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录自:科注学习班(02-042-0116) 编号:02-042-0259
学生:「圣哲辈出的千年古郡」。尊敬的师父上人,尊敬的诸位法师、大德仁者,阿弥陀佛!惭愧弟子开吉今日恭敬报告的主题是「圣哲辈出的千年古郡」。
安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文风鼎盛、圣贤辈出,上古四圣之一的皋陶、战国时期道家宗师庄子、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的宰相管仲、北宋时期的清官典范包公、晚清重臣李鸿章等等,皆是安徽人。清朝时期,以道统自任的桐城派创始者方苞、集大成者刘大櫆、姚鼐等人,主张作文要遵循孔孟学说的义法与道统,力求雅洁,这对世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桐城派的发源地正是安徽桐城。方苞先生的十六世孙方东美教授,被外国学者誉为当代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方先生学贯中西,哲学思想卓然自成体系,日本的铃木大拙先生曾经赞叹他的哲学著述「冠绝一时,允称独步」。而师父上人正是在方先生的引导下,步入佛门,深研佛经的。地灵人杰的安徽,世世代代的圣哲与先祖们,积累了无比深厚的德行,无时无刻不在庇佑着后世的子孙。
甲、安徽庐江巡礼
二0一四年十二月十七日,弟子一行回到安徽庐江。是日晴空万里,阳光洒满大地,近一个小时的车程之后,我们缓缓行驶于庐江金牛镇的乡间小路上。据历史记载,庐江县境于春秋时期属舒国,徐人取舒后,为楚地;汉朝时期置庐江郡,隋朝置庐江县;唐朝时期,分合肥、庐江地置舒城县。由此可知,庐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风鼎盛、民风纯朴的千年古郡。
车行于庐江境内,忆及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历史,弟子感到无限感慨,映现在脑海之中,最为明晰、深刻的两个字就是爱国。正是缘于这拳拳的爱国之心、真挚的赤子情怀,在日本入侵中国之时,孙立人将军挺身而出,冒死抗敌。这位出生于庐江世代簪缨之家的陆军名将,曾经以安徽省状元的成绩考取清华学校,并留学美国。他声望崇高,所带领的军队皆忠贞爱国,具向心力,能够以少克多、以弱敌强。孙立人将军终身忠贞诚正,到了晚年特别思念家乡,甚至于为子女起名,也是从「中国安定,天下太平」之中取字命名的。
正是缘于这拳拳的爱国之心、真挚的赤子情怀,方东美先生参与筹办了「少年中国学会」,毕生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方先生桃李满天下,门下弟子有唐君毅、傅佩荣、金容沃等高足,师父上人亦曾于方先生家中得蒙亲授「哲学概论」。即使是到了晚年,方先生仍坚持不懈的批评已故的胡适,曾说:「没有再比中国有那么丰富文化的了」。
正是缘于这拳拳的爱国之心、真挚的赤子情怀,二00五年底,师父上人在安徽汤池建立了「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兴办教育,崇德兴仁,移风易俗。并在二00六年,将汤池小镇推展《弟子规》的教育成果,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汇报,向世人证明了人民是可以教得好的。如今,师父上人又积极推动世界各地成立汉学院,鼓励深具使命感的年轻人学习汉字、文言文,以及圣学根之根,奠定德行、学问的基础。还有什么比此更能体现出一位八旬老人真挚的爱国之心?正如近日来访的聂公振弢教授所说,弘扬传统文化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死不已!这是如何的悲心恳切,用心良苦!弟子曾见到聂公教授慷慨激昂的高歌岳飞的「满江红」,当他唱到那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之时,老人家声泪俱下,感慨不已。是啊,当今之世,中国人所要「从头收拾」的传统文化「旧山河」,牵动着多少老人们的心!从方教授、赵朴老、冰心、启功老人,乃至师父上人,我们是否能够感受到这些尊敬的长辈们无与伦比的慈悲恳恻之心!
这些自古至今一脉相承、生生不息的精神与文化,影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乙、参访冶父山伏虎寺
十二月十八日,弟子一行怀着对祖师大德的敬慕,朝礼庐江冶父山伏虎寺。唐朝的伏虎禅师是庐江黄屯人,他自幼相貌丑陋、双目失明,被一只老虎衔入洞中,用奶水把他养大。老虎刨出泉水,使其双目复明,并与之形影不离。后来他出家修行,道行高洁、禅理圆融,被唐昭宗李晔敕封为「孝慈伏虎禅师」。后来,昭宗下诏敕建「无量殿」于冶父山顶,建「冶父寺」于南麓。伏虎禅师于此开毘尼法坛,传戒千余众,此丛林被称为「江北小九华」。寺院几经兴衰,却代代高僧辈出。后重修于宋代,宋太祖赵匡胤御赐匾额曰「实际禅寺」,山上、山下遂连为一体。
在地方政府官员的陪同下,弟子众等一行参访了伏虎寺,感到此地最令人感到震撼的,是自古以来儒释道三家圆融无碍的和合相处、共存共荣。这座始建于唐昭宗光代元年的佛家寺院,主殿是无量殿,又名无梁殿,无木梁柱,皆石垒成,所供奉的却是道家真武大帝神像,并珍藏着师父上人所赠送的《大正藏》。无量殿石额「绛节高处」四字是明朝御史卢谦所题,山门匾额「伏虎寺」是赵朴老所亲题。单是这一座殿宇,就体现出儒释道三家水乳交融的精神,令人深深感佩古人的宽广心胸与无碍智慧。
真武大帝又称玄武大帝、无量祖师,象征北极星与四象中之玄武,在《史记》中即有「北宫玄武」的记载。真武大帝是统理北方之神,赫赫有名,被尊为玉京尊神,亦是湖北武当山所供奉的主神,具有镇邦护国、降妖伏魔、消灾解厄、治水降火、延年益寿等神力,为世人所崇敬。据《道经》记载,真武大帝是太上老君的化身,其手中所持的七星宝剑即是北斗七星的象征。《太上感应篇》曰:「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这一节经文是说,人的一生,行住坐卧都有神明在鉴察,所谓「举头三尺有神明」是也。三台和北斗都是星名,三台掌人寿夭,北斗主人善恶。这些星神在人头上日夜盘旋,举凡暗室亏心,总是瞒不过神明的鉴察。神明见人罪过,就会记录在簿册之中,如真武大帝身边的金童玉女,就是掌管记录三界功过善恶之神。天眼昭昭,神目如电,我等怎不戒慎警惕!
弟子初出家时,在师父上人的教导下,曾经在冶父山下的实际禅寺习讲过十遍《太上感应篇》,深感受用无穷。于此期间,亦特别积极的断恶修善、积德累功,并且和许多同修们共同的察过去习、忏悔改过,深感因果教育的课程确为当世所必须。由此更能够理解,为何尊敬的师父上人将这门课程纳入德行「根之根」之中,鼓励佛门四众弟子一定要认真学习,其中之良苦用心自是不言而喻。
值得一提的是,弟子众等一行从伏虎寺缘山而下时,却惊喜的发现了「龙湫北门」,这是传说中的中国四大山门之一。山门下有一小潭龙湫水,此水远近闻名,洗之可清心明目,沁人心脾。弟子掬着一捧龙湫水来洗眼睛,顿时感到身心清凉。《无量寿经》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于此浊世恶苦之中,我等身心污染皆是极其深重,见思烦恼严重的染污自身。修习净业者唯有以《净土大经》、弥陀圣号之法水,来洗濯我们的垢秽和染污,得蒙阿弥陀佛的慈悲摄受,从而得以除邪显正、以护法城、超诸毁谤,真正的做到显明清白。
丙、朝礼实际禅寺
回到冶父山下的实际禅寺,弟子等瞻仰大雄宝殿前的阿弥陀佛圣像,见到圣像前的布告板上悬挂着许多贤公老和尚的德相。实际禅寺的三时系念法会已经进行到第四个百七了,六年多寒来暑往,持之以恒,一天都未曾中断过。在寺院的每座殿宇、厅堂、房间及不同角落,都能够聆听到师父上人所宣讲的《净土大经科注》;在藏经楼和大雄宝殿,法师们日日习讲《沙弥律仪》和《太上感应篇》;在念佛堂中,法师们带领着许多老人和同修们,昼夜不断的称念阿弥陀佛圣号。惭愧弟子在随众念佛时,常常会忍不住凝神注目这些擦肩而过的老人家,到底哪几位才是师父上人讲经时所赞叹的「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人中之宝?正是这些只会一句佛号念到底、愚不可及的老人家,用一句阿弥陀佛圣号,给这一方带来了无比的安宁与无尽的福报。
当年,实际禅寺是在赵朴老的关怀和支持下,才得以恢复重建的;满公老和尚省吃俭用,历尽艰辛,才得以发展至今日之规模。虽然弟子在实际禅寺出家多年,但是惭愧的是,对于寺院名称的表法意义却知之甚少。聆听师父上人《大经科注》才了知,「实」是真实,「际」是边际,「实际」是圆满真实之义。《无量寿经》云「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师父上人教导我们,「真实之际」是究竟圆满的佛知佛见,弥陀四十八愿十念必生愿是也;极乐妙土是「真实智慧」之所庄严成就;弥陀世尊摄此妙土,宣此妙法,此乃惠予众生「真实之利」。是故《无量寿经》圆满具足三种真实。
禅宗之实际,是明心见性,禅是清净心(小乘)、平等心(大乘)、觉心(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佛法是心法,心即是佛,佛即是心。真实之际即是真心,明心见性即是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净宗之实际,是信愿念佛,往生净土,念佛之本心,正是真实之际。《观经》云:「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此乃净宗立教理论依据。十方诸佛如来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一切万法终究指归净土。我们此生能够得遇《无量寿经》,得遇净土法门,因缘无比殊胜;能依教奉行,当生成佛,功德圆满,此乃人生头等大事。因此,须以清净、平等、觉心持念佛号,正如同《大集经》所云,「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是也。
丁、参拜马太夫人墓
十二月十九日下午,弟子众等来到师父上人祖父母和父母的墓园。每年的清明、中元和冬至,四众弟子都会怀着无比的崇敬之心,自发的来此祭拜。正如同《来佛三圣永思集》所言,「非此母不生此子」,弟子众等今日蒙受师父上人的法乳深恩,无不感念师父上人的母亲马太夫人之盛德,正是这位伟大母亲的身行言教,才能够培养出圣贤之子。
自小禀受慈母的家庭教育,师父上人在讲席之中对此时有阐述,在此仅举二例:「我这一生不会骂人,也不会打人,是从小父母教的。小时候有打架,记得我念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打伤了两个小朋友,我被母亲很重的打了一次。一次教训,以后再不敢打人,也不敢骂人了。」(《净土大经科注》)师父上人还曾经回忆起,自己十一、二岁,在福建读小学,性格很顽皮,跟同学们打架,受到老师的处分,两个人都被打手心、罚跪。结果心里很难过,哭哭啼啼的回家诉苦。想不到第二天,父亲买了礼物送给老师,表达感激之情。自此之后,即使在学校受处分,回家再也不敢说了,因为说了之后,父亲还得去给老师送礼。从以上这两件事就能够看出,师父上人自小所禀受的家庭教育是多么醇厚。
在孝亲尊师方面,师父上人所行的是难行能行的大孝,所谓「父母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几经战乱,颠沛流离,老法师与家人离别了三十六年,直至一九八四年才在香港与母亲见面。八十高龄的母亲说,这么多年来,她常常思念儿子。老法师就劝导母亲,要用想念儿子的心去想阿弥陀佛。想念儿子没有用处,将来死了之后都在六道轮回,还是不能在一起。因此,老法师与母亲见面,就是劝她念佛:「妳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我念阿弥陀佛也求生西方,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还在一起。」当时,母子都住在倓虚老法师所建的「中华佛教图书馆」,晚上母亲就在听众席中听老法师讲经,非常欢喜。老法师恒顺母亲,并没有劝母亲吃素,每天还请厨房给她炖两条小鱼吃。老法师为母亲讲解了佛法的好处,劝她念阿弥陀佛。母亲见到儿子吃素几十年,身体很健康,于是她回到上海之后就开始长斋念佛,求生净土了。自此之后,老法师每个月都给母亲寄一点生活费,但母子并没有常常见面,以此断除贪爱之情,护持母亲求往生。此乃理智之孝,是真正的大孝。
马太夫人回到上海后,每日念佛、礼佛,求生净土。她听老法师讲经说法的录音和录像,知道念佛法门的好处,确信西方极乐世界的美好,于是开始发大愿,一句佛号念到底。并逐渐万缘放下,身心清净,一向专念,行住坐卧,甚至吃饭时都在念佛,有时默念,有时放声念,半夜醒时也在念,专诚精进。且逢人必劝导吃素念佛,求生极乐。一九九二年患病期间仍坚持念佛,曾见到观音菩萨金色庄严,欢喜无量。一九九四年曾见到阿弥陀佛,并预知自己明春要走。一九九五年四月份,再次说要往生极乐世界,还说自己曾去过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好得很!以后大家都去」。
就在马太夫人往生的一个月前,老法师从美国快件寄来《饬终须知》一书。弟弟徐业华教授说:「这书对我非常重要,看完后,知道在往生前后应注意的事项。」一九九五年五月二十九日下午四点三刻,马太夫人蕴淑老居士在上海寓所安详往生弥陀净土。据徐教授回忆,慈母往生之时,吃了半碗稀饭后,睁眼看着西面阿弥陀佛像,又回过头看我。于是仰望空中,念了两声阿弥陀佛,第三声阿…未完,就走了。马太夫人往生后,家人和居士们仍念佛不断,见到种种瑞相,慈母头部放彩色光、金黄色光,常有异香,面色如生,体软如棉。见者无不欢喜赞叹,真正为念佛人树立了绝佳榜样。
缅怀马太夫人的懿德善行,以及师父上人的孝心孝行,弟子一行踏着落日的余晖,走在回家的路上。《阿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贤公老和尚生前曾经坐上自己的石塔,夕阳下,深深的凝望西方。警示世人,我们所做的每件事都是要回向西方,我们所走的每一步路都是要走向西方,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家。
戊、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弟子一行怀着无比虔敬、感恩之心,离开了庐江这个敦厚纯朴的千年古郡。在这片儒释道三教和谐共存的净土中,千百年来圣贤辈出,代代不绝,时至今日仍为世人所恭敬景仰。时隔多日,在弟子的耳际一直萦绕着《无量寿经》的一句经文:「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什么是受持法藏?大慈念老解释说,明心和闻佛名号就是受持甚深法藏。什么是护佛种性?菩萨的六度万行为佛种性。大慈念老又据《会疏》释曰:众生所具佛性为佛种,菩提心为佛种,称名为佛种。能够维护此佛种,使三宝的种子传传相继,常使不绝,此即是护佛种性。
当今时代,儒释道三家命脉的传承都是处在存亡绝续的关头。因此,中华民族要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站稳脚跟,我们做为中国人就要立志传承传统文化的精神命脉,以儒释道三根奠定德行基础,学好汉字、文言文以及童蒙养正教育。并以此功德回向求愿往生净土,心中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念到底,使世出世间法圆融无碍,使儒释道三家的教育真正的传传相继,常使不绝!
以上是惭愧弟子参访庐江的浅显心得报告,仅此敬呈于师父上人及诸位大德、仁者座前。如有不妥之处,诚请尊敬的师父上人、诸位大德同修惠予批评指正,无尽感恩,阿弥陀佛。惭愧弟子释开吉顶礼敬呈。
老法师:开吉这篇报告说得很详细,要我都说不出来。我是十岁离开家乡,在离开家乡之前,我住在现在的顺港,现在叫顺港,在那个地方住了六年。出生在金牛,三岁搬到顺港。我第一次到伏虎寺好像是六、七岁,伏虎寺距离顺港八里路,印象很模糊了。以后,我在抗战胜利之后,从贵州回到老家住了两个月,我到南京去读书去了。这个第一次回去住两个月,第二次就是二00八年的冬天,回到老家住了一个月,住在实际禅寺,在那边也讲了几次经,以后没有再回去了。
清明、冬至是我们应该要回家祭祖。因为国内闻名的同学们很多,这么多年来我们讲经用卫星电视、用网络,所以听众很多。有些同学总是想见见面,所以每次到国内去访问,都有很多群众知道了,他们信息很快,常常就把旅馆占满了。在外面被发现的时候,回头一看,后面总有二、三百人,这样以后我就不敢去了。我记得我最后一次,大前年,清明回家去祭祖。我们晚上,乘晚上的飞机飞到合肥,天都黑了,我们住进旅馆。第二天早晨三点钟起床,到达我父母的坟墓大概一个小时,我们就展开祭祀,祭祀一个多小时。祭祀完了之后,天还没亮,我们就到机场去了,回到香港。所以那边有同学们知道了,我已经回到香港来了。我是尽量避免这些事情,这些年没有再回去过,原因是怕群众太多。很多人说我的信徒多,那是假话,不是信徒,是听众,电视、网络上的听众。听众跟信徒不一样,听众我都不认识,信徒至少是见过面。大部分的人没见过面,他认识我,我不认识他。所以我非常感谢,也不希望同学到处去奔走。
学佛的人最重要的是把心收回来,我们的方向是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目标是亲近阿弥陀佛。所以一定要放下万缘,学海贤老和尚,一句佛号念到底。要做到什么程度?别说我回到中国大陆用不着来看我,没有这个必要,即使是阿弥陀佛来了也不放在心上,你就必定往生。为什么?你得念佛三昧了,三昧是禅定,如如不动。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来,也如如不动,见如不见,像我们初祖慧远大师一样。慧远大师在世的时候,曾经三次见到极乐世界,没有跟任何人讲过,那什么?他没放在心上,只把自己念佛功夫放在心上。第四次,佛来接他往生,他才向大家宣布,说极乐世界又现在面前,阿弥陀佛还有跟许多大众,其中有不少是莲社早年往生的,都在阿弥陀佛的身边,一起来接引他。他向大家说,这个境界过去见过三次,这么才晓得。
现在人念佛功夫不得力,什么原因?沉不住气。阿弥陀佛不会来见他,见他什么?大肆宣扬,唯恐人不知道,他见到阿弥陀佛了,让人家对他很羡慕。错了,他心动了。阿弥陀佛什么时候来见你?你的心不动了,像远公一样,见如不见,绝对不会告诉任何一个人,佛就来了。这个道理明白吗?很多人不明白。佛示现决定是帮助你的,而不是来破坏你的。你看,跟你一见面你就心生欢喜,自以为很了不起,我功夫不错,你看阿弥陀佛我见到了,你们都还没见到,这是什么?这把你念佛功夫破坏了。所以阿弥陀佛不现前,现前肯定对你没有利益,只有损害,佛不会干这个事情。到什么时候你纵然见佛,守口如瓶,绝不宣扬,我相信你就能见佛。由此可知,念佛同修见佛、见观音、势至的人有没有?有,他不说。因为他不说,所以他见到;凡是说的人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这个道理要懂,这就是佛菩萨的慈悲。
我们在这个世界修行,要老实、要真干,真干是什么?依教奉行。海贤老和尚是得大成就的人,所谓大成就就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在净宗里头讲,得理一心不乱。他师父跟他说得很明白,师父是再来人,不然他怎么会知道?师父知道他将来决定有成就,他有这个条件,老实、听话、真干。现代人不具备这三个条件,人很聪明,博闻强记,能言善道,说得天花乱坠,你细心观察,处处露出来的浮躁。信心不足,愿心也不足,半信半疑,没有离开名闻利养,有好胜心,有竞争的念头,这就不行,这个与道完全相违背。这样的人,在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他可以成就一个佛学家,享受世间的名闻利养,极乐世界没分。极乐世界需要老实人,他不老实;极乐世界需要真干的人,他没有真干,他是假的,这一点我们要清楚。
看清楚了、看明白了,不能说,不跟人结冤仇,各人生死各人了。最重要的是我自己要能了生死、要能出三界,要把这句佛号念好,不要求别人。这个社会,特别是这个年代,我们细心观察,业障都很重,业障不重你怎么会生到这个时代来?在这个时代还能够守得住的,那是什么?那就是学佛的人,真正学佛的人。可能是再来人,像海贤、夏莲老、黄念老、海庆这些人,再来人。他来做榜样给我们看的,我们要细心去观察、去体会,向他们学习。
我跟李老师时间长,李老师著作很多,在世的时候一样也没有出版过。往生之后,学生们帮他整理、帮他出版,《李炳南老居士全集》出来了。为什么?不想出名。怕自己的东西还不够好,常常拿出来反复再修改、琢磨,总希望做到尽善尽美再留给后人。《方东美先生全集》亦复如是,我跟他的时候,他的著作出版好像只有两本书,薄薄的,其实他写了很多东西。也是没有事情就拿出来改,到走了以后后人给他出版。这正确的,这教导我们的。现在人,三、四十岁急着要成名,就想著作等身让别人赞叹。东西多不多?多,出家在家都有,我都看过。细细翻翻他这些东西,很平常,能不能传得下去?传不下去。为什么?不是精品。你现在在世间,找到钱可以出版,你死了以后这关系没有了,不是真正好东西,谁去印你的书?所以自然就没有了,只有这一版,没有第二版,再就没有了。所以你要晓得,古人留下的东西都是精品,不是精品留不下来。那就是印刷在过去是很艰苦的一桩事情,费用很高,谁肯花钱、谁肯出力替你做?所以流传下来的东西分量都不多,什么原因?它很多都被淘汰了,最好的留下去了。
名利、财色都是人间最严重的欲望,真正放下才有成就,不是真正放下不能成就。知识跟智能两桩事情,知识是有阶段性的,像科学,前一个科学家发现的定律,后来把它推翻了,又没有了,所以它有阶段性的。智慧没有阶段性的,中国人留下这些典籍,智慧,精品。古时候的书,在我们小时候,这些书都是木刻版,印刷是一张一张印的。一个熟练的工人一天能够做几本书?三本,一天的工作,做三本书,很熟练的。所以不容易,哪有现在印刷术这么方便!
回顾过去,善友也好,寺院道场,值得我们怀念。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乱世,整个地球乱了,不是某一部,局部,全都乱了,我们怎样学习?所以今天最重要的,我们要发现善根深厚,有善根、有福德的这些年轻人,帮助他们、成就他们,让传统的文化、大乘佛学世世代代有人承传,这就是报恩,这就是孝心。决定不能嫉妒,决定不可以障碍,嫉妒、障碍那是无间地狱的业报。我们年岁大了,住世间不会很长久,全心全力帮助大家。实在讲哪里都不想动了,动是浪费体力、浪费精神,愈是到晚年愈要珍惜,要做一点真实功德,做一点真正的好事。
清明、中元、冬至的祭祖是提倡孝道,让社会大众看到、听到、接触到了,把孝心找回来。过去我们做过三次,一次比一次殊胜,我们可以预料今年,二0一五年今年的清明会更殊胜。为什么?懂得孝道的人愈来愈多了,对这桩事情愈来愈欢喜,这是好事情。
这篇报告很难得,希望见到古人、见到古迹,缅怀过去高僧大德,我们生起向往之心,要努力,要继承这个传统,把传统发扬光大,延续给后世。好。
评论