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091) 编号:02-042-0189
学生:学习心得报告,惭愧弟子上官。主题:「当来一切含灵不依此法皆不得度脱」。
《无量寿经科注》第四回学习班,自今年三月十日开班至今已足七月。如果说九月份之前的半年是弟子人生最努力自修的半年,那么此次澳洲戒学班一月之行就是一次期中考试,考没考过自己心里最清楚。一个月的学习生活好像浓缩了世尊四十九年一切教学成果,亦好像提前预演了末法时期众生福薄障深、不信佛语、斗诤坚固。这一个月究竟考了什么?考的是菩提之本—孝道和师道。授课内容是戒律,可是没有孝敬的根基,戒律听不懂,也做不到。纵有清公和尚德行清高,他老人家的表法做学生的也看不懂,枉费师父上人和清公老和尚在此天天开演事师之道。今天的学习报告做为考试总结,恭敬汇报出来,提点自己,时时处处是考场,真真切切求净方。
甲一、参加戒学班看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乙一、看到了什么?
清公和尚不辞劳苦远道而来,兢兢业业教授戒律的初衷是什么?结业典礼时清公言简意赅而又意味深长的说出来了,那就是报恩,报答四十年前老恩师的知遇之恩。古人云,知遇之恩,涌泉相报,衔环结草,以报恩德。故清公为感念师恩报佛恩而来。师父上人为何礼请清公和尚于净土道场弘扬戒律?意在僧僧相赞,佛法兴盛。三学一源,佛法兴;三学内讧,佛法亡。是故为拯救佛法于衰微,和合斗诤于坚固,恩师礼请清公和尚来此意在僧赞僧和合之道。
乙二、学到了什么?
师父上人和清公和尚每日演教的是什么?是能令一切众生皆成佛的事师之道。吾辈后学个个福薄障深而又自视清高,故清公日日表演尊师报恩,身行言教,楷模榜样于吾净宗学人,以「无愿之愿」期净宗后继有人。若问戒律基础是什么?曰:孝敬。若问大乘菩萨戒(佛性戒)依据理体什么?复曰:圆满的孝敬。凡有正知正见真佛子,无不羡慕师父上人清净自在、随缘妙用,无不敬佩清公和尚皎洁不染、威仪有则。而两位老恩师的净严佛果因何感召而来?皆从孝亲尊师而来。华严十玄,尘尘法法任就一尘一事皆显法界全体,故一尘一事,乃至持戒念佛,都是令众生悟入真心的方法而已,若不能见法界全体即真心,又执着纠结于一尘一事,就错解如来真实义了。换而言之,若不能孝亲尊师、知恩报恩,则不能解读如来真实义,不能见真心成佛。
乙三、明白了什么?
以下心得体悟最为重要,佛子若不明此理,纵有福报亦先堕地狱,而后才是余殃和余报。无尽感恩两位老恩师的慈悲演教,若无此学戒因缘,纵言信净土亦未必深信,纵言听闻大乘亦难解真实之义。
丙一、本师释迦牟尼佛行何事而为十方诸佛之所共赞?
本师释迦牟尼佛于此浊世教学四十九年,哪一桩事为甚难稀有并为十方一切诸佛之所共赞?《佛说阿弥陀经》透露了天机,世尊于五浊恶世说持名念佛最难信之事,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不可思议功德为一切诸佛所称赞、护念。本师以佛地果觉全体授予浊世众苦,但真信、但切愿即可直入一佛乘,究竟不退。这么好的事情实在是难以置信。佛法难闻,佛陀难遇,当生成佛大难大难,世尊用径中径又径的持名念佛法,来解决当生成佛难中难又难的稀有之事。故十方诸佛为此法门做大守护,尽虚空一切众生因此事皆大欢喜。
丙二、持名念佛法门最胜之处。
丁一、当来一切含灵不依此法皆不得度脱。
持名念佛法门超过世间诸所有法,其最胜之处,在《无量寿经.大教缘起第三》中显示密义,世尊告阿难,「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这句经文就是如来出兴于世的大事因缘所在,即只为宣说净土持名念佛法门。八万四千门何以独推此法门耶?将这句经文转换为否定语气就可知道答案,曰: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不依此法皆不得度脱。故佛说八万四千门都是方便说,唯此持名念佛法门才能度脱一切含灵,其余八万四千门皆无此德用。所以说是别开一法,别开唯一能度脱一切含灵的法门,这一特别法门是世尊所说一切诸法中的无上密法,密义就在一切含灵不依此法皆不能度脱,依此法无不度脱。
丁二、此法门因、行、果皆是最顶佛果。
因众生根机不同,难以相信此究竟解脱、直至最上佛果的普度大法,故不得已随顺众生说其余靠自力解脱的法门。而此持名念佛法门为一切诸佛罄尽无量劫修行功德得此最顶佛果,直接授予具缚众生。持名念佛法既是方法又是结果,念的是阿弥陀佛,成的也是阿弥陀佛,以因地就是佛果,佛果又做为行持,果地还是因行,全理即事,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究竟中之究竟,圆融中之圆融,只要信奉受持没有不成功的,没有不成阿弥陀佛的。阿弥陀佛一句名号不但包括,而且超过所有法门的因地、行持、所得佛果,因为余八万四千门没有一门是因、行、果都是佛地果觉,只有此净土持名念佛法门是因是最顶佛果,行是最顶佛果,果必是最顶佛果,殊胜至极,一切含灵不依此法皆不得度脱。所以言难中难又难的难信之法。
丁三、所持名号功德不可思议。
戊一、念阿弥陀佛能灭生死根本,直趋菩提涅盘根本,灭尽一切法门不能灭尽之罪。
一切众生无始劫以来不能成就咸因不明白两个根本,其一、不明无始生死根本,其二、不明无始菩提涅盘清净之根本。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从菩提涅盘清净根本中流出来,又能灭无始生死根本。弥陀名号从不生不灭、不迁不变、不染烦恼的性净理体中流露,持名念佛时能将一切众生向外攀缘的心,即生死根本,统统摄于自性名号,以念佛时即是回归自性本觉时,回归自性本觉时则不迷失,不迷失时则不随生死流转,不随生死流转时则永断生死根本,断生死根本时即回归虚融寂灭菩提之本。根本生死尚可永断,所造罪业自然随之消灭,生死根本是皮,一切罪业是毛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故一句阿弥陀佛能灭尽一切法门不能灭尽之罪,勿须舍此及彼,弄巧成拙,误入歧途,又堕轮回。
戊二、念阿弥陀佛能成一切诸佛所共赞之佛。
华严文殊、普贤何以导归极乐耶?《无量寿经.德遵普贤第二》中世尊又透露无上密义,贤护等十六正士皆德遵普贤,必是念佛求生极乐从而显殊胜权德,显殊胜权德即是生净土而乘愿再来的位后普贤,如是等大菩萨于十方世界示现八相成道度化众生。八相成道中最后一相是入涅盘,以上诸大菩萨何能示现入涅盘?答案是皆因德遵普贤念佛求生净土。求生净土烦恼习气尚未断尽就能倒驾慈航示现入涅盘?这就是极乐世界胜于一切诸佛国土的甚深殊胜最妙之处。因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虽是凡夫罪报身,或是习气未断尽的八地菩萨,只要生净土所具德能就和法身佛一样,本尊在极乐世界不动、不起于座继续学习,但其分身却能德慧如法身佛,遍游一切佛土供佛闻法,度化众生当生到究竟彼岸。
前文所说,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听闻世尊宣说此法于娑婆世界皆大欢喜,所为何因生大欢喜心?十方世界诸天人民过去无量劫与我皆是家亲眷属,今彼家亲眷属或沦为恶道罪人,或居住秽土,终究不能解脱而为烦恼拘累。现娑婆世界与世尊、弥陀有大因缘,我又得闻净土持名念佛难信却广大微妙、最胜密法,令彼十方世界家亲眷属均能得沾真实之利,一子得生净土,无量劫家亲眷属均得生净土,还有何事能比此事更令分离已久的家人更加欢喜的!是故十方世界诸佛及众生作大赞叹、大欢喜、大守护于发愿求生净土之人。
戊三、念阿弥陀佛能度脱一切诸法不能度脱之众生,以教学为先实现大同世界平等和谐之景象。
凡尘世界一切虚幻,因不觉而有时间、空间存在,倘若趋于觉路,不生不灭,无增无减,则时空瓦解。如《无量寿经》云:「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时空幻相在,众生不能自在。佛言净土持名念佛法门为广大微妙法门,因普度一切含灵故言广大法门,复果地就是因行、信愿就是无上菩提故言微妙。
己一、一句名号就是世尊所说一切法,遍一切时空、无所不能。
广大普度表现在两处。一者、能普度一切时间、空间众生。佛者,究竟觉、无上正等正觉,能觉一切有情无情,无有不觉者。佛身遍一切时、一切处,无时不在,无所不在。如来本怀是令众生觉悟自己本具觉心佛性,故如来所说之法若不能度尽一切时、空众生令悟本心,则不契合如来本怀,则不能畅快淋漓宣如来真实之义。纵观世尊一代时教,独推《华严经》为最究竟圆满一佛乘,世尊开悟所宣说第一部经即为《华严经》。华严导归极乐为圆满无上菩提,而后善立方便说余法门,最后经道灭尽独留《无量寿经》百年救世。开端结尾一切法门说到底是从极乐世界自性净土流出,最终又回归自性净土、唯心极乐。故总结世尊教化其所依据根本为极乐本尊阿弥陀佛自性名号,果实也是极乐教主阿弥陀佛法身德号,从根到果无一不是极乐佛果。看其根知其果,观其果识其根,枝叶都是次要,根与果才是究竟,世间法如此,佛法亦如是。佛法智慧慈悲为根本,故极乐世界甚深法藏流出《华严经》;佛法福德圆满为果,故《无量寿经》以弥勒尊佛代表福报圆满,以普贤大士代表德用圆满,因此世尊法运最后归为福报、德用圆满的《无量寿经》,独独救护末法黑暗世界。根与果代表全部,归纳佛法源头与趣向,即可清晰所见一切法由弥陀名号生出,一切法最终归于一句阿弥陀佛名号。故世尊所说一切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一句阿弥陀佛是法身德号,遍一切时空无所不在而又无所不能,故凡称念弥陀名号者,其所修之因就是回归自性本心,但能持之以恒、老实念去者,其果实必定是归回自性本心、大觉佛心。所以才有念佛成佛,一句佛号普度一切时空众生,乃自性真实之语。
己二、《无量寿经》第三处密义道出持名念佛法门为一切法门大总持。
《无量寿经.大教缘起第三》尊者阿难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大寂定就是常寂光法身德用,《无量寿经》法身德流出,得佛力加持住奇特法,奇特即虽未证果,虽为凡夫,仍得大自在、德用同法身佛一如。凡夫直接登顶佛地而不退转,只在一念之间,只在一念深信切愿之间,凡夫即登佛顶位,难思难议。故此持名念佛法门能为一切诸佛导师,一切诸佛必依世尊教诫念阿弥陀佛而入大寂定,一切诸佛亦必率领彼土诸天人民同念弥陀导归极乐。最胜之处就在方便德用,无有不能度化之人,无有不能度化之处,无有不能度化之时,因此究竟方便,故阿难替世尊道出持名念佛法门为最胜之法,统摄并超过一切法,包括本师在内的一切诸佛均以阿弥陀佛为导师。因此持名念佛法门是一切法门之大总持,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同体自性弥陀。
阿弥陀佛导引一切有情无情、依报正报同归一乘愿海,入大寂定、大涅盘之常寂常照之土,即吾人本具不生不灭、不动不摇、本自清净、能生万法之心。一切法乃弥陀自性本心所变现,自然总持一切,自然含摄一切,自然达众生相,复令一切众生通达法性。虽说净土持名念佛是别开一门,奇特之法,然当知别开而不别,因众生与弥陀本是一体;奇特而不奇,因众生心即是弥陀心。弥陀法身就是极乐净土,极乐净土就是凡夫本有真心,凡夫真心就是佛心佛智,自然中生奇特之法,奇特之法而又自然本有,最微妙不过如此。暗合道妙就在众生称念本具大觉名号时。所以念佛时即是见佛时,见佛时即是成佛时,成佛时发觉本来就是佛,但因迷觉而有分别,实则从本以来,从始至终,众生与佛从未分开,本来就是佛,才能念自性佛成自性佛。
己三、一句名号三根普被,乃实现大同世界的最上妙药良方。
持名念佛法门三根普被,种种善根善行、种种修持方法,但且回向即得往生净土,不但不废除世间诸所有法,而且彻底包容世间诸所有法所修善行,广开善门而归于一门。世间万象森罗密布,形相各异,参差不齐,众生迷惑心变现不平等之相。然而不同产生不和,不和产生争端,争端导致毁灭。避免不幸须从源头入手,本来相同,哪里会有不平等,乃至争端?大同之治乃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理想,也是佛法乃至一切教化之法的终极目标。以何法治世才能实现大同?善自思惟,真正大同者,乃一切众生之自性,自性乃至善至净大总持,生千差万别各种善门。由此佛在《无量寿经》第四十四品「受菩提记」中言:「若于来世,乃至正法灭时,当来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得彼如来加威力故……获大欢喜」。如来圣解:从现在乃至法灭时,唯独《无量寿经》所依据真实之际,即佛知佛见,即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能包容一切诸善之本,使得一切众生获大欢喜,远离忧恼苦患。
一切善本,一切善行必是教化而来,教化乃人类存在之必须,而人类的教化又是宗教之根本使命,宗教存在价值就是教化世间回归和平、回归大同、回归自性本觉。宗教之大同,宗教之和谐,又是世界各个国家、种族、团体和平的前导。归根究柢阿弥陀佛名号用世间名相解释就是真正的大同之治。弥陀名号为何带来世界大同之治?因其行门所依为普贤十愿。和谐宗教,从礼敬诸佛、赞叹如来开始。接受不同,寻找相同。不同的是枝叶,但扎根之处都是一句弥陀名号万物之本。礼敬乃和平之根本,礼敬乃宗教教化之依托,礼敬乃因果教育之精髓,礼敬能互相包容,互相学习,互相借鉴。赞叹乃礼敬之提升,赞叹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民族的文化灵魂,即万物之母—自性。历史长河川流不息,事实证明强制手段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令问题极端化。唯有从教育入手,以主要的教育、重要的教学、尊崇的教化来使得各宗教和平共处,从而带来世界和平乃至大同之治的盛世。
《无量寿经》第三十七品「如贫得宝」中最优美流畅、令人向往的文字,「佛所行处,国邑丘聚」,直至「强不凌弱,各得其所」,就证明了《无量寿经》乃实现天下太平之无上妙宝。经中理论、方法,实践一一具足,治世妙宝就是自性宝藏流露的最胜妙方,深信因果,持名念佛。一句阿弥陀佛,一部《无量寿经》,娑婆世界大同之治,尽虚空法界大同之治,因为一切诸佛、人民无不大欢喜于信受奉持者,正所谓见和同解;尽虚空遍法界唯一可以见解相和的就是此真实之际、真实之义、真实之利,三种真实圆满的阿弥陀佛名号。深信因果,持名念佛,必定是过去、现在、当来救世最胜妙法,无有能超过其上者,三世诸佛出广长舌相亦皆推崇此法,而令众生不违犯佛制。佛法在世间所崇宗旨就是庄严国土,饶益有情。深信因果,必然庄严国土,因人人向善故;持名念佛,必定饶益有情,现世所求皆满,当来往生齐等如来法王。其利益广说不能穷尽也。
戊四、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为最妙心法,为甚深禅定,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禅乃佛心,佛心清净、平等、觉。禅宗乃佛心法,不假思量,当下一念即与佛相印。持名念佛法门乃心念之法门,从初发心求生净土,到最后一念蒙佛接引,无不是心念力用。信净土者,一念心想也;愿生净土者,一念心想也;持名念佛者,一念心想也。心念所趣之处,即是吾身所趣之处,心念波动产生相似相续的幻相境界,察觉不出来吾身抓不住当下一念,而已经万死万生;察觉不出身外境界早已超速度生灭;凡夫被身体所拖累,心虽想去,而身不自在;故佛说禅宗,于上上根人,即不执着身,只求念头不动不灭之人。末法时代,人人私心膨胀,严重执着并过分呵护身体,导致不能用真心导引妄心,不能抓住当下一念,最后时刻,身体坏已,念又抓不住,念随眼前虚幻境界而去,多数又堕落恶道。可悯者。古人云:一念到处则无不到。是故念在净土,净土现,而真生净土矣;念在恶毒,恶道现,而实堕恶道受大苦。而净土法门佛力从因、行、果无时无处不与净土行者同在,故念佛时就是与佛心相合,与佛知见相合时,念念是无上妙禅,只等娑婆世界身坏时,即是我平素积累功行,念念求净方,现终究舍身。而念佛之念,求生净土之念,念念是大自在,念念住大寂定,念念又能遍游一切佛土,况又有弥陀接引,何愁此念不生净土?故一句阿弥陀佛就是无上深妙禅定,当下就是佛心,久久念去,自然心开得甚深微妙禅。
乙四、决心做什么?
师父上人示现三十年讲经而后坚信净土,此为广修原为深入;贤公示现终其一生,一句阿弥陀佛不拐弯,此为一门即是普门;清公示现戒为无上菩提本,终归弥陀一乘本愿海,此为万法一体,皆是自性弥陀本觉之心。而吾一介凡夫,罪业深重,舍此不学,地狱现前。有人言:祖师晚年方导归净土,誓学祖师现前不专修净土,待年老之时再导归净土不迟。听此言如闻地狱惨叫音声,吾有自知之明,吾没有祖师福报和德行,若不专修净土,恐不待年老已经命归黄泉。何不趁年少之时精进努力,早证圣果,早登彼岸,早见弥陀,早报佛恩,早报师恩。故稽首大慈悲,救护末劫者。如是胜妙法,愿为我昭明。普度长夜中,无依无怙众。不依此法门,皆不得度脱。若能依此法,无一不得度。
以上是惭愧弟子上官浅显的心得报告,祈请尊敬的师父上人和诸位法师、大德斧正,无尽感恩。阿弥陀佛!
老法师:上官这一次的报告,可以说是我们这个学习班,从第一堂课一直到今天,这是第一报告。她把许许多多同学在学习过程当中生起疑惑、生起障碍,信心动摇,完全说出来了,说得非常好,简要详明。诸位同学有没有觉察到,还是我们大家有福报,阿弥陀佛安排的,不是弥陀威神加持,说不出来。为什么说得这么清楚、说得这么明白、说得这么肯定?我们要没有这个福报,你怎么能看到这篇文字?你怎么会听到今天的报告?我们看到了、听到了,往后应该怎样受持?今天这个世界社会的现况,你们都比我清楚,讲社会动乱,有史以来没有像今天的动乱。这个动乱含的是什么意思?经论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动乱是人心在浮动,大风大浪。外国人报导的,这预测当中说的,大洋当中会有一千米的海啸出现。日本上一次的海啸十米,一千米还得了吗?地球上什么地方能承受一千米的海啸?海啸从何而来?从心想生。我们今天观察,细心观察,现前这个地球上的居民,心的波浪,念头,念头起伏,有没有超过一千米的?我相信有,不但有,不少人有,不是少数,这个感应应对的就不难可知。
能不能化解?美国布莱登博士说可以,说得非常肯定。二0一一年他说的,也是在澳洲悉尼,一次科学会议上,他来参加了,他讲的。他说得很简单,劝导地球上的居民,我们真正做到断恶修善,端正心念,这个灾难可以化解。说得好!为什么?灾难的根本原因是不善的念头,负面的思想所造成的,真正能够放下一切不善,努力行善。善恶的标准,大乘佛法的《十善业道》,远离十恶,勤修十善,端正心念。端正心念的意思深,起心动念远离分别执着。起心动念断不了,那要是断了就成佛。法身菩萨不起心不动念,有起心动念三乘菩萨,天台别教十住、十行、十回向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着。那个世界是什么?那个世界就是所说的天堂,就是我们所说的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同居土、方便土。为什么那么殊胜?那个里面的人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又天天听阿弥陀佛讲经上课,没有中断的。佛寿无量,往生的每个人都像佛一样无量寿、无量光,在这个境界里头还天天听经学习没有中断。到什么时候才休息?没有休息的。他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他会像阿弥陀佛一样,天天讲给别人听,天天教导那些菩萨们。所以,没有成佛之前学习不中断,成佛之后教化不中断,这就是今现在说法。
佛教对于一切众生、对于社会有什么贡献?就是永续无间的教学。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目的在此地。根据什么理论?破迷开悟。用什么方法?落实在教育。佛陀是大教育家,教育永远高高在上,只要把人教好了,业障就消了,灾难就化解了,冲突没有了,战争没有了,一切众生就像居住在极乐世界一样,离究竟苦,得究竟乐;究竟苦是六道是十法界,永远脱离了。这是教学所起到的作用,所成就的果德。我们今天很多人对于教育一知半解,不知道积功累德,教学摆在第一位。没有证得圆满,我是学生,我永远在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把我所学的都落实到我的生活、工作、待人接物、起心动念,那叫习,练习,就是落实。学了,学了没做到,等于没学。不但要做到,还要持久,永远不退转,这就是佛家讲的精进。后面才能得三昧,才能得法喜,才能开智慧。
这一篇报告很好,很难得,真的抓到根本了,根本确实一个孝、一个敬。学习当中,教学方便起见,这些大圣大贤,教孝用父母做代表,教敬用老师做代表。圆满功德的成就是把孝亲的心、敬老师的心落实到孝敬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包括人是众缘和合而生的,动物、植物、矿物全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叫众生,那就是孝跟敬充满了法界。这是性德,自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一点都不稀奇,圆满的回归到自性,就这个样子。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流落到六道轮回,苦不堪言。佛菩萨看到了,从大悲心里生出怜悯,来拯救我们。我们对佛菩萨、对老师、对一切众生,时时刻刻要有感恩的心,没有一个众生、没有一桩事情不是在帮助我向上提升。觉悟的人知道,清清楚楚,迷惑的人茫然不觉。学佛是破迷开悟,悟是觉悟,自己悟了要帮助别人,我只悟一分,我也帮助别人一分,这个进度就快了。觉悟,自己觉悟不肯帮助别人,叫吝法,吝法的果报是愚痴。所以学佛总的一句话,开发自性,回归自性。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这篇东西值得我们好好学习,我也认真学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