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138) 编号:02-042-0330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诸位老师大德,阿弥陀佛。
弟子开西今天向大家汇报学习海贤老和尚的一点粗浅感受。师父说,听经看经不要着文字相、言说相、心缘相,如果停留在我在学海贤老和尚,这里有我、有海贤老和尚,这还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如再进一步,我就是海贤老和尚,海贤老和尚就是我,我与海贤老和尚是一体,自他不二,如《中峰三时系念》曰:「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与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相不一样,自性无二无别,这样就能全部接收到海贤老和尚的一切,感受到他老人家的慈悲、柔和、心量、忍辱、清净、平等……一念就全部都得到了,当下即得老人家的加持,这样的心学就会很快契入。海贤老和尚说他是回极乐世界,我们现在是求生极乐世界,我们真正能融进去,不也是回极乐世界了吗?阿弥陀佛的加持,诸佛菩萨的加持,海贤老和尚的加持,即是自性的起用。关键在于自己有没有信心。真正相信诸佛与我是一体,虚空法界与我是一体,海贤老和尚与我是一体,有了真信才有切愿,才能真正放下世间的五欲六尘,发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心,那个求往生的心才是真心,才能进入圣贤的队伍。
以上是愚钝弟子笨拙的一点心得。由于自己根性钝劣,智慧不开,业障深重,没有真正力行落实下来,浮于表面,一直也不敢、也没信心汇报心得,所以非常惭愧。恳请师父上人及诸位善知识批评指正,不吝赐教,望众慈悲。阿弥陀佛。不肖弟子开西跪呈师父及诸位法师大德。
敬祝师父上人六时吉祥,法体安康,长久住世,广度众生。
老法师:我们听了开西的报告,想到古人常常告诉我们,学佛,破戒不怕,就怕破见,也就是见解错误了,那完全就脱离佛法,你这篇文章是破见。海贤老和尚是很高的层次,高到什么程度?理一心不乱,明心见性。你把《起信论》上讲的这个话,不着言说相、不着名字相、不着心缘相,你全解错了。你是真的不着,那就恭喜你,为什么?你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一切经在你面前你都能讲得头头是道,跟惠能大师一样,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如果我们不能,我还是凡夫,你着不着相?着了,文字相、言说相、心缘相统统都着了,着了是凡夫。凡夫学佛得有层次的,像念书一样,你得从小学一年级念起,你慢慢来。这个完全不着相是什么人?法身菩萨,《华严经》圆教初住以上,十信菩萨还没做到。言说相、名字相、心缘相对谁讲的?是对十法界佛、菩萨讲的,主要是对佛讲的,菩萨是旁听的。佛如果听懂了,这就是十法界里面的佛,他要把这三种相放下,他就脱离十法界,他往生到一真法界去了,就是实报土去了,是对这种人讲的。在《华严》是五十一个阶级,它从十信算起的,这是第十信的菩萨,才给他讲这个,第九信还谈不到,他还没能放下。到第十信的时候,劝他放下,他真的放下,他一放下马上就提升,就十法界不见了。我怎么知道你没放下?因为你还在人间,你没有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才是阿罗汉。阿罗汉,这个文字相、言说相、心缘相他统统都有,他都齐全的。所以这个一定要知道,不能讲错了,不能想错了。
我们从哪里修?还是要从《弟子规》,从《感应篇》,从《十善业》,从三皈五戒十善,从这里认真修,这很踏实。这是什么?先做个好人,能保人身,不会堕三恶道,这是佛弟子里面刚开始的。等我们到了九信位的时候,你再来学这些东西,管用。因为你已经契入这个境界,就差那么一点你没有办法证得,放下就证得了。所以这个话是对什么人说的?你看看《大乘起信论》,大乘是菩萨,不是对小乘说的,不是对罗汉说的,不是对辟支佛说的,是对大乘菩萨说的。大乘菩萨把这三个相放下,他就真的是大乘菩萨。如果不放下,他不是真的菩萨,套天台大师的话来说,他是相似菩萨,不是分证菩萨。如果这一放下,他从相似菩萨就马上提升到分证菩萨。为什么叫分证?菩萨阶级很多,刚刚放下的时候是初住,往上面去还有四十个阶级,他得慢慢的,那在放习气。事上是放下了,习气不好断,习气断干净要到等觉菩萨,才把这些习气(无明习气)放下,就真的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等觉菩萨还有上,上面还有一级,到妙觉的时候这就无上了,他才能到这个等级。我们学佛最可贵的是知道自己在哪一个阶段,向上的我们知道了,尽量努力去模仿,为什么?这样可以把我们修学的时间缩短。那要是抓到净土的话,这一生很可能成就。很可能,不是保证的,完全靠自己是不是真放下,真放下就真往生。念佛人不能往生,对这个世间有留恋、有牵挂。
学经教学一门,我们一心求往生,当然最好的是依靠《无量寿经》,我们现在用的会集本,读经就读这一部。读到什么时候?读到开悟,其义自见。自见也要心里明了,小悟也是自见,大悟也是自见,彻悟也是自见,不能得少为足。你契入境界之后,你天天都有悟处,真的是法喜充满。要一直努力下去,积小悟成大悟。不要有积的念头,自然的,顺水推舟,完全是自然的,小悟是自然的,大悟也是自然的,大彻大悟还是自然的。就是没有杂念,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把这个世界,大乘教讲诸法实相,诸法就是整个宇宙,整个宇宙里的现象,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些经上讲得很多,我们都懂,你也会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会讲,但是你是不是真的看到所有相都是虚妄?没有,你还执着,人家骂你,你会生气;别人赞叹你,你会笑。这就不行,受外界影响了。真正看到诸法实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打你不会生气,赞叹你不会欢喜,那是入境界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没入境界的,就还受境界影响,听到、看到、接触到了,你会有反应。没有反应是什么?没有反应是智慧,是定功、是智慧。定功、智慧一定也要达到自然而然,那就真好了,没有丝毫勉强。丝毫勉强都不是真的定,都不是真的慧。真实智慧也是实相。
这个很好,只要自己认真努力,像老和尚那种慈悲、柔和、心量、忍辱、清净、平等,应当学,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佛教跟其他宗教不一样,就是它把理事讲清楚、讲明白了。真正明了,就像老和尚一样,决定没有自赞毁他。贤公老和尚一生没有,就是自己谦虚,赞叹别人,好!没有一个人不喜欢他,没有人不尊重他,也应当学的。首先要养自己,养什么?养平等心,清净平等心,要养这个。觉,觉是大彻大悟,清净平等是通大彻大悟这条路,你想大彻大悟先要求得清净平等。清净,小乘人的禅定;平等,菩萨的禅定。跟人相处学什么?学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要落实欢喜帮助别人,别人有需要的时候,我们要把他放在第一位,先帮助他解决,自己慢慢再来。我们这么多年来,在国外跟宗教、跟不同的族群相处,我们都是用这个方法,很有耐心,一年、二年、三年,我们在图文巴做了十三年,大家现在信任了,知道我们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是真的,不是假的。不是只要求别人,是要求自己,自己做到了,感动他们,他们也跟我们一样来学习,好!开西的报告我们就说到此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