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胜法师,学习《无量寿经科注》心得报告之二

admin 心得分享评论阅读模式

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027) 编号:02-042-0013

MP3下载

主持人:第二位悟胜法师,学习《无量寿经科注》心得报告之二。尊敬的师父上人慈悲,诸位比丘大德、尼师大姐、沙弥、沙弥尼、在家大德,大家好,阿弥陀佛!惭愧弟子悟胜在学习《无量寿经》的玄义第四部分「方便力用」之后有一些心得,向师父上人及诸位大德报告,恳请师父上人慈悲开示及诸位大德批评指导。
  在方便力用里面,黄老菩萨引用了释迦牟尼佛在《大毘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上的三句经文,「菩提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这三句话把大乘佛法的内容全都说尽了。佛所宣讲的甚深经典是从他的清净心、平等心里面流露出来的,清净平等的起用就是智慧,所以我们凡夫想要开智慧,就必须把现在的妄心换成真心,也就是清净心、平等心。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觉悟之后,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自然就透彻的明了,不再迷惑。我们学佛的目的,正是为了让自己恢复原有的智慧德能。我们如何才能恢复像佛陀一样的智慧?在经典里面,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八万四千法门,这些法门统统是帮助我们开智慧的。这么多的法门里面,最有效、最方便、最快速、最稳当的,无过于持名念佛法门。
  按照经上的说法,我们想要开智慧,必须断除八十八品见惑、八十一品思惑以及尘沙烦恼,而且还要破一品无明烦恼,我们的智慧才会透露出一分。在现前末法时期,我们是内有深厚的烦恼习气,外有强烈恶缘的诱惑和阻碍,使得我们很难在今生实现断除三种烦恼的目标。释迦牟尼佛非常慈悲,对于所有的众生平等关心、平等爱护,这种大慈大悲是无条件的仁慈博爱。在《梵网经》上佛告诉我们,他这一次到娑婆世界来示现佛身已经是第八千次,这就体现佛度众生从来没有间断过,佛一直都在我们身边。释迦牟尼佛深知在末法时期众生修行的难处,为了让大家能够在有限的生命当中脱离十法界,证入一真法界,于是传授我们一个特别绝妙的方法,它不需要断烦恼,只要执持一句阿弥陀佛的名号,伏住我们的烦恼就可以了。净土法门修行的具体方法和详尽的理论都在净土三经里面。
  一切诸佛在因地当中都曾经发了帮助众生成佛的这个大愿,而念阿弥陀佛一生成佛的净土法门把诸佛如来的四弘誓愿展现得淋漓尽致。从哪里看得出释迦牟尼佛度众生的究竟方便?从世尊八相成道的示现当中我们可以看得到。世尊在示现成佛之后,一直到入般涅盘之前,每天教学从未间断,经过四十九年的言传身教,具有善根、福德、因缘的众生逐渐回头了,开始觉悟了。虽然世尊说了千经万论,这些经论的归趣全是劝导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他经典,佛一般只讲一次而已,现存的五种《无量寿经》原译本,经过隋唐时代的古大德比较之后,他们发现世尊至少当时宣讲这部经三次以上,这不就证明《无量寿经》的重要性吗?而《无量寿经》所讲的内容归结到最后就是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当年鸠摩罗什大师翻译《佛说阿弥陀经》时,直接就用阿弥陀佛做为它的经题。
  净土法门的修学非常容易,只要我们具足信、愿、行三个条件,人人都可以在今生成佛。来佛寺三圣之一的贤公老和尚,九十二年专念一句阿弥陀佛;刘老菩萨预知时至,念佛自在往生的示现,都是在给我们大家作证,证明这部夏老菩萨会集的《无量寿经》没有错误,黄老菩萨集注的《无量寿经》没有错误,师父上人宣讲十四回的《无量寿经》也没有错误。正因为诸佛如来拥有至高无上的智慧,他们才能为我们讲解清楚西方净土的依正庄严,也因为他们有救苦救难的大悲心,才会不断的来到六道里面示现佛身教导我们,帮助我们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在明白了修学净土法门的殊胜义理之后,我们念佛成佛的决心和信心才会坚定,绝不动摇。我们一定要认真做到老实、听话、真干,这六个字,真正发心念佛,所获得的圆满利益,如同贤公老和尚一样,决生净土,不退成佛,广度有情。惭愧弟子悟胜以上所报告的内容,诚请师父上人慈悲开示,并请诸位大德指正,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老法师:我们听了悟胜师的心得报告。修学净土,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多半的精力都用在经教上,这个是修学必要的课程。为什么?完全是信心的问题。有几个人把净宗的道理、方法、利益,真正搞清楚、搞明白,再没有怀疑了,这是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二个。从什么地方看?从我们没有把念佛法门落实在生活上。它非常简单,你看海贤老和尚多简单,落实在生活上,生活上没有中断念佛,起心动念全是佛号;应用在工作上,他的工作是选择农耕,一生时间都是在农田里面,工作不妨碍念佛。别人都说:做工做太久了,累了。他说:没有,我在念佛。他在念佛,干什么都是念佛,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待人接物。佛友、信徒来看他,他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老老实实教别人,自己真干,别人跟他有信心,为什么?他健康长寿。他告诉人,只要肯念佛,工作不会感到疲倦,不会觉得很累,念佛跟工作结合成一体,感到轻松愉快。他的农耕,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所种的粮食比别人的粮食好吃,营养更丰富,为什么?他用真心耕种。别人耕种的,耕种的粮食好,多卖一些钱,他有这些东西夹杂在里头。海贤老和尚的农作物里面只有阿弥陀佛,他是用清净平等觉心种出来的,怎么会一样?他种的蔬菜、种的水果世间第一,心不一样,念佛心种的。现代的量子力学家相信。佛在经上早就告诉我们,一切法从心想生。老和尚农耕所生产的农作物从心想生,它是最好的心想。
  这是我们要学习的,要学习把念佛落实在生活、落实在工作。学院这些同学,发心都是将来弘法利生、续佛慧命,落实在讲席当中,落实在影响听众之中,我们要身行言教,别人接触到了才相信你,你自己做不到别人不相信。从哪里做起?从净业三福。净业三福第一条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弟子规》没有做到,你这些东西都会落空;还要落实《感应篇》,因果教育;然后落实《十善业道》,佛陀的教育。我称这三样东西叫儒释道的三个根,不从这里落实,一点办法都没有。有这三个根,第一福你做到了,再提升到第二。第二是什么?第二是佛法。前面第一条世间法,世间做人要具备的人格,做人的资格,这三样东西是做人的资格。你要不认真学习,你没有做人的资格,你怎么能学佛?这三样东西小时候没有学过,现在赶快补习,不把它补出来不可以,你学什么都会落空。千万不要小看这三样东西,这三样东西宝中之宝,像盖大楼它是地基,地基没有做好,楼盖上就会倒掉。有这个基础这才学佛。
  学佛,「受持三皈,具足众戒」。我们有没有受持三皈?这要问自己。每个佛门弟子都受过三皈,只是形式上受了一次,以后就没有了,忘得干干净净。三皈是学佛最高的指导原则,念念不能忘记。我初学佛的时候,皈依三宝是章嘉大师作证的,大师告诉我三皈的重要性,从受了尽形寿不能忘记,忘记了你就不是佛弟子。皈依佛是什么意思?佛是觉悟,觉而不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觉而不迷是皈依佛,正而不邪是皈依法,净而不染是皈依僧,我每天在求什么?求觉、求正、求净,这就是佛弟子,名符其实释迦牟尼佛的学生,阿弥陀佛的学生,你跟别人不一样,绝不是追求世间名闻利养,念念是求觉正净。觉正净从哪里求?从戒律求。所以下面经文,受持三皈之后面经文,「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威仪,我们今天讲的礼貌,它不是戒律,它是做人的规矩,必须要遵守。现在都没有了,社会没有礼。那我们怎么修法?我用一个最简单的,《沙弥律仪》,沙弥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这个小册子要认真依教奉行。《沙弥律仪》在家同修可以学,至少要学到五戒十善,有机会八关斋戒、沙弥律仪。无论在家出家,你都能够学会,这是经典上承认的善男子善女人,佛承认你是弟子,三皈弟子,往上才能成就佛法。净宗最重要的三个条件就是信、愿、行,我们能够真正依教奉行,对佛法就做出了贡献。为什么?让社会人看到,不学佛的人看到学佛人的威仪,他会起恭敬心,对佛法赞叹;学佛的人看到你有威仪,你持戒有威仪,会帮助他增长信心,增长他的真诚恭敬心。身教,身行言教才能成就功德。然后我们从净土五经,专攻一门,专弘一门,劝导大家念佛求生净土,无量功德。认真努力,三宝加持。

 
admin
  • 本文由 admin 发表于 2024年4月8日17:24:14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www.wsmy.net/6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确定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