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溪居士:汤恩比的老人言——略谈汤恩比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admin 心得分享评论阅读模式

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137) 编号:02-042-0328

MP3下载

学生: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老师、学长,阿弥陀佛!惭愧弟子越溪,今天向大家报告的题目是:「汤恩比的老人言——略谈汤恩比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英国的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他非常慈悲,深切关怀全体人类,对全球各个文明升沉、发展加以睿智的观察,对人类各个文明的历史做了深入的研究。他以古鉴今,在多部著作、多次场合都指出现代人所必须要面临的两个重大问题:迫切需要解决道德缺失的问题,以及迫切需要通过文化教育,让人类实现持久的和平和真正的团结。本文就汤恩比谈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老人之言」,做一个简要的介绍。

前言、危机重重——物质大繁荣的隐患

汤恩比博士说:从古至今,整个人类都存在「道德缺失」(morality gap)的问题。这是指:既然我们都是有血有肉的凡人,我们的精神力量往往不足以恰当的把握好物质力量。如果物质力量未能得到精神力量的制约,物质的发展没有受到爱与智慧的制约,发展物质力量对人类而言,便是祸而不是福。

现代科技高度发展,为人类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物质繁荣,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财富。高速的交通设施,人们可以日行千里;智能手机计算机,八方信息悉皆掌握。然而,高速度给人类的心理带来巨大的压力,信息爆炸给人们带来心神不宁,现代人终日奔波,惶惶不安。上个世纪末,学者研究发达国家的人民看电视的习惯,指出人们平均每日花二至四个小时看电视,但他们在每个频道的平均停留时间却只有三分钟。去年,学者又对使用智能手机进行研究,发现一些年轻人,竟然每隔十几秒钟就要看一下手机。科学日新月异,对人们的生活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逐年增加,不得不警惕。

在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已经很少有人会重视传统的伦理、道德、因果教育了,许多人都会觉得这些教育是迷信的和迂腐的。这个风气使道德危机与日俱增。道德沦丧的结果之一,便是两性关系的混乱,离婚率的不断攀升,以及堕胎现象与日俱增。社会所面临的,不仅是恐怖主义、社会治安的威胁,更为可怕的威胁是全球的青少年都不同程度的存在学习能力下降、沉溺网络的情况,学生暴力、吸毒、滥性的情况也愈来愈严重。如果说信心危机是现代社会最深重的危机,那么教育的危机便是人类文明最为可怕的威胁。因此,汤恩比最为担心的,便是核子时代的人类,因道德缺失而丧失理智,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毁灭整个地球。人虽然贵为万物之灵,也会因教育不当,为习染所蔽而丧失理智。

为此,许多有识之士都认为,有必要将全球统一成为一体。上个世纪,汤恩比、李约瑟、罗素等学者,不约而同的提出了这个观点。汤恩比更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中国传统文化上,他在一九六六年出版的《改变与习惯》中指出:「我们努力进行技术革命,结果却是它迫使我们全球化。技术进步催生出一种情况,使人类有,且只有两个未来,一个是毁灭,另一个就是让全球团结成为一家人。」

一、文化和合——未来的希望所在

在这个寻求全球统一才能生存下去的时代,中国历史上实现多民族、多文化和平、和谐的模式,成为一个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他说:「自从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开始,无论朝代如何更迭,中国的统一政府一直得以维系。中国曾经历过短暂的分裂,但是每次分裂之后,中国都会重构统一政府。因此,有必要考虑的是中国式的全球统一模式。」所谓中国式的统一模式,是指文化的统合。他说:「古罗马和中国的统一,都是国民和君主之间相互妥协,最终融合成为一个团结的、涵盖天下的大社会。而促成双方彼此妥协的,是共同的主流文化所形成的一股凝聚力量。」

需要澄清的是,汤恩比所说的主流文化的凝聚力量,既不需要洗脑,也不用将某种价值观强加于人,而是孔子所言之「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是以德行来办政治,以道德来行教化,具备这种特质的领导,自然而然得到四方人民的拥戴。这就如同天上的北极星,从来不曾改变自己的位置,但是其他星星都会围绕着它,运行在各自的轨道上。

孔子于二千五百年前提出「为政以德」,是生而为人即需遵循伦常大道。这一点,汤恩比称之为「遵循共同的伦理道德」。通过考察人类二十多个文明的历史进程,发现遵循共同的伦理道德是社会实现统一、安定团结的前提。「共同的伦理道德标准,至少是在最基本的道德问题上有着共同的标准,是让社会稳定、政权持久的必要基础。」

二、未来所系——汤恩比谈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汤恩比之所以如此重视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整个人类的未来维系于此,便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于形成之初,甚至在文字还没有出现之前的上古时代,首先确立的,便是共同的伦理道德标准。这个道德标准,从文字出现之后,一直延续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从这个角度,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一直统一,而欧洲日趋分裂。中国和欧洲面积相仿、纬度相若,中国虽曾经历过诸侯大战乃至军阀割据,但是总体一直是统一的,全国人们共同依止孝、敬的道德准则;欧洲则恰恰相反,它曾经统一过,是「神圣罗马帝国」,但是罗马亡国之后,却再也无法统一起来。伦理道德标准各有不同,是其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常将伦理道德视为束缚自由,实为误解。中文对道德的解释是:「道」是自然的规律,「德」是依照这个自然规律生活,物质生活愈来愈自在,心灵不断得到提升,(就是「行道有得于心」)。换句话说,道德帮助生活顺应自然规律,从而使人类获得充足的物质受用、安定的生活环境、充实的心灵生活;生活能够遵循道德,不但不会束缚自由,更可得自在。中国文化的道德标准,总结起来,便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

五伦是将人类的关系总结成为五个方面,且各行其道,此即是: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君臣有义、朋友有信。中国传统学术的基础是伦常,即「人无伦外之人,学无伦外之学」。这是说,人类社会,无论古今中外,将五个方面的人际关系搞好了,社会自然和谐、安宁。历史学家朱鸿林教授指出:充分发挥良知的力量,让人人都得到教化、成为好人,是所有政治模式中,最为经济有效的模式。这便是孔子所说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五伦、五常和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合而言之,就是十二个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这十二德目,可以说是古今中外所有圣贤对世人教导的总结,是人类人文精神的共同追求。

因此,汤恩比指出:「儒家经典,重视教授家庭成员遵守敦伦尽分的道德规范,赋予了人们共同的教育,让人们将国家视为家庭之延伸和扩大。由此,中国建立了紧密结合、十分充实的共同生活模式,社会凝聚成一体,令统一政府得以经久不衰。」这是汤恩比做为历史学家的先知先觉。

汤恩比不是唯一的先知先觉者,早在十九世纪末,汉学家理雅各布(公元一八一五-一八九七)曾将《论语》、《孟子》、《周易》、《礼记》等十三经翻译成英文传世,是西方系统研究、翻译中国经典的第一人。和许多来自西方的基督教传教士一样,他们在向中国传福音的同时,自己也为中国传统文化之博大精深所吸引,最终成为汉学家。理雅各布说:「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有如此完整贯通的历史,就其整体而言,它是值得信任的。」他于一八四三年来到香港,主持英华书院,此时《四库全书》刚刚问世二十年,他对此十分赞叹:「中国的高级官员有一种公益精神,和一种对文学的热心,而这一点,外国人是不应该小觑的。」

理雅各布所说的热心,是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对于实践伦理、道德、因果教育的社会责任感。正是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感,使中国和古罗马、古希腊一样,吸引了许多原本是外来的人们,最终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者。智者慕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所以,汤恩比说:「文化由传教者弘扬,使人们发生转变。并且历史证明,相对于传教者,因文而化之,从而思想发生转变,影响力更加巨大。希腊文明影响的区域在不断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也在延伸。那些在各地弘扬主流的传统文化者,其父母、祖先或许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但是他们本人却转而弘扬主流文化。最终成为建设统一政府的中坚力量。」

汤恩比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历史观察,在九十年代得到了另一位来自英国的伟大学者的证明,他便是李约瑟。出生于一九00年的李约瑟,本是著名的化学家,他曾认为中国没有科学技术。因偶然的机缘而研究中国科技史,发现这个古老的国家,竟然有着灿烂的科技文明,他感到十分惊讶,遂一生孜孜不倦的探索研究。多年后,李约瑟说起这个转变时,直言宛如信仰改变,将它比为保罗归信基督。圣保罗曾经以搜捕基督徒为业,后来得到天启而转变,成为耶稣的重要门徒。李约瑟从科学家变成汉学家,改变了整个世界对于传统中国的看法,西方人从此真切感受到传统中国的生命力。李约瑟在一九五五年告诉全世界:「现在,人模拟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段,都更加迫切需要学习孔子、孟子。」同样的,汤恩比在上世纪七0年代提出:「解决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

三、培养圣贤——传统教学法的现代意义

以「一门深入、长时熏修」开启智慧

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之所以能够用来解决现代社会问题,并非在于它们高妙的玄理,而是在于它们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培养出真正的圣贤君子,这便是中国人所说的「妙理贵躬行」。圣贤君子多,世界自然就美好了。这是传统教学法真正的教化力量所在。

汤恩比之所以能够体认到这个教化力量,是基于个人的具体实践。一九0二年,十三岁的汤恩比进入圣玛丽学院,接受古典语文的教育。他形容自己在圣玛丽学院,是「一门深入」的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经典。如同儒家传统经典一样,这些经典以传承宇宙人生的真理、古圣先贤的大道为主题。所以,汤恩比的学术基础,和传统儒家知识分子「通经以治史」的教学模式,可谓异曲同工。汤恩比本人也将自己与传统中国学者相提并论:「当我一门深入的学习希腊文和拉丁文经典时,以此做为学问的基础,而同时期的中国学者们,正一门深入学习儒家经典。」

在一九一二年,汤恩比执教牛津大学。可是很快他就发现,教师要依据学校需要,同时教授不同的课程,不能集中精力做研究。因而放弃了教职,「做一些可能并不赚钱,而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即研究整个人类的文明史。从一九一五年起,一直到一九七五年逝世,一个甲子间,汤恩比都在「长时熏修」、孜孜不倦的研究文明史,成为近世以来最伟大的历史学家。这是高度专注带来的真实学习效果,印证了中国传统蒙学教材《三字经》所说的教学基本原则:「教之道,贵以专。」

现代生物化学研究也证实了,专注所产生的能量是最大的。科学家认为,脑电波有多种形式,能量也不同,其中以α波(频率8-13赫兹)能量最大。当α波振幅降低、频率提升,则表示脑部处于高度专注的状态,此时的能量最高,意味着领悟、学习能力也都达到最高。科学家还发现,现代社会因为信息太多,导致人们专注力大幅下降,学生的平均学习能力正在不断下降。由此可见,汤恩比之所以能够为人类做出这么大的贡献,和他潜心一志,一心一意研究文明史相关,真的如佛家所言,「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汤恩比辞去大学的教职而得以为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这是对现代教育模式的一种否定。如果教育不能以开启智慧为核心,不能保证在学习阶段「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那么难免令其所教的对象专注力不断下降,学习能力代代滑坡。这就是汤恩比的人生对于现代教育的启示。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贵以专」的教育模式,是真正能够培养出人才的模式。遗憾的是,这个模式被现代人视为压抑天性和过时,这多么可惜!这不仅仅是中国人的损失,更是整个人类的巨大损失。汤恩比的示现,说明迫切需要将传统教学法尽快复兴起来,以挽救人类文明。

开启智慧的教学成果

汤恩比的伟大,在于他对生命与人类的终极关怀。这种真诚的慈悲、爱护,是他从小接受古希腊、古罗马经典的圣贤教育,长大之后,成为真正热爱人类的圣贤君子的原因(To be human is to be divine)。这种赤子之心,是他的研究和言论能够感动世界的原因所在,也应验了孔子所言:「德不孤,必有邻。」

真正的赤子之心,是爱人如己的,是真正体认到万法一体的。汤恩比说:我对于历史环境的敏感,便是吾生而有涯之一部分。他上思祖先、下念儿孙,由此感到,全人类之历史如今付托于吾辈,我们承先辈之赐,如今必当将其传之后世。他虽然不能像李约瑟一样阅读文言文,但是他所说的话,正与一千五百年前的唐朝诗人陈子昂和李白,一千年前的宋代儒家学者张载遥相呼应。陈子昂登幽州台而「念天地之悠悠」,李白以传承大雅正声,而期待「垂辉映千春」,张载因身处唐宋社会变革之际,而提出「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古今中外是相通的,他们心心念念所牵挂的,不是发展物质以悦耳目,而是传承文化以救文明。物质的胜利不能保证生活的幸福,通过文化教育以提升灵性,才能让大众找到生命的价值,体会到内心的喜悦。

汤恩比在其大作《历史研究》中指出:「文化是文明的灵魂、血液、精髓与核心,文化是文明的本质和缩影。相比之下,政治部分(经济部分则更不用说)是文明的表象,而非本质。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现象,是文明活动的媒介而已。」汤恩比所言之「文化」,已将教育包括在内。师父上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和汤恩比的历史研究互相呼应:「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教育是文化的生机。」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籍的智者,从未沟通却所言相同,这是英雄所见略同,是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所以,当过分发展科技,过度的商业化,促使人们放弃传统文化教育、宗教教育之时,人们会因为失去了人格的教育,而使道德水平不断滑坡,社会因而日趋混乱。正如《左传》所言:「人弃常则妖兴。」遗弃了圣贤教育、背弃了传统,西方所言的人文精神(humanity),东方所言的「文而化之」,皆无从实现;教育体系偏离了长养赤子之心的正轨,仁爱之心被欲望障蔽了,人类文明面临存亡的危机。

汤恩比之所以能够在上个世纪,在不懂得中文的情况下,依然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深刻的悟处,这是因为他心中充满了无私无我的爱。这种万法一体的爱,人皆有之,然而,即使成年,依然赤子之心不变,这就需要真正开启智慧的传统文化教育。所以晚年的汤恩比虽然不信仰宗教,却对宇宙万法的真理深有所悟。他说:「这是一位历史学家的声音:坚信若真心求见上帝,通过治史便可于朦胧中,窥见上帝之一斑。」汤恩比所窥见的上帝,便是神圣的「爱」,「它是一种精神的力量,由自己推及整个宇宙,继而推至宇宙背后的终极精神实相。真正实现自我,就是让爱推己及人,令自我与他人融为一体,与终极精神实相融为一体」。这便是中国人所言之天人合一,「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

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却是不懂中文的汤恩比,他的一生,与传统文化教育「因戒生定、因定开悟」的原则暗合,从而悟出道妙。这是汤恩比的一生给我们又一个重要的启示:教育要以智慧为追求、以长养赤子之心为要务。汤恩比的成就,反证出传统教育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高度的传承价值。

四、未来生存——知来者之可追

中国俗语云:「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言里有真智慧,当仰信奉行以趋吉避凶。汤恩比看世界与中国传统的视角暗合,这一点,使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当代鲜有人能出其右。他惊人的博学和对整个人类的终极关怀,使其处处体现出孔子一般的智、仁、勇三达德。所以他的话,是真正的老人言。

如何让人类在未来中生存下去,并且生活得更好?对此,汤恩比不仅提出世界应当统合成一体,更具体指出统合所需要的条件:实现真正的宗教团结,宗教能够真正承担起教化人民的重任。

在《历史研究》一书中,汤恩比指出:从旧社会转变到新社会,有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从旧社会中发展出来的一个联合在一起的『教会』(即弘扬圣贤教育的机构),这个教会转而又让新社会得以从中诞生」。这是汤恩比考察古希腊社会、古代中国社会、伊斯兰教社会等二十一个文明之后,所总结出来的历史经验。它是说,文化彼此互相融合、互相学习的精神,最终可以产生一个范围更广、更加和谐的新社会,这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言的,「在人的思想中建立和平」。及至晚年,他更是指出:「没有全球的精神领域的革命,真正持久的和平就不能实现」;「文明存在一个平衡的力量,让社会(也包括宗教)重归和谐」。这与佛陀教导,和合一个团体,首先需要修「见和同解」暗合。

这种见和同解的共同基础,便是人类各族文明共同的追求「仁爱」,具体内容就是前文所述的十二德目。汤恩比进一步指出:「我相信伦理道德的一致性,可以和宗教的多样性共存,并且,我相信宗教以及意识形态的多样性,对其本身来说是好事,因为它们适应人性的多样化,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日本僧人中村康隆在一百岁高龄时指出:「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创始人,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这就是佛在《普门品》中所说的: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大道归一,其表述却是多种多样的,学习的途径虽有多种,但是殊途同归,也就是西方谚语所说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多元宗教的实质是:所有的宗教都是爱的教化,都带领人们通向自性,这是「契理」;这些本质相同的教化,因适应时代、地区,需要而呈现不同的形式,这是「契机」。

现在,科技已经将整个人类紧密联系到了一起,展望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二十一世纪,汤恩比说:「我希望意识形态和宗教不再是地区性的文化遗产。我希望所有的宗教和意识形态,能够成为世界上每个孩子的文化遗产。」所以,他期待宗教教育呈现出新景象:「世界各地的孩子们,都要学习世界各个宗教的历史,了解不同的意识理念,从而令宗教和意识形态的选择,成为孩子们在心智成熟时,经过学习之后的自主选择。」

让每个孩子,从小都能了解各种宗教传统,接受圣贤教育,会催生出一种新的教育:多元宗教的教育。提供多元宗教教育的机构,便是汤恩比所言之「联合的教会」,或者「彼此尊重、互相学习、深入经典的多元文化教育机构」,这个教育机构所造就的,是真正平等博爱的世界公民。

虽然师父上人和汤恩比并没有机缘相见,许多汤恩比的著作、言论也没能翻译成中文。但是,两人在许多方面互相呼应,都在不约而同的强调,宗教应当回归教育。为此,师父上人毕生教学不辍,传承教育的佛教。一九九九年,老法师在新加坡团结九大宗教,倡导所有的宗教都要回归教育,鼓励每个宗教都能将其教义,精选出三百六十句最重要的教导,帮助世人学习。可以想见,如果汤恩比看到这些书,一定会说:《360》应该做为每个世界公民的必读书。

现在,澳洲图文巴各个宗教已经自发的团结在一起,将这个有着八十多个族群,一百多种语言的澳洲花园城市,建设成为「多元宗教和谐示范城」。在这个示范城中,有一个包括多个宗教代表的「善心委员会」,还有一所供各种宗教共同活动的中心,它既是活动中心,也是教学中心。人们在这所学校中,可以共同庆祝不同宗教的庆典,聆听各种宗教教义的简介,彼此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汤恩比所期待的多元宗教教育,在图文巴实践出来,他所说的统一的教会,有了现代化的新形式。可以想见,这将会成为给世界带来和平、团结的一股温馨美好的凝聚力。

在八十岁高龄时,汤恩比着《经验》一书,道出了老人的经验之谈:「我相信,在世界即将统一的前夕,在二十一世纪,人类生活、活动的方方面面都最终会统一在一起。我相信,在宗教领域,宗派主义将会让位给合一精神;在政治领域,国家主义将让位给全球政府。」这便是老人所期待的人类的未来:基督教奥古斯都的上帝之城,实现了柏拉图的乌托邦,中国式的天下大同,将给全世界的文明带来持久的繁荣。

以上是惭愧弟子学习汤恩比著作摘录的一个简要的总结。不妥之处恐怕很多。恭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老师、学长慈悲教导,不胜感恩!

老法师:我们听了越溪的报告,非常欢喜,也非常感激,希望她把汤恩比的书多看一些,多给我们做些报告。

确实现在世界危机就在眼前,如何化解?这在二00五年,我记得我在马来西亚跟马哈迪长老见面。他跟我见面,第一个问题问我,他说:法师,你走过很多地方,也认识一些国家领导人,你看这个社会还会有和平吗?他是指整个地球。所以连这样的一位长老,他大我两岁,那个时候刚刚从政坛退下来两年。他在这个时期,大概执政是最长久的一位统治者,做马来西亚的首相二十二年。这个问题是非常严肃的问题,我当时解答的是:如果你能够把四桩事情做好,这个世界就和平了。他问我哪四桩?我说第一个,国家跟国家要平等对待、和睦相处;第二个,政党与政党;第三个,族群与族群;第四个,宗教与宗教,这四个都能做到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世界就和平了。

他听了之后非常严肃,说不出话来,我们在这样气氛当中停留大概六、七分钟,最后还是我说话。我说:是难,非常艰难,非常棘手,但是,不是没有希望。我说现代这个社会,趋向于民主选举,在这个地球上,信仰宗教的人比不信宗教的人还是占多数;换句话说,我们在选票上我们比他们多。如果从宗教下手,宗教要团结,宗教要回归教育。怎么团结?回归教育是个手段,要互相学习,它就能团结了。宗教团结之后,会影响政治,会影响政党,会影响族群。他听了之后听懂了,很欢喜,满面笑容。以后我每次到马来西亚,我们都会见面,都会在一起聊天。

我跟现在的首相纳吉,我们是好朋友,我第一次去访问他的时候,他问我第一句话,他说:法师,我很想把马来西亚治好,你看有什么方法?不容易,一个国家领导人,这就是不耻下问,太难得了,这人是好人。我当时就告诉他,只要把教育办好。什么教育?伦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因果的教育、宗教的教育(宗教是神圣的教育),你能把这四种教育办好,你这个国家就兴旺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所以要把人教好,把这个摆在第一位。我们以后就变成好朋友。这次访问马来西亚,他邀请我,我到马来西亚,他替我安排四场访问,是四家电视台,每次访问是一个小时。听说,马来西亚同修到这边来告诉我,最近几天又播放了,那可能不是播放一遍,因为我们当时讲的时候是第二天播放。

所以教育是中国人最懂得的,我相信中国人重视教育,绝对不是在有中国文字之后,应该在之前。中国有文字到现在,是黄帝创造文字,四千五百年;中国人懂得伦理、道德、因果教育,应该可以推到一万年之前。我深深相信,因为这四科教育,前面两个是根,伦理,就是五伦、五常,肯定超过一万年。四维是管仲说出来的,管仲跟孔子同时代,年岁比孔子大。八德见到文字是在先秦时代,就在秦汉这个时代。这是两千多年前,大概二千五百年前,完成这四科,世世代代,一直到满清末年还遵守着。满清为什么亡国?就是对于这四种教育疏忽了,不太重视了。这可能与慈禧太后文化水平有关系,她有福报,我相信她读书不多,她也不是个好学的。她执政,这个头带得不好,领导人不尊重,下面的人就降温。

到满清亡国,入民国这个时代,民国一直到今天,在没有统一之前都是战乱,军阀割据、中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之后,这新中国建立,才算是战争终止了,但是社会并不安定。为什么原因,现在我们懂得了,我们把祖宗教诲丢掉了。为什么中国在历朝历代,去看历史,统一之后,不超过五年,国家就颁布礼乐,制礼作乐,就颁布了,人人都要遵守,社会就安定了。民国建立一直到今天,一百多年了,没有礼、没有乐,所以社会动乱。人民连起心动念、言语行动没有一个标准,应该怎么做法不知道,它怎么会不乱?制礼作乐就是让社会安定秩序,这是社会安定最重要的一桩大事情。中国在历史上如此,只要颁布礼乐之后,称为治世;如果没有礼乐的时候,中国历史上称为乱世。中国这个乱世,满清亡国这一百多年,乱世,一直到现在。我们期盼着能够颁布礼乐,从乱世转变成大治之世,这个很重要。

所以这个一百多年,中国人崇洋的心理在膨胀,现在膨胀到极处,对于自己的文化产生怀疑,认为这是封建的,这是落伍的,这是妨碍人民自由的,错了,大错特错。再不回头,不但中国问题严重,全世界会走向末日,到那个时候后悔莫及。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同学,看到好的书,有益于安定社会的书籍、典籍,读了之后,都能写一份学习报告。在我们这个小的学习班,我们班,人虽然不多,我们有网络,从网络的传播,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努力去做,这是我对大家的希望。

我自己年轻失学,没有念过什么书,十四岁就要自己找工作谋生。十四岁做童工,伺候人,一个月得到的钱很少,十几块钱,在那个时代,可以养活自己,没有机会读书。所以,有一点时间就想读一点书,没有人教。为什么会有一点成就?就是爱心。我有一次在美国,在迈阿密,那时候在美国十几个大城讲《地藏经》大意。在迈阿密的时候,我一看,进入讲堂,一半是美国人,我们华侨不多,多半都是美国人。所以我马上把题目改掉,这个机会很难得,我讲什么?讲认识佛教,诸位看到我《认识佛教》那个小册子,在迈阿密讲的。一共八天,每天两个小时,有一个小时的翻译,实际上就是八个小时,这八个小时以后写出文字,就出版这本小书。这是临时改变讲题,把佛教介绍给美国人,让他了解,它是宗教,但是它是教育,是宗教的面孔,实际上它是神圣的教育、智慧的教育,它真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我们在经典上得到很多的启示,跟中国的儒、道,跟世界上有名的这些学者他们的理念都能够相通,证明我们都是从同一个真诚的爱心流出来的。

所以,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宗教,没有真诚的爱心就会走偏了,会走上邪路。一定要有真诚的爱心、无私的爱心,我们才会像诸佛菩萨、古圣先贤,甘心情愿做出牺牲奉献,我们能做多少,一定就做多少。这一生,我觉得我走的路,都是祖宗替我安排的,佛菩萨替我安排的,我做得非常欢喜。我一无所求,一生没有道场,我也不求任何人。这些年来我们用卫星电视、用因特网,跟全世界爱好圣贤教育的同学们做了好朋友。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4年4月24日09:19:38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wsmy.net/402.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