形象。

六书——汉字造字的六种方法

中国的造字法则有十分缜密的六个体例,称之为六书,汉字的组合非常之多,古人整理出六种方法来归类。许慎先生在《说文解字叙》中的六种方法,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如果是表达具体的事物,那就是属于象形。依照物体的形状,画出像图形的文字,就成为象形字了。《说文解字叙》中举了两个例子:日、月是也。「」,其实就是按照太阳的形状画个圆。日这个字的音跟「实」相近,而且它很充盛、充实,所以它中间加的一横表示实在,充满了日光,光明盛实。「,阙也。」由于月亮圆的时候少,缺的时候多,阙是月亮的常态,所以月的字形像弯月之状。这是象形字。

象形只能表示具体的形象,有些抽象的概念,就不能用象形的方法表示出来。这样,为了产生新字,指事的法则就诞生了。指事在创造文字的过程中要比象形晚一些,它是在象形字上面加上符号,用一个符号来代表比较不具体、抽象的意思。我们来看「」(本)这个字,它就是在象形字的「」(木)下面加一短横,这一横就是个符号。「」是个象形字,「」表示树枝,「」表示树根,「」是树干。在象形字「」下加一短横,表示树根的位置,指的是事物根本的意思。因为事情没有具体的物体或形象,所以就用抽象的符号来指事,以符号表示事相的意思。

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字组合在一起,产生一个新的字义。例如(武)这个字。的下面是「止」,上面是「戈」,戈是古代的一种长兵器,可以用来格斗、打仗;而止有停止的意思。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意思,止住兵戈;也产生了新的读音,念武。所以,「武」真正的意思,并不是鼓励人们刀兵相见,而是「止戈为武」,能够止住天下的兵戈相见,这才是「武」的真正含义。

再来看「」这个字,一边是「人」,一边是「言」,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信」。我们从这样的结合可以看出信的含义来,人说的话就是信,对说出的话做到,才是守信的好品格,这是个会意字。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字结合,产生一个新的意思,是会意造字法,不但能产生一个新的字义,还会生出新的字音和字形。

形声字,简单的说就是把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所谓形声,就是先取一字表示形体,然后再取另一字表示读音。许慎先生给我们举了两个例子,「」与「」,这两个字都属水字偏旁。河流有很多,古人是如何分辨它们的?上古未有文字,先有语言,所以是用声音来分辨的。长江的水流打到岩石上,发出「冈、冈、冈」的声音,所以就用「ㄍㄤ」来注它的音。我们现在普通话读「ㄐㄧㄤ」,这是音变,其实「ㄍㄤ」的发音仍可在许多方言中寻觅得到。黄河与长江的区分也是用流水的声音。黄河的水冲到沙土上,发出「霍、霍、霍」的声音,因为这样的水流声,就读河了。所以「江、河」二字都属形声,一边是它的类别,属水,一边代表它的声音。

还有两大类是转注与假借。之前提到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的方法,而转注与假借是运用文字的方法。转注是「一义数文」,也就是字不同,但是意思相同。一件事物,在不同的地区可能有不同的称呼,但它表达的意思是相同的。例如,甲这个地方称呼父亲为「爸」,乙这个地方称呼父亲为「父」。两种不同的称呼,就造出了两种不同的字,但是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所以,多字同为一个意思的是转注法。

假借法是不另造新字,而是借用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其他字来表示意思。假借是「一字数用」,也就是所谓的异义同字。就像「而」这个字,原为胡须之义,大家看甲骨文的这个字,像不像人下巴上的胡须?「而」后来被借用做连接字,例如「而且」、「取而代之」等等。

理解汉字六大类别,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的看出文字和它所表达意思之间的联系,学习起来就更有章法。文字学不仅能够开启我们的智慧,它的学习过程也是非常活泼有趣的。

二、文言文——打开真实智慧的钥匙

中国的汉字,字字为师,全为教化。春秋时代,一种用于书面交流的文言日趋成熟,距今二千五百多年的孔老夫子,曾说他所处的时代已是「书同文」,说明此时汉字与文言文已经成为通用的写作模式。虽然地域之间有一些差异,但是一般的规律已经显现出来了。文言文言简意赅,是最优美的书面语言,它和汉字六书一样,在全世界也是独一无二的。直至二十世纪初,文言文仍是亚洲许多国家通用的书面语言,如日本、韩国、越南,东南亚国家也有很多人学习。

西方著名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于《在未来中生存》一书中这样分析中国汉字:当我的四、五岁的曾孙女也到了我这般八十二岁高龄时,届时若人们采用了一组数量大为精简的中国汉字,来做为国际通用的书面语言,我一点儿都不会觉得惊讶。即便汉字的结构较表音字母更为复杂,但它每一个字都是用来表意的。表意文字拥有一项重要的优势,那就是语音会变,但是人们要表达的思想却相对不会变。因此,对于操不同语言的人们,若使用拼音文字做为沟通的媒介,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语音的转变,它将无法实现沟通的作用。

把口语和书面语分开,发明文言文是中国老祖宗的高明之处。老祖宗预知口语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所以需要寻找一个永远不变的方法,把智慧、经验、理念传给后人,这就发明了文言文。用文言文写出的文章,世世代代传承,哪怕千百年之后看到,还能像跟古人当面对话一样亲切明白。如果我们今天能通达文言文,那么读《论语》就像跟孔夫子写信往来一样,读《孟子》就像跟孟夫子见面一样。二千多年以前的书籍,现在读起来也不至于发生误解,这就是文言文的好处。

汤恩比博士于《在未来中生存》做过这样一个比喻:如果有一个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人复活,在今天的希腊与当地的居民交流,他会发现,尽管大家都是希腊人,彼此说的都是希腊语,但没有人懂得他在说什么。因为希腊语在语音、文法及字汇上,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这位古希腊人与其现代同乡无法沟通。然而,如果孔老夫子复活了,并且假设他恰巧遇见了主席,这两位中国人不会尝试以口语来沟通,他们会警觉到,倘若他们和对方交谈,其情形会如同先前的两位希腊人一样。所以他们会以书写的方式,也就是以文言文来沟通。他们所写的文字,字形相同,文法无异,从而孔子和主席能够很好的理解彼此想要表达的意思,尽管二人所处的时代相差数千年之久。因此,中国的汉字有这样的优越性。

中国几千年承传文化的工具是文言文,古圣先贤用文言文把几千年的智慧、才艺、经验、思想、见解传递给后世。没有掌握到这个工具,就无法直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大乘,一生的学习范围非常狭窄,只能看别人翻译的白话文,得不到原味。

尊敬的师父上人嘱咐我们:「大家必须认识清楚,人间真正的宝是道德、智慧、学问,是典籍。《大藏经》是宝,《四库全书》是宝,《群书治要》是宝,这些典籍是有智慧、有大德行的人,千万年以来智慧的结晶、方法的总汇、经验的累积。」《群书治要》是文言文写成的,这套书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人生必读之书,可不学文言文就看不懂。一个人要是能懂文言文,这些宝藏他就能受用,正确的落实,就能帮助家庭美满、事业顺利、社会和谐、天下太平。试问中国千万年古圣先贤的智慧、方法、经验、成就,您想不想要?如果想要,那就得先拿到钥匙,文字学是钥匙,文言文是钥匙!

三、结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文字是工具、是方法,不学文字学,不学文言文,《四库全书》的门是关着的,《大藏经》的门也是关着的,我们没有能力阅读。典籍、文化变成了古董摆设,虽然存在,但毫无作用。今天,中华文明的智慧宝库虽然还在,但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却到了存亡继绝的边缘,如果不能复兴,那就会重蹈历史覆辙,步其他文明古国之后尘,失去了生命力,变成历史的遗迹。

中国传统文化不只属于华夏子孙,它是全世界的文化遗产,或存、或亡都在于我们自己是否愿意认识、珍惜、爱护它,是否愿意认真的接受过来,努力的从《说文解字》、从文言文下手学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愿天下人能携手一同开启这个文化宝库的大门,将其中无上美妙的宝藏呈现给世人,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以上是不肖弟子初学汉字文字学的粗浅体会,汇报中定有错误缺漏、不妥之处,恭敬叩呈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法师及大德老师们慈悲斧正,无尽感恩!阿弥陀佛!不肖弟子妙音顶礼叩呈。

老法师:妙音这份报告,我们听到了,也看到了,在这个时代非常有价值,非常的难得。他说得很清楚、很明白,把文言文的源起、演变,跟它实际的用途都说清楚了。这是全世界,不分国家、不分族群,人人都需要的。你要不要智慧?大家都要。智慧从哪里来?从古圣先贤那来,是人家千年万世累积下来的智慧和经验,太宝贵了。确实有能力解决今天我们个人问题、家庭问题、事业问题、人与人往来的问题、社会安全问题,国家、世界问题,统统能解决。如果没有这些好处,汤恩比他们就不会说,他们看到了,好处太多,不学太可惜了。

学习文言文要机会,机会难得。典籍,我们早年在台湾,最忧心的一桩事情就是怕《四库全书》失掉了,每个读书人、文化人,这些教授们在一起,都谈这个事情。可是这部书要印出来要多大的成本,又不是每个人都能买得起的,只希望大的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政府的图书馆,这对象都找他们。所以第一次印出来,那个时候我在美国,我听到了非常欢喜。我回到台湾,有个居士非常难得,他说他要送我一部,问我要不要?我说我要,他买来送给我了。我到商务印书馆去访问,他们的总经理跟他见了面,谈到这部书,他告诉我,只剩下这一套,而这一套日本人订去了。日本人订了五套,这是五套当中的一套,那个四套钱付清楚了,拿回去了。现在他没有钱,付不起钱,愿意让给我,但是要我给他十二万台币,这是他的权利,他让给我的。所以我这最后的一套多付了十二万台币,不容易!现在这套书放在澳洲图文巴净宗学院,那里还有一套《荟要》。我去请教他,你们印了多少套?他告诉我,三百套。不敢多印,多印成本低,卖不掉。

同时,世界书局,世界书局的老板他常常听我讲经,他是在网络上的,那个时候我们有网络,就是电台,不叫电视台,用收音机收听的。所以他对我认识,也很赞叹,我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关心。他们世界书局印《四库荟要》,《荟要》便宜多了,只有全书的三分之一,我先后跟他买了七十多套。也是人家送我的钱,够了一部我就买一部,够两部就买两部,统统买这部书。先后好几年,大概有四、五年,买了它七十多套。赠送给国内每个省、自治区跟特别行政区,我选一个大学送给他们,一共送了三十多套。以后北京图书馆知道了,来找我,我送它一套,还有上海图书馆。

台湾纪念孙中山先生革命一百年,政府鼓励这两家书局印第二版,来庆祝这个事情。这两家的老板立刻通知我,我是他的大主顾。我听说,太欢喜了、太好了,我就跟商务印书馆订了一百套《四库全书》,价钱是一套美金五万块钱,一百套就是五百万。世界书局也来告诉我,我说都要用老价钱,不能涨价,我上次跟你买的价钱,你要照我这个价钱,我跟你买。我跟他订了两百套,分送给全世界大学图书馆。目的在什么?我怕世界上有灾难,我把它分作各个地方去收藏,纵然有灾难,不会完全消失,总会保存下来,目的在此地。古人用的方法是刻在石头上,石碑,埋藏在地下。现在我们晓得,一个大地震它就完了,那就白费力气了。现在印刷术发达,大量收藏在各个地方,这是好办法,我用的这个办法。把四众供养的全花在这上去了。

这些年来我在想着,这书要没有人看,我们这文化还是会断层,这是很可怕的现象。所以我们要给年轻人机会,只要肯学习古籍的,能发这个心的,我要尽量帮他忙。所以我们办小型的汉学院,学生找不到的,谁也不愿意干这个事情,要找一批真正有孝敬心的人,他懂得。我们要对得起老祖宗,要对得起父母,我们要把中国传统文化继承下来,尽量的发扬光大。我劝他们,特别是女孩子,我劝她不要结婚,要发愿一生就当小学教员,顶多去当个中学教员,高中都不要当。为什么?把我们一生这种爱心、精力来培养下一代。我们认真把伦理道德传授给下一代,我们自己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教什么?教文字学、教文言文,让这些孩子长大有能力读中国古书,有能力教中国的古籍。

方法,我劝他们,文字学学好了,文字学大概要三年到五年,根就扎稳了,然后专攻一部古籍,经史子集里头选一部,做专家,不要做通家。通家很难,你都分散了,力量分散,时间也分散了。要做专家,专家实在讲好处太多了,为什么?一门通了门门都通了,就怕你不通。所以古人这两句话是智慧,真实智慧,教导我们一门深入、长时熏修,这个是学习的理念。学习的方法,是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就是怎么读?先把它念三千遍,三千遍不是要求你背书,背书是附带的,你自然会的。要求什么?把你的妄想念掉,把你的分别、执着念掉,让你恢复到清净心、平等心。目的是三千遍我们用这个方法来修禅定,用这个方法来断烦恼,来摆平我们不好的习气。这样子,我们有了作圣、作贤的基础,把这个基础达到,我们的目标,是做圣人、是做贤人,至少是君子;大彻大悟是圣人,大悟是贤人,小悟是君子。

要立志学孔子、学孟子,他们一生都不富裕,生活非常节俭,也很清苦,真是全心全力为传统文化做出最伟大的贡献;对全世界的人民,也布施他们的恩德,真实的恩德。这个有意义,必定得到祖宗保佑,神圣的加持,你虽然贫穷,但是你会健康长寿。像海贤老和尚,活到一百一十二岁,头脑清楚,体力像年轻人一样,不要人照顾。在佛法讲,你看看这样的人,生老病死苦,他生苦过去了,不必谈它了,他没有老苦,他没有病苦,不生病,他也没有死苦,你看走得多自在,说走就走了,不容易得到。真正发心的人,真正搞传统文化的人,学佛的人,决定可以做到。

所以要发大心,要做大事,大事就是传承文化,继往开来,干这桩伟大的事情。别人怎么?不受外面环境影响,不受物质生活的诱惑,我们干我们神圣的事业,好!世间人看我们是呆子,我们是傻子,我们知道这是绝顶聪明人干的,释迦牟尼佛不是呆子,孔子、孟子也不是傻子。我们看清楚,我们这条路要走稳,决定不回头,决定不会偏差,不会有错误。我们人生有方向、有目标,会活得非常快乐,这是方老师早年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把这个人生最高的享受传给大家,真的最高享受。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4年4月24日09:20:50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wsmy.net/403.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